余治

- 姓名:余治
- 别名:字翼廷,号莲村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809
- 逝世日期:1874
- 民族族群:
余治(1809~1874),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寄云山人,晚署木锋先生,门人私谥“孝惠”,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慈善家、戏曲作家。好戏曲创作,作品甚多。内容多为劝人行善,宣扬忠孝节义。同治十三年于苏州病卒。
余治幼时家贫,九岁读书于塾,十五岁训蒙里中,以馆谷养亲。道光十五年(1835)补金匮学附生。十九年(1839)肄业于江阴县暨阳书院。二十二年(1842)应江阴少尹姚某之聘,就署教读。以乡塾旧有读本《神童诗》、《千家诗》诸书词意卑陋,仿其体例别撰五七言诗以课童蒙,名曰《发蒙必读》,不署姓氏,刻印分送,各塾争相传写。后又撰《续神童诗》、《续千家诗》。二十五年(1845)集资设义塾数处,供贫家子弟读书。二十八年(1848)以其地多溺女,倡立“恤产保婴会”。先后曾五应乡试不中,至咸丰二年(1852)“乃绝意进取,专以挽回风俗,救正人心为汲汲”。八年(1858)由附生保举训导,加光禄寺署正衔。早肄业于江阴县暨阳书院。五应乡试不中。咸丰八年(185)由附生保举训导,同治五年(1866)充广方言馆监督。六年(1867)赴上海,在上海县城西设普育堂。
余治是第一个创作大量皮黄剧本的文人剧作家,一生编撰皮黄剧本数十种,并组织一班孤苦无告的穷孩子,成立童伶戏班,请梨园老艺人教戏,自己亲自指导排练,赴各地演出。虽“资用屡困,谤讥屡作”,仍“力经营之不少衰”。郑振铎评曰:“他并不用传统的昆曲来组成他的剧本。他的剧本唱白,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皮黄调’的式样。这是他的足以自立于中国戏史上的一端”。所撰皮黄剧本共三十余种,现存《后劝农》、《活佛图》、《同胞案》、《义民记》、《海烈妇记》、《岳侯训子》、《英雄谱》、《朱砂痣》等二十八种,辑为《庶几堂今乐》初集、二集,有光绪间刊本。尚有《苦节记》、《状元福》、《巧还报》、《人兽记》、《五雷报》、《孝友图》等数种,已佚。其他作品有《尊小学斋诗文集》六卷、《得一录》十六卷,皆刊行于世。
余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法国卢梭著。175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该书是作者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阐明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提出克服不平等的方法。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之中,既没有善也没有恶,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种类的道德关系,更没有统治和奴役,人人平等和自由。但人类具有“自我完善能力”,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增长才智,积累技艺,特别是农业和冶金技术的发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革命,为私有制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私有制的产生使“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进一步,社会就是在矛盾和对抗中发展。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贫者与富者在经济上的不平等;第二阶段是富者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诱骗贫者制订契约, 形成国家与法, 从而形成政治上的不平等, 确立了富者对贫者的统治; 第三阶段是政府权力的腐败, 变成专制政治。除了君主之外, 人人都没有任何权利, 人人都是“奴隶”。从另一种意义上说, 人人又都是平等的, 所以这里虽是不平等的顶点, 但又回复到一个新的自然状态。恩格斯称赞这部著作是18世纪形而上学统治时期的一部辩证法的杰作。
山房随笔
元代诗论著作。1卷。蒋子正著。这是一部记载南宋后期诗人创作活动的随笔。书中也辑录了诗人散佚的诗篇,如《龙洲集》中未收的两首刘过的绝句。书中有一些与抗金战事有关的诗家见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宋亡的痛惜之情。更多的文字则是诗人们的闲散篇什和逸事杂谈。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稗海》、《说郛》、《知不足斋丛书》本及《历代诗话》本。
濒湖炮炙法
《濒湖炮炙法》,中药炮制书籍,明代李时珍著。本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类,分类论述各个药物的炮制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参考价值。
受持八戒斋文
刘宋朝陆先生修静上启:元始天尊,无极大道,感应灵圣,一切神明。今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欲受持八戒清斋一日一夜,用以检御身心,灭诸三业罪恼者。
子夜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驳斥了当时托派鼓吹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揭示了旧中国“更加殖民地化”的本质。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具有鲜明、复杂个性的民族资本家典型。吴荪甫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又曾游历欧美,学得一套近代资产阶级经营企业的本领。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当铺、钱庄、油坊、米厂、电厂,还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大丝厂,而且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以狠毒果决的手段吞并同业的丝厂、绸厂,还一口气吞下了八家中小工厂,幻想建立起自己的资本主义王国。当他遭到以美国金融资本为后台的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包围并屡受挫折时,便一方面向工人转移危机,加紧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与镇压,另一方面则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控制和压迫,最后甚至把自己的工厂、住宅也抵押出去作背水一战,结果完全失败,只得破产出走。全书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这场争斗为主线,并将吴荪甫同时置于办企业、搞公债投机与镇压工人运动这三条火线上,充分展示了他刚毅果决、精明强干而又暴躁狐疑、软弱空虚的复杂个性;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及其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小说以宏大而缜密的艺术结构表现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主线突出,支线纷繁,纵横交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浑然一体,富有立体感和节奏感;尤能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多种手段精细地刻画其心理;同时,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明快、细腻、色彩绚烂。全书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显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实绩,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十善业道经
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经载,永离十恶而修行十善者,有如下之功德: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本经为‘海龙王经’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译,北宋施护所译之‘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其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