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剑篇
作者:曹禺
5幕历史剧。原名 《卧薪尝胆》,发表时定名为《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创作于1960年,连载于1961年《人民文学》第7、8两期,196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历史事实,《左传》《史记》《吴越春秋》等史籍中早有记载。曹禺在掌握史实,把握历史精神与人物事件的真实面貌的基础上,发挥戏剧家的想象,成功地进行了艺术虚构,生动地表现了两千多年前吴越之间的那场争斗,反映出遭受欺凌、污辱的弱小国家,只要全国上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齐心协力,就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 反之,貌似强大的国家横行霸道,必然终遭自毙。《胆剑篇》 中范蠡、伍子胥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刚毅果敢、正气凛然,善于应变、智勇兼备的范蠡形象栩栩如生; 刚烈忠贞又专横偏激、老谋深算而又骄矜自负的伍子胥的复杂性格也比传统戏曲更为丰富。《胆剑篇》的情节纵跨20年,在戏剧结构上,曹禺用一把“镇越宝剑”穿针引线,勾连全剧。吴王立下“镇越宝剑”是为了镇慑越国,接着苦成拔剑高呼:“越国是镇不住的!”几年后苦成献剑于越王。接着有吴兵搜剑、苦成殉剑、越王舞剑、乌雍磨剑,最后结束于夫差兵败用自己插下的这把“镇越宝剑” 了结生命。一只剑挑出一连串戏剧冲突,环环相扣,层层生发,20年变幻风云前后得
猜你喜欢的书
逃避自由
弗罗姆(ErichFromm,1900—1980)著。1941年初版。通过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人、社会的独特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把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归结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需要,把纳粹主义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片面的。应从个人的心理中去寻找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化”与“孤独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越来越摆脱他人与自然的束缚,自我实力增强;另一方面,人因切断了同母亲及其他人的“原始缔结的纽带”,使得原先所具有的相与感、安全感不断消失,人越来越感到孤独。这一矛盾使“自由”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个性的独立与发展,又意味着个人的孤独与不安。因此人形成了一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即个人放弃其独立自由的倾向,而希望去与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他所缺少的力量。这种心理机制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社会性格”,把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能量引向同一方向。认为这种心理机制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动力,只要这种心理机制继续存在,就会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独裁制度。提倡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心理革命”,铲除独裁主义产生的心理因素。认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提倡人类之爱,就能克服对孤独的恐惧心理,使人从具有双重含义的消极自由走向只具有一种含义的积极自由。该书确定了作者以后的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奠定了综合考察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基础。
证道歌
证道歌,北宋道士左掌子撰。宋《四库缺书目》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则着录作「左掌子道证一卷」。现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有七绝诗十五首,分别咏述内丹之灵药、火候、金花黄芽、黑铅白汞、赤龙金虎等。篇首有短序,论内丹之要。其说大略谓求仙须先明真一,真一即道,亦即人身之元炁。炁乃人母,亦为众仙之母,备在人身,不用外求。身外之丹药木石等,皆非炼丹成仙之真药。
靖江宝卷
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宝卷至今还在农村讲唱、传承的“活化石”。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之一,靖江宝卷具有近三百年历史,分为“圣卷”、“草卷”和“科仪卷”三类。靖江宝卷亦圣亦俗、亦庄亦谐,韵散结合、词曲互映,依存于延生做会的宗教民俗活动,并在民间信仰的氛围下表达乐生入世的生活主题。如已经收集整理出版的《圣卷选本》收有三茅宝卷、大圣宝卷、香山观世音宝卷、花灯缘(《梓潼宝卷》节选);《草卷选本》收有张四姐大闹东京(《月宫宝卷》)、血汗衫记(《土地宝卷》)、九殿卖药、十把穿金扇(上、下)、江阴要塞起义记。同时,靖江宝卷艺术性强,其情节曲折,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有主线、副线,人物形象丰满,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特色。此外,创作宝卷的民间艺人还善于以一件事件为由头,衍生出许许多多故事,给听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很显然,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演唱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传统性。
邬烈士殉路
二折,未完。标“时事新剧”。署名“怫”。载《月月小说》第11号、第12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十二月十五日(1908年1月18日)印行。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第一折)清末,朝廷有令,勒逼借贷外债,将江浙路权转让给债权国。江浙台州府邬钢听此消息,如刀割肉箭穿胸。想到中国每遭外人欺侮,前年抵制美约,冯夏咸愤恨吐血而死,以尸谏朝,心中十分敬佩,也欲以死殉路,便面向东跪辞家属后自尽。他的学生发现他为了路事吐血而死,两眼却不瞑,赶紧报告了总理。(第二折)总理披麻上门,哭吊邬钢,赞他一片爱国之心。回到家中,汤工程师来访,他千叮万嘱一定不能签下合约。并说将力谏朝廷收回成命,以免江浙乡亲无立足之地。
救亡决论
近代严复所撰政治伦理论文。发表于1895年天津《直报》。指出八股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危害,是亡国之道;极言“华风之敝,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称创行君主专制制度的“赢政、李斯千秋祸首”,“赢,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帝王“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因其劫持,遂生作伪;以其作伪,而是非淆,谦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他认为救亡之法,在于“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只有“通知外国事”,“以西学为要图”,即向西方追求真理,进行变法,才能挽救中华民族。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贤译。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求救,佛为说咒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