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抟

虞抟
  • 姓名:虞抟
  • 别名:字天民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浙江义乌人
  • 出生日期:1438
  • 逝世日期:1517
  • 民族族群:

虞抟(1438-1517),明代医家。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继承家学,钻研各家著述,以医术闻名,晚年撰《医学正传》(1515年)一书,其中综合诸家学说,更旁通己意及临证经验,论述范围较广。其基本理论宗《内经》、《难经》,脉法宗王叔和,伤寒宗张仲景,儿科宗钱乙,内伤宗李杲,其他理论多宗朱震亨。书中“或问”一节,主要为对古典著述及各家学说的体会和见解,不少论述具有反对封建迷信及某些唯心之论的精神,如对马宗素等人的运气说、对盲目信仰巫祝、天命等等均持批判态度,是一位有些独特见解的医家。另撰《苍生司命》一书。


虞抟年幼即“习举子业,博览群书,善记育,能诗”。年轻时,因母多病,立志学医。潜心研读各种中医经典著作,继承发挥朱丹溪医理。其医药以丹溪为宗,集张仲景、孙思邈、钱乙、李杲诸家之精华,融会贯通,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医学理论。虞抟的曾祖父虞诚斋受业于元代名医朱丹溪门下,得师尊亲诲良多,医术甚精。其父虞南轩年轻时就潜心攻读医书,医术精湛,并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为座右铭,医德甚高。其兄虞怀德也同样精于岐黄之术。天民幼年时,患腐骨病,怀德亲自检方,尽心护理,虽浓血臭污而不顾,历三月,天民病痊愈。故虞抟之家,可称“医学世家”。虞抟不但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病者求医,多不收酬。他的书房,挂上自书的“恒德斋”三字的横匾,并曾作自警“百字吟”张贴室中。


虞抟承祖父家学,继丹溪遗风,博采众长,自有独创,尤精于脉理,“诊人死生无不验”。使用肠溶剂或用器械灌肠治便秘,疗效甚佳。并创造性提出“两肾总号命门”、“三焦腔子之说”的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轻重患者,治愈众多。时有一方伯,闻名来向他求医问道。方伯见到虞抟,态度感觉恭敬,恳切地向虞抟求教。虞抟见其求医态度真切,就直爽地告诉他健身养生的道理,说:“一要节制嗜欲,二要戒防性气,三要谨慎言语,四要严格衣食,这几条是摄生养性的要旨。”方伯听了,甚为叹服。


虞抟一生著述甚丰,有《医学正传》8卷、《方脉发蒙》6卷,还有《证治真铨》、《苍生司命真复方》、《百字吟》、《半斋稿》等医学著作。他的医疗经验与医学理论不但遍传国内各地,而且闻名于海外,尤以日本为盛。据日本矢数道明著的《田代三喜传》中所载:“公元1448年,田代三喜乘船留学中国十二年,师事月湖,携其著作而归。”据考,月湖者,字明监寺,号润德斋,寓居钱塘,学医于虞天民,医术精湛,以医为生,著有《类证辨异全》9集、《济阴方》等医书。后月湖之医广传日本。至今,日本各中医院校皆以虞天民的著作为医学教科书,足见虞抟的医学理论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国内,当今医界的重要著作《中国中医中药名医名方总汇》,其中收入虞抟验方就达156个之多。可见其对祖国中医科学贡献之巨大。

虞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驿路

驿路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开始了这次与他的人生相重合的搜查。然后,简直像画里面的人物一样的贞一也渐渐出现了破绽。在这次搜查中,一个叫福村庆子的女人慢慢浮出水面。呼野刑警追查庆子到了广岛,但是庆子却去了小冢家与百合子面谈。从呼野那里听说了这个庆子就是丈夫的情人之后,百合子发狂了。深知庆子的温顺老实的表妹和情夫山崎非常担心如此冲动的庆子。呼野也有一个和庆子差不多大的女儿。呼野经常会把因为遭受到不幸而患病的女儿和庆子不知不觉的重叠在一起,不可排解的思念使得呼野追赶着庆子。但是,这儿有怎样的令人惊讶的真相呢。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

十五卷。明沈一贯(1513—1615)编。沈一贯,字肩吾,号蚊门。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曾以吏部侍郎加太子宾客假归,又特起教习庶吉士,因检列朝馆课诸作,自诏疏以迄诗赋,分类选录,名曰《增定馆课》。以此就正于大学士王锡爵,遂以 “经世宏辞”题其端,且为序而刊行之。本书搜采极富,但所收多为课试之作,不足以尽一代之文献。书中收有王守仁、李梦阳、杨继盛等人章疏数十篇,而他们皆未官翰林,实为自乱其例。四库已存目。万历十八年周曰校万卷楼刻本的影印本,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卷首署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本书汇编整合翰林馆阁名公之文及庶吉士馆课之作,加入名公及馆师之评点。明代遴选新科进士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授受馆课教习。

太上保真养生论

太上保真养生论

太上保真养生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方法类。此书论述养生延年之道。谓人乃天地至灵,所贵「莫重乎性命」,长生之道可学而得之。又称柔弱畏威则神强而长生。鼓怒骋志则气强而短寿。又述养生之要数十条。大抵以清心寡欲为主,其次则饮食起居皆须有所节制禁忌,常行吐纳导引,咽气补泻,服药治损等等。书中所述,大多抄袭《彭祖摄生养性论》、《抱朴子养生论》等书。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

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与《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为姊妹篇。内经言内丹修炼,而外经论处世修身。经文四十七句,每句三宁。大旨劝人敬奉天地日月,忠孝仁义,行善积德,处世温良恭俭。末曰:「依此行,可超升。」

虹

长篇小说。茅盾著。初载于1929年6至8月《小说月报》第20卷第6至8号。1930年3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小说原计划要“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茅盾《〈虹〉跋》),但只写到1925年的“五卅”为止。从已完成部分看来,也能自成一个整体。它在“五四”至“五卅”的时代背景上,描写了青年知识女性梅行素从封建统治下觉醒、反抗、走向新的生活的历程。梅行素在“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下开始追求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她冲出了包办婚姻组成的家庭而独立走向社会。在黑暗险恶的生活中,她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征服环境和命运,同时用意志的利剑去斩断“过去”在情感上的纠缠。但现实生活里的一切都使她感到苦闷和彷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仅仅基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和“生活意义的追求”而进行个人奋斗的知识青年的共同的苦闷。最后,她离开了固陋的四川来到更广阔的天地上海,认识了许多青年革命家,开始对社会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并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中。本篇通过梅行素的生活和思想发展道路,典型地表现了二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推翻封建压迫和寻求光明前途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并为二十年代初中国壮阔的历史留下了鲜明印记。主人公的青春活力和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象彩虹一样绚丽,昭示着光明和希望,这一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思想从苦闷转向振奋的新起点。作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生动而有层次地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发展,梅行素的发展道路是合乎生活发展的逻辑的,她的道路是旧中国知识青年逐渐摆脱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的道路。表现了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进展。

万如禅师语录

万如禅师语录

清通微说,行猷等编。十卷。卷首收序、荆溪龙池老和尚列传。卷一收住浙江嘉兴府如如禅院语录,卷二收住福建兴化府曹山上生禅寺语录,卷三至卷六收住荆溪龙池山禹门禅寺语录,卷七收示众、入室机缘、勘辩机缘、问答机缘、卷八收法语、拈古、颂古,卷九收书问、真赞,自赞,卷十收佛事、杂著、偈。卷末附行实、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