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

- 姓名:李康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国
- 出生地: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
- 出生日期:约196年
- 逝世日期:265年
- 民族族群:
李康(约196年-265年),三国魏散文作家。字萧远,一作肃远。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性狷介,不能和俗为乡里所嫉。曾作《游山九吟》,魏明帝异其文,遂起家为寻阳长。政有美绩。后封隰阳侯。病卒。《隋书·经籍志》著录“《隰阳侯李康集》二卷,录一卷……亡”。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载其文3篇。所作《运命论》,从“五德更运”的观点出发,认为各个朝代按五行更始,以次替代。这种“运”不是靠个人努力所能改变的。个人的穷达贵贱由各人的“命”和时代的“时”所决定。该文特别注重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讨,既强调天命,所谓“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于乐天知命矣”,“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又强调个人意志,所谓“遂志而成名”。这种理论,曲折地反映了魏晋易代之际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
李康才华出众,曾作《游山九吟》,该作品得到魏明帝的高度赞赏。在仕途上,他曾任浔阳长,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获封隰阳侯 。其文学成就以《运命论》最为突出。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联。李康秉持 “五德更运” 的观点,认为朝代更替遵循五行规律,依次相代,这种 “运” 并非个人凭借努力就能改变。同时,个人的穷达贵贱受个人命运的 “命” 与时代命运的 “时” 左右。文中列举众多历史上的正反面人物与事件,以此论证上述观点。如伊尹身为有莘氏的陪嫁小臣,却能在商朝成为阿衡;太公作为渭水边的卑微老人,在周朝被尊为尚父;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到秦国后秦国称霸。而孔子虽有至圣之才,却在鲁国、卫国不得重用,在陈国、蔡国遭受困厄。这些事例表明,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难以凭借个人意志转移。在《运命论》中,李康着重探究了士人出处问题,强调 “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他认为圣人能够顺应天命,无论身处困境还是显达,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同时,文中也指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一社会现象,即优秀杰出之人往往容易遭受外界的打压与非议。然而,志士仁人明知如此,却 “蹈之而弗悔”,他们甘愿冒着风险,也要 “遂志而成名”,展现出为了实现理想抱负,不惧艰难险阻、不在乎他人诋毁的高尚品质与坚定信念 。《运命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严谨的逻辑结构以及流畅的语言表达,成为三国时期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品,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知识分子在复杂政治环境下,对自身命运和政治前途的矛盾心理与深刻思考 。
李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灵枢经脉翼
针灸著作。明夏英编绘。三卷。英字时彦,古杭人。是书为阐述《灵枢经》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其腧穴的专著。以为“《灵枢》之文,世古言深,中有错简易置,况无注释,后世不无失其真者”。于是悉取祖遗诸秘籍中有裨于《灵枢》经脉之旨者,更加演绎,自成一家之言,复疏《灵枢》有关原文于下,并以滑寿《十四经发挥》注文列于后,意在羽翼《灵枢》,而有功于医道,故名。书中图文互解,通俗易懂。十二经脉以流注次序为先后,均分别绘图作注,并附歌诀。歌有“总歌”、“穴歌”、“是动所生歌”等。末附音释。成于弘治十年(1497),未见刊行,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野祭
现代中篇小说。蒋光慈著。上海创造出版社1927年11月20日初版。这是一部以“革命与恋爱”为题材的小说。作家陈季侠搬家后结识了新房东女儿、小学教员淑君。淑君对陈季侠逐渐从敬慕产生了爱,但陈季侠只是尊重淑君。失恋的痛苦促使淑君积极投身秘密的革命工作,她向陈提出介绍自己入党。不久,陈季侠又认识了小学教师郑玉弦,并很快就爱上了她。时局日渐紧张,淑君为着秘密的革命工作而劳瘁。而郑玉弦在反革命大屠杀即将开始时,动摇了,离开了陈季侠。而淑君却仍然冒着被逮捕杀头的危险,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最后被反动派秘密杀害了。小说采取对照的手法,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女子形象:热情有主见的淑君和外貌美丽而思想平庸的郑玉弦。当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一个勇敢地战斗,直至献出生命;一个胆小怕事,在革命的浪潮中退却了。作品通过这两个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写,客观上反映了知识妇女在革命危急关头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六一词
又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词别集。 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原有词集《平山集》盛传于世,后佚。今存有南宋杏州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百三十一至一百三十三《近体乐府》三卷;南宋闽刻本《醉翁琴趣外篇》六卷,均收入吴昌绶《景刊宋金元明词四十种》。前者录词一百九十四首,后者多出六十六首。其中有些词与冯延巳、晏殊、张先相混,已无复一一辨明。今存南宋庆元二年吉州本《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一至卷一百三十三《近体乐府》三卷;南宋闽刻本《醉翁琴趣外篇》六卷;明毛晋汲古阁本《六一词》一卷。
珩璜新论
《珩璜[héng huáng]新论》宋代笔记。传本或作1卷,或作4卷。孔平仲著。此书一名《孔氏杂说》,吴曾《能改斋漫录》引作《杂说》。原本卷末有淳熙七年(1180)吴兴沈诜《跋》,称渝川丁氏刊板,已名“珩璜论”,可见当时此书已有2名。四库采进诸本,刊本皆题《杂说》,抄本皆题《珩璜新论》。以考证旧闻为主,其间也有托古事以发议论的内容。可供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学者参考。今传各版本篇卷、内容略有差异。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2卷,唐法崇述。编号一八零三。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
行事钞诸家记标目,一卷,宋慧显集,日本戒月改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