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宪

孙光宪
  • 姓名:孙光宪
  • 别名:字孟文
  • 性别:
  • 朝代:五代
  • 出生地: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人
  • 出生日期:901
  • 逝世日期:968
  • 民族族群:

孙光宪(901-968)五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人。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以为,荆南乱离之后,经休养生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失和,将使他国有可乘之机,实堪忧虑。高季兴乃止。高从诲继立,梁震乞休,政事均委于孙光宪。高从诲欲效仿湖南马氏之奢侈,孙光宪劝止之。孙光宪事荆南3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高继冲时,宋遣慕容延钊等平湖南,假道于荆,约以兵过城外。孙光宪因教高继冲开门迎慕容延钊,悉献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吏,赏赐加等。孙光宪治理黄州,亦有名声。乾德六年(968)卒。


光宪博通经史,尤勤学,聚书数千卷,或自抄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以史学自负,以久在藩镇,未能施展才干,常对至交叹曰:“宁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三楚新录》)能诗,尤善小词,为花间词人之一。其词清丽疏朗,较少刻红剪翠之语、艳情脂粉之气。其中《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竹枝》、《渔歌子》、《八拍蛮》、《浣溪沙》(蓼岸风多桔柚香)等词,描绘江南水乡风光,清新秀丽,于词中可称别具一格。其词当时即广为流传,《花间集》选录其词六○首,《尊前集》亦录二三首。其诗多佚,所存如《采莲》一诗,清新活泼,颇富水乡情趣。著述甚夥。据《宋史》本传,有《荆台集》三○卷、《巩湖编玩》三卷、《笔佣集》三卷、《桔斋集》二卷、《北梦琐言》三○卷、《蚕书》二卷、《续通历》等。集多佚,今存《北梦琐言》二○卷,然亦非完璧。此书多记唐五代皇室、宰辅、酷吏、藩镇、科举、社会习俗及文人僧道之事,为治唐五代历史、文学之重要资料。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时多所采用。其诗今存八首及断句二联,见《全唐诗》卷七六二、八七一。《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又补其诗一首。其词八○首(其中《竹枝》、《八拍蛮》等三首已录其诗中),见《全唐诗》卷八九七。文一篇,见《全唐文》卷九○○。生平事迹见《新五代史》卷六九《南平世家》、《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本传。

孙光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俄语: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是尼古拉果戈理的短篇小说,写于1831年至1834年间,于1835年出版。在果戈理的小说集《彼得堡故事》中,短篇小说《涅瓦大街》其价值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设定了“彼得堡故事”系统的深层内涵。《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俨山续集

俨山续集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十卷。陆深有《俨山集》已著录。此集为其子楫所编。约五万字。含诗等七卷,序二卷,记、书等一卷。唐锦尝为之序,陆师道为之跋。深素以文章名世,虽当正嘉七子盛行之时,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与七子相异。有《四库全书》本(附《俨山集》后)。《盛明百家诗后编》亦收有其诗一卷,题名为《陆文裕公集》。

楚辞全译

楚辞全译

楚辞研究专著。今人黄寿祺、梅桐生合著。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本书由梅氏注译,黄氏审阅。全书兼收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两书的篇章,共译注楚辞作品67篇,为目前最全的楚辞注译本。《全译》的体例是:每篇前均有“题解”,主要考释作品的名义、写作年代、作品归属、内容特色等。接着用明畅的现代诗句与原文对照翻译。然后是注释,疏解难字难词的音义。注释中附以“按语”,以补注释之不足,主要对前人错误有选择地予以考辩,并分析作品艺术特色,段落大意。篇末殿之以“说明”。本书的特点是译文以直译为主,较准确;注释博采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言而有据,扎实可信,能做到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汤炳正教授认为:“此书为世之读《楚辞》者,在古语、今语之间搭起了一座方便之桥,是有功于屈学的一部力作。”郭维森教授说:“译文准确畅达,富有文采,颇能传达楚辞的韵味。本书对传播楚辞极为有益,对于研究者也具有参考价值。”198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属该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50种之一。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本书作者韩儒林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元史研究专家,《成吉思汗》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统介绍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从蒙古高原各个部落的斗争讲起,记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率领部众进攻西夏、金以及西征花剌子模,直至在攻打西夏的途中病逝。作者列举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对他辉煌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简要梳理了他的生平大事年表。本书乃“大家之作”,考证准确,脉络清晰,言简意赅,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四如讲稿

四如讲稿

六卷。宋黄仲元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着有《经史辨疑》。《四如讲稿》又称《黄四如先生六经四书讲稿》。内容涉及诸经,其说经多述朱子之论,但也时有新意,抒发自己心得。如他认为周时皆用井田制,否定郑玄畿内用贡、都鄙用助之说等,发前人所未发。此书至明嘉靖年间始有雕版印行,已有残缺。今存有明刻本一种二本,其一为清康熙年间黄雯重修;另有清抄本二种。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一卷,日本最澄撰,真超序,有进表,编号二一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