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

- 姓名:鱼玄机
- 别名:字幼微,又字蕙兰
- 性别:女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长安(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844?
- 逝世日期:871?
- 民族族群:
鱼玄机(844?—871?),唐代女诗人。字幼微,又字蕙兰。长安(陕西西安)人。出身平民家庭。聪慧貌美,好读书写诗。约16岁为补阙李亿宠妾,一年后因李妻妒不能容,被李亿遣送到咸宜观做了道士。起初她还“终期相见月圆时”(《春情寄李子安》),但李亿却将她逐渐淡忘,使她“饮冰食蘖志无功”,“书信茫茫何处问”(《情书寄李子安》)。为此,她曾沿汉水而下,漫游长江中游以排遣忧愁。又与许多名士,如温庭筠、李郢等交往酬唱,企望求得知心伴侣,终不可得,以至“自叹多情是足愁”,“夜夜灯前欲白头”(《秋怨》)。才高命薄也使她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制度产生了不满:“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因笞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机擅长五、七言律绝、六言律诗和排律。多抒发追求爱情而不可得的痛苦心情,大胆而真率,如《寄国香》、《酬李学士寄簟》、《冬夜寄温飞卿》、《闺怨》等。《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2句尤为人传诵。诗风婉曲细腻,但也有意境雄浑阔大之作,如:“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江行》)。并有恬淡悠闲之篇,如五律《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唐才子传》评价说:“观其意志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钟惺《名媛诗归》称:“玄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1卷。今存影宋本《鱼玄机诗》1卷。《全唐诗》卷804存其诗1卷。
唐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长安里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於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女童曰绿翘,明慧有色。一日机为邻院所邀,为女伴所留,适有客来。客乃机素相昵者,意翘与之私,笞女童数百而死。……为卫卒告发,为京兆温璋所戮。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
唐女道鱼玄机,字蕙兰,甚有才思。咸通中,为李亿补阙执箕帚,后爱衰下山,隶咸宜观为女道士,有怨李公诗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又云:“蕙兰销歇归春浦,杨柳东西伴客舟。”自是纵怀,乃娼妇也。竟以杀侍婢为京兆尹温璋杀之,有集行于世。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
鱼玄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观彖
清李光地撰。十二卷。《李文贞公全集》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本,大旨在阐述《易》理,兼参《易》象。《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在前也。其《语录》及《榕村全集》所载,颇申明先天诸图;而是编则惟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然亦不竟其说。余皆发明《易》理,兼证以《易》象,而数则略焉。盖亦谓邵子之学为《易》外别传也。他的语录和《榕村全集》所载,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而此书则只是说解《说卦传》“天地定位”一章,附举此义,亦未竟其说。其余均是发明易理,兼证易象,于数学则略而不谈。
慧命经
内丹学著作。一称《最上一乘慧命经》,清代柳华阳撰,初刊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书分十四章:漏尽图、六候图、任督脉络图、道胎图、出定图、化身图、面壁图、还虚图、集说慧命经、正道修炼直论、正道功夫直论、正道禅机直论、杂类说、决疑。有的版本补入他人著作五篇:张紫阳《八脉经》、潜虚调息法、张三丰调息法、九层炼心、李涵虚真人《后天串述》。本书主要论述小周天后的大周天功法,基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作比较通俗的讲解。全书集 《心经》、《易经》、《宝积经》、《金刚经》、《楞严经》、《华严经》、《六祖坛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达摩祖师、圆通禅师、寂无禅师、六祖,如来等各家之说,熔释、道、医、儒于一炉,强调性命双修,以“命者根于肾,肾动则水也;性者根于心,心动则火也;以火入于水中,则慧命而不外耗,以风吹火化而成真种” 为全书的要点,是学习和研究内丹学的重要文献。
