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
作者:约卡伊·莫尔
匈牙利长篇小说。约卡伊·莫尔著。发表于1872年。中译本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柯青译。中译本据德文译本Ein Goldmensch (Cowina Veriag,Budapest,1964)转译。全书5部49章,中译本约40.5万字。小说描写圣芭尔芭拉号货船管事提玛尔·米哈利,一次受雇载货运往匈牙利,谁知雇主是土耳其国库局长。他监守自盗了大批珠宝,事发后携女及珠宝乔扮希腊商人潜逃,途中被密探发现,为保全女儿及财宝而服毒自杀。提玛尔意外获得局长藏匿于船上的大批金银珠宝,一跃成为“金人”。他隐瞒发迹真相,买通维也纳的要员,猎取贵族称号,购置房产,娶了寄人篱下、备受凌辱的局长遗孤蒂美娅。他财运亨通,飞黄腾达,成了享有国际声望的巨商。然而他却不时受到良心的谴责,时感自己就是盗贼。尤其是当妻子的心早已另有所属,而他发现金钱并不能使他获得妻子爱情时,他几乎自杀。最后,为摆脱心灵重负,他抛弃妻室和万贯家产,只身来到无人岛。在荒岛上,他寻回了自我并赢得了青年女子诺埃米的爱。提玛尔终于在不为金钱左右的无人岛上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作品通过主人公提玛尔生活经历及精神发展历程,真实地描绘了19世纪下半叶匈牙利资本主义的发展,揭露了金钱的罪恶。同时,小说也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小说文笔优美,心理刻画和自然景物融
章节列表
升序↑约卡伊·莫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诗总集。今人逯钦立辑校。一百三十五卷(精装三册)。收先秦至隋代诗歌近六万首。钦立对于汉魏六朝文学造诣殊深,著述很多。他感到明人冯惟讷所辑《诗纪》、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虽“搜括靡遗”,有功于于世,但仍存在严重缺失,遂在前书基础上,重新扌審摭上古迄隋末的歌诗谣谚,另谋新编。历时二十四年,成此书。以此考核《诗纪》,冯书主要着力于“纲罗放佚”上,而于“删汰繁芜”方面则用力甚微;丁书功夫用在“删汰繁芜”上,但不录先秦逸诗,又剿袭冯舒《诗纪匡谬》,不加细审,致生新误。所录诗均不注出处,难以信据。而此书正是冯、丁二书纠偏补阙之作。其书优点是:取材广博,资料翔实,异文齐备。取材除《诗经》、《楚辞》外,悉数编入,引书近三百种,每诗皆注出处,各种异文及前人校勘成果及讹误,均有记录。且考订精审,编排得宜。如所谓苏武、李陵一组别诗,古人已有疑辞,而冯、丁二书仍以为苏、李自作。此书则从其内容题旨及修辞用语等,判定为出于后汉文士之手。编排按作者生卒年代,亦优于前书,以帝王宗室为首卷。此编囊括千余年诗歌篇什,引用数百种子史文集,审校皆可信据,颇富资料及研究价值。有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精装本。
西京杂记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俗民情等均有记述。文笔简洁而有文采。对后世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抱经堂丛书》本。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天师道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纂集四种符箓,即《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五帝五星五岳神仙箓文》、《太上三五黄神越章箓》、《太上三五交乾步纲箓》。四种符箓分别录载二十八宿天帝、五方天帝及五星、五岳之神,以及上天诸将军、功曹、灵官、吏兵、仙童玉女之名称数额,并有受箓盟文。修道者盟受法箓,可召真伏魔,飞步天纲,书中所载「黄神越章」为早期天师道重要法箓。
乐府补题
词选。原书未署编者姓氏。元陈旅《安雅堂集》卷十二《陈行之墓志铭》,谓陈恕可有遗著《乐府补题》;而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二著录“仇远《乐府补题》一卷”。《乐府补题》或是陈、仇二人所辑。此书为宋末遗民词人之咏物词专集。宋亡之后,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张炎、仇远等14位遗民词人,先后在宛委山房、浮翠山房、紫云山房、馀闲书院和天柱山房结词社唱和,分别以《天香》、《水龙吟》、《摸鱼儿》、《齐天乐》、《桂枝香》五调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最终结集为《乐府补题》。因每次唱和并非诸家同时参与,故全书所录仅37阕。集中咏物诸词,皆寄托遥深。因词作主旨隐晦曲折,故自清初以来,论词者每欲追寻其创作本事。宋亡后,元僧杨琏真伽曾带人盗发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墓,劫取珍宝,毁弃遗骨。