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蜜欧与幽丽叶

作者:曹禺
柔蜜欧与幽丽叶

5幕话剧。1943年根据英国莎士比亚同名剧(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翻译。1944年3、6月在《文化修养》第2卷第3至4期连载,署名曹禺。同年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前有曹禺作《前言》。故事描写中古时代,意大利梵罗那城内,有两个声威相等的世家猛泰和凯布,他们很早就结下了世仇。但两家的独生子女柔蜜欧与幽丽叶,却一见钟情,且秘密订婚。而凯布夫妇则强迫女儿幽丽叶嫁给贵族青年霸礼。一天,凯布夫人的内侄悌暴刺死了柔蜜欧的好友墨故求,又向柔蜜欧挑衅;柔蜜欧被迫还击,刺死悌暴,被主管该城的大公驱逐出境。幽丽叶为抗婚,听从劳莲思长老的计策喝“神药”假死。柔蜜欧闻讯,以为幽丽叶真的殉情,连夜赶回梵罗那,服毒死在幽丽叶身旁。幽丽叶醒来后也以匕首自尽。最后,这对恋人的枉死,唤醒了两个家族的人从此言归于好。为了保持原作风格,译文尽量用诗剧的形式译出。为了便利演员理解剧本,有些地方插入译者自己对人物、动作和情境的解释。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接近莎士比亚,译者还加了一些“说明”,帮助人们了解莎士比亚。译本尽量忠实于原著精神,但有些地方还是作了些改动。如丑角打诨的那些俏皮话,直译怕失去风趣,便改译成中国观众能理解的笑话。在中国莎学史上,该剧是莎士比亚37个剧本中最早介绍到中国来

猜你喜欢的书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上卷包括导言旧秩序、清代的疆土、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军起义、中俄关系、清在蒙古、新疆、西藏的统治、清代中兴、自强运动、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下卷包括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晚清对外关系、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思想的变化与维新运动、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共和革命运动、社会变化的潮流,等等。

流亡

流亡

苦战两日夜,好容易保全了性命,由第一防线退换到第二道战壕里时,身体已经不是我们自己的了。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天地好象在打旋转。浑身上下,活象橡皮做的,麻木,酸软,毫无力气。口里枯渴得冒出青烟。什么都不想了:无论是鲜鱼,大肉,甘醇的美酒,燕山花似的女人……
“天哪!睡他妈的一礼拜!……”
然而,躺下来,又睡不着。脑子里时刻浮上来一些血肉模糊的幻影,刺骨的疼痛,赶都赶不开。有的弟兄们,偶一睁开眼睛,寻不见他那日常最亲切的同伴了,便又孩子似地哭将起来。
“李子和呀!你死的苦啦……”

世纬

世纬

二卷。 明袁袠 (1502—1547)撰。袁袠字永之,号胥台,吴县 (今属江苏) 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等职。以病告归,读书于横塘别业。著有《皇明献实》、《袁永之集》等书。此书共二十篇,分别为 《官宗》、《遴传》、《简辅》、《降交》、《诱谏》、《广荐》、《崇儒》、《遗士》、《裁阉》、《汰异》、《距伪》、《抑躁》、《久任》、《惜爵》、《惩墨》、《节浮》、《革奢》、《正典》、《实塞》、《均赋》,所论皆指陈时弊,切中要害,毫无所隐。作者在自《序》中,以“凿柄异用,竽瑟殊好,空言无益,祇增多口”之语,指斥不务政事的文臣武将。他在《距伪》篇中谓“今之伪者则不然:其所诵读者,周孔之《诗》、《书》也; 其所讲习者,程朱之传疏也;而其所谈者,则佛老之糟粕也”。“党同而伐异,尊陆以毁朱,不出老生之常谈,庸人孺子皆知其非,而士之好名利,趋富贵者,方以为孔孟复出也”。即指斥姚江末流之弊。其他所论,亦皆忧时感事,发愤而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潜书

潜书

清初唐甄著。为议论时势,褒贬世事,究理明性的论文集。分上下2篇,凡97目。初名《衡书》:“志在权衡天下”(王闻远:《西蜀唐亭先生行略》)。后困蹇不遇,政治抱负无法伸展,遂更名《潜书》。康熙18年,唐甄怀《衡书》拜见宁都魏禧,受魏氏赏识并于刊刻,始行于世。初刻时仅13篇,署名唐大陶。后逐渐增至97篇,更名《潜书》,改署唐甄。康熙44年,唐甄卒后,由其婿王闻远聚集付印。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50,论学术,下篇47,论政治。其道德观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紧密相联。有1703年王闻远刻本、1883年李氏刻本、1905年邓氏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出版标点排印本。

法华经卓解

法华经卓解

法华经卓解,七卷,清徐昌治逗注并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文句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