清职贡图选
本书不分卷,今据清代官书「皇清职贡图」选编。乾隆年间,廷臣奉敕搜辑「职贡图」,系将所有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官民以及国内各地先住民男女状貌、服饰一一加以图缯,并说明其生活与「贡赋」情况;其目的,在所谓「以昭王会之盛」。原书计分九卷,卷一为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卷二以下均属国内各地先住民。本书所选,一为曾经统治台湾数十年之荷兰人及其所役使之「乌鬼」,二为分布于台湾境内之先住民。第一部分,有「荷兰阁国人及夷妇」与「大西洋国黑鬼奴及奴妇」;第二部分,「熟番」有台湾县大杰岭等社、凤山县放■〈糸索〉等社、诸罗县诸县等社及箫垄等社、彰化县大肚等社及西螺等社、淡水厅德化等社及竹堑等社「熟番及番妇」,「归化生番」有凤山县山猪毛等社、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彰化县水沙连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生番」有彰化县内山及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及番妇」:合共三十图,并各有说。
述墨
哲学论文。近代易白沙撰。刊于《新青年》1915年至1916年第1卷第2、5号、第2卷第1号。作者通过对周秦诸子各家比较,认为唯有墨子“差可益于国人”,企图“扬此绝学”,使“志士仁人,起而行之”。在“墨学之起源”一章,全面考察古代典籍中关于墨学起源的各种说法,如官守说、史家说、儒家说、道家说、大禹说等。作者认为“诸说涂辙虽异,归宿则同”,它说明墨家学说的“广大无涯,取精用宏,非一朝一夕突然创立者也”。在“墨子历史”一章,对墨子之姓名、国籍、时代、遗事进行了全面探讨。作者对《史记》关于墨子生平事迹介绍不详深感遗憾:“惟附数语于《孟子荀卿列传》,且不能定其时代。墨子为周季一大宗派,纪载如此简略,此史公之疏也。”推崇清人孙诒让《墨子闲诂》,认为它“考订精审,为诸说所不逮”。在“墨经”一章,认为:“《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阐明逻辑,为全书之纲要,《墨经》之名,所以立也。”对于《墨子》一书与六经之关系,作者指出:“盖墨家别树旗帜,卓然成一家之学。其书所依据之六经,亦与孔子所删订之六经,绝不相类。所引夏书、商书、周书,孔子未删之书也,所征之诗,孔子未删之诗也……故墨家学术博大,与孔子并称显学。”此外,对《墨经》中一些文字也进行了训诂。
论语正义
《论语》注释本。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论语正义》按照《论语》的编排体例进行注疏,《论语》共二十卷,其中《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乐制度,刘氏详疏,分《八佾》为两卷,分《乡党》为三卷,书后又疏何晏《论语序》一卷,所以多出四卷,一共二十四卷。刘氏父子认为南朝梁皇侃、北宋邢昺疏解《论语》,颇多芜陋,刘恭冕在《论语正义·后序》中说皇侃所载魏晋诸儒讲义,“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阙而不言”而“邢昺又本皇氏,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取”。道光八年(1828年)刘宝楠开始编撰自己的《论语》注本,他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作长篇,然后进行比较折衷。刘宝楠打破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不专己之学,不守一家之言,广泛征引,择善而从。在凡例上,经文注文都依从北宋邢昺疏本,注文讹错处多依从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本及后人校改。刘宝楠详采以往各家之说,列汉唐《石经》、《皇疏》及《经典释文》名本异文于疏中,又用何晏《论语集解》注,以存魏晋人著录之旧。并把清代对《论语》的考订训释加以汇编。在疏解体例上,刘宝楠也不墨守所谓“疏不破注”的积习,在《论语正义·凡例》上其子恭冕说:“故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刘宝楠不空谈篇指章指,解说经义,证明典礼,期于实事求是,折衷大体得当。《论语正义》博取众家之长,考释详备,是当时注《论语》的最佳注本,也是公认的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
四分戒本缘起事义,一卷,明广莫辑录并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