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考成
作者:允禄
历法推算著作。 清代康熙年间官撰,完成于1722年, 为修订图表不合、解多隐晦之《西洋 新法历书》而作。42卷。上编16卷 阐述理论,名“揆天察纪”,下编10 卷述计算方法,名“明时正度”,另附 运算表16卷。有几项主要改进,如 测定黄赤交角为23°29′30″更精确计 算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时差,以白 道为根本计算日食三差,采用月面 方位法计算月食方位。然全书采用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体系 和某些第谷数据,理论落后,以至雍 正八年(1730)六月初一日食,预推与 实测不符。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 1742)又加修订,成《后编》10卷,除 增修雍正年间重编之日躔日离表 “表解图说”外,还采用许多新数据, 精确度提高。《后编》用地心系椭圆 运动定律和面积定律(颠倒的开普 勒第一、第二定律),即认为太阳沿 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地球在一焦点上。
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律厯渊源
- 总目
- 上编卷一
- 上编卷二
- 上编卷三
- 上编卷四
- 上编卷五
- 上编卷六
- 上编卷七
- 上编卷八
- 上编卷九
- 上编卷十
- 上编卷十一
- 上编卷十二
- 上编卷十三
- 上编卷十四
- 上编卷十五
- 上编卷十六
- 下编卷一
- 下编卷二
- 下编卷三
- 下编卷四
- 下编卷五
- 下编卷六
- 下编卷七
- 下编卷八
- 下编卷九
- 下编卷十
- 表卷一 日躔表
- 表卷二 月离表一
- 表卷三上 月离表二
- 表卷三中 月离表二
- 表卷三下 月离表
- 表卷四上 月离表三
- 表卷四中 月离表三
- 表卷四下 月离表三
- 表卷五 交食表一
- 卷六上 交食表二
- 表卷六下 交食表二
- 表卷七上 交食表三
- 表卷七下 交食表三之二
- 表卷八 交食表四
- 表卷九 土星表
- 表卷十 木星表
- 表卷十一 火星表
- 表卷十二 金星表
- 表卷十三 水星表
- 表卷十四 恒星表
- 表卷十五 黄赤经纬互推表上
- 表卷十六 黄赤经纬互推表下
允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宝庆会稽续志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淏,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绍定元年(1228)致仕。而此书卷二安抚题名、提刑题名、提举题名,又卷六进士,均记及景定五年(1264)事,则付刊最早在咸淳年间,其时张淏当已物故,系由后人续成。宋刊本已佚,今有明正德五年(1510)重刊本、清嘉庆十三年(1808)采鞠轩重刊本及1926年影印采鞠轩本流传。
茗史
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奥。参考价值不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列为存目。
周易参同契
道教经典。简称《参同契》。亦称《古文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三卷。参“太易”、“黄老”、“炉火”,“三道由一,具出径路”,故名。其内容是借乾、坤、坎、离、水、火、龙、虎、铅、汞等法象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兼及内外丹,但重点是内丹。书中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皆由阴(坤、雌)阳(乾、雄)的交媾,使精气得以发舒的结果。指出欲求长生不死必须顺从阴阳变化,掌握坤乾六十四卦运行规律来从事修炼,即所谓炼丹。该书对道教修炼之术与宋代理学都有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亦有较重要地位。注释本有四十余种,多收入《道藏》第621至629册。最著名的注本有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三卷,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
壬午功臣爵赏录
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后附壬午功赏别录。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壬午即建文四年,革除后称洪武三十五年。是年燕王登极,封赏靖难功臣,藏其籍于有司。正德七年,穆官礼部,简视故牍,因编此二录。事载二录后都穆之书。
仪礼识误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172),两浙转运判官直秘阁曾逮刊《仪礼郑氏注》十七卷、陆德明《释文》一卷,张淳为二书校定,将所改字句,汇为一编,而成此书。书中引据郑玄《仪礼注》有广顺三年(953)及显德六年(959)刊行监本,凉京(今河南开封)巾箱本,杭州细字本,严之重刊巾箱本,参以陆德明《释文》、唐贾公彦《疏》,核订异同,最为详审。张淳《仪礼识误》,将存古经汉注之讹文脱句,借以考识,使旧刻各本原已不传者,借以得见概略,对《仪礼》研究贡献颇大。《仪礼识误》颇得人们推重,后人有“南宋初治《仪礼》者莫如张忠甫”之语。《朱子语录》说:“《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疏》之外,先儒旧说,多不复见,……近世永嘉张忠甫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误,号为精密。”又说:“张忠甫所校《仪礼》甚仔细,较他本为最胜。”《仪礼识误》不足在于:株守释文,往往以习俗相沿之字转改六书正体。《仪礼识误》《宋史·艺文志》载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三卷,《四库全书》馆臣载三卷。版本有:宋乾淳间武英聚珍板本,宋乾道刊本,闽覆聚珍本,杭州缩本。
陀罗尼集经
十二卷,唐阿地瞿多译。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一卷。一切佛部一卷内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十纸欠应流通)大轮金刚陀罗尼,诵三七遍,即当入一切坛,不成盗法。金刚杵功能法相品。般若波罗密多部一卷。观世音部三卷半十一面观世音神咒。千转观世音菩萨心印咒。观世音毗俱知菩萨三昧法印咒品。马头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诸大菩萨法会印咒品半卷。金刚部三卷。诸天部二卷摩利支天经。功德天法。诸天等献佛助成三昧法印咒品。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咒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