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补温热诸方

作者:方内散人
辑补温热诸方

清代方内散人撰,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本书辑补防风通圣散、凉膈散、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柴葛解肌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丸、普济消毒饮、神犀丹、甘露消毒丹、银花甘草汤等方歌诀,并集解方义;节录温热赘言十条,摘录医效秘传一则,最后论大定风珠及复脉诸方。

方内散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笑典

笑典

拓胸悦目,莫如子史。微言鄙事,多堪冷齿。温绎之余,聊尔辑此。非矜博文,无希贵纸。厥味膏腴,厥色金紫。秘之不能,公诸君子。铁舟寄庸识。

湿热条辨

湿热条辨

温病专著。薛雪著。撰年不详。首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舒松摩 《医师秘籍》中。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左右由陈念祖辑入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 中,道光五年 (1825) 章楠加注辑入《医门棒喝》,咸丰二年 (1852) 王士雄予以补订,增入痢疾、湿温、暑月病证等内容并辑入《温热经纬》卷4,名为 《薛生白湿热病篇》。现存主要版本为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及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之单行本。薛雪,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清代吴县 (今属江苏) 人。精于诗画。乾隆初曾两次应考科举未中,后因母多病而研究医学,擅长治疗温热病,尤长于湿热诸证。主要著作有 《湿热条辨》、《薛生白医案》、《扫叶庄医案》等。 本书1卷。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约6 000字。详论湿热性质、特点、传入途径,以及湿热病主证、变证及治则方药等。指出湿热病内因是 “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因是自然界的热气与湿气相合的湿热之邪。其变化发展,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阳明经属胃,太阴经属脾)。因此,脾胃乃是湿热病变的中心。本书综合运用八纲、脏腑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各种辨证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在湿热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影响。但书中将湿热时病与温病割裂,认为 “温病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且把温病全认作伏于少阴加新感的伏气温病,有其片面性。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原题许旌阳撰,实际应为明朝道士之作。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卷首有宣德八年(1433)吴子谨序,内称许旌阳怜悯祈禳者触犯天地禁忌,致生灾殃,故撰写此书,姑苏道友倪守约得之于异人,刊印传世。书中称祈禳法事须选择吉日良辰,否则大凶。又本篇之后有《法师选择记》、《皇极玉记》、《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碧玉经记》等篇目,皆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新衣日、太子洗头日、文殊裁衣日、男女值年星命、探病日、出行日、得病凶日、黄沙日、鬼哭日、二十八宿吉凶日、六十甲子喜神方等。

状元堂陈母教子

状元堂陈母教子

简名《陈母教子》。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宋史·陈尧佐传》及《青琐高议》、《游宦纪闻》、《渑水燕谈录》、《清波杂志》等宋人笔记,增饰附会而成。冯氏训子读书甚严,盖状元堂令其苦读。朝廷开科选士,大儿、二儿先后中头名状元。三儿夸下海口,以为必得头名状元。谁知状元另有其人,名王拱辰,后被冯氏招为女婿。三儿陈尧佐仅中探花,被冯氏痛责。陈尧佐羞愧之下,发愤攻读,再次应试,终于得中状元,却因接受民财孩儿锦又被冯氏责罚。寇准此时担负采访贤士之责,闻知此事,赞叹一门四状元,母贤子孝,奉旨加官赐赏。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通醉说 彻纲等编,十卷。上堂,小参,晚参,问答机缘,勘辨机缘,广录,颂古,诸赞,分灯,法语,佛事,书问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

迦叶结经

迦叶结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