当时宋遗民唐珏、林景熙等人事后曾潜入墓地,收葬骸骨。清人厉鹗以为《乐府补题》诸词所指即与此事有关。近人夏承焘作《乐府补题考》,又申此说,以为王沂孙诸人之词均为杨琏真伽盗掘宋帝陵墓后作,“大抵龙涎香、莼、蟹指宋帝,蝉与白莲则托喻后妃”。然亦有持异议者,以为《乐府补题》诸词虽深含故国之思,然其创作与宋帝陵墓被盗事无关。此书元刻本已佚。今存最早之本为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然在明代并无影响。清初朱彝尊发现此书后,携至京师,蒋景祁见后激赏不已,遂付梓刊行。此书行世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清初词风为之一变。蒋景祁《刻瑶华集序》谓:“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今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疆村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近代史思辨录
中国近代史专著。陈旭麓著。198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陈旭麓(1918—1988),中国近代史专家。湖南湘乡人。1943年毕业于贵阳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先后任教于贵州修文中学、湖南起陆中学、重庆赣江中学。1946年受聘于大厦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兼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校党委委员,教授。本书近35万字,选录了作者34篇文章,可分为4组。第1组属涉及全局的综论,对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农民起义与人口问题、“夷”与“洋”关系问题、爱国与卖国的斗争问题、“中体西用”问题和《革命与改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2组属个别事件的考索,分别论述了戊戌维新、清末革命党人的纪年、清末新军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辛亥革命史的分期、“五四”前夜的政治思想逆流和论“五四”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等问题;第3组为人物思想的分析,评析了龚自珍、冯桂芬、洪秀全、光绪、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邹容、陈天华、宋教仁、杨度的思想特点及其贡献。第4组为文献书刊的论序,集中了作者为《中国近代史词典》、《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宋教仁集》、《瞿秋白年谱》等书所写的前言和序文,还收录了作者对《李秀成供》和《国民日日报》的质疑和评论。本书带着强烈的政论色彩和时空色彩,是一部水平较高且富有文彩的史学论著,深受社会欢迎。
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
一卷。明李清撰。《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记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明将毛文龙事。明毛文龙据兵皮岛,与清暗地勾通,不听号令,且冒兵克饷,扰害辽东、登莱、高丽及海上商民。袁崇焕于给赏阅武之机,劝说商议3日无效,遂设计将毛文龙捉拿斩首,将皮岛之兵收抚。书用日记体,始于袁崇焕舟出宁远赴皮岛,止于还抵宁远城之日。李清时为辽东督师袁崇焕客,书中详记斩毛文龙经过事迹及袁诘责毛文龙语,与《明史·袁崇焕传》略同。但《明史》所载毛文龙十二罪,有些是袁崇焕专杀后奏报之词,为《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中所不载,或非当日之事。李逊之《崇祯朝纪事》记袁崇焕斩毛文龙,认为纯出己意。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极称文龙有牵掣清兵之功,当时朝中颇有议论。袁崇焕后日被杀,祸伏于此。今世有些学者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亦有各种议论,认为毛文龙旧部孔、耿、尚之流叛明附清,根源于此。考据现存《满文老档》中,毛文龙与后金往来书信中语,确见毛文龙并非仅是输诚通好,而是表有叛明附清之意图,毛文龙被杀并非冤案。《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有朱衍庐《明季野史十种》旧抄本,题为《袁崇焕计斩毛文龙始末》,朱希祖《忝离余话》旧抄本,题为《毛文龙被杀始末》,较常见的有《荆驼逸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