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

- 姓名:钟惺
- 别名:字伯敬,号退谷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竟陵(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1574年
- 逝世日期:1624年
- 民族族群:
钟惺(1574年—1624年)明代诗文作家。字伯敬,号退谷。竟陵(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行人,出使过四川、山东、吴地。性爱山水,所至必游,“游必足目渊渺,极升降萦缭之美”。万历四十二年至万历四十三年期间,他与谭元春互相切磋,共同商定评选了《古诗归》15卷、《唐诗归》36卷。书出后,影响甚大,“承学之士,家置一编”。万历四十四年,官南部时,“僦秦淮一水阁,闭门读书,笔其所见”,名曰《史怀》。晚年逃于禅。天启四年(1624)卒。著有《隐秀轩集》32卷等。是“竟陵派”的领袖人物。
钟惺是一位性格严冷、头脑较清醒的封建官吏,某些感时之作,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洞察力。当“数十万余言,两三月中事”的邸报送到诗人面前时,他不能不为朋党互相攻讦表示忧虑:“野人得宜目,吐舌惊且悸。”(《邸报》)他对一些尸居其位,庸于职守的大臣深表不满:“大臣系安危,庸即同凶族。”(《王文肃公专祠诗》)他的诗更多的是山水纪游之作,颇有特色。首先,有些诗,不仅是山水画,而且是风俗图。如《江行俳体》12首,既描绘了“畏路刺船频裸体”的艰苦跋涉,也勾勒了“岚堆积翠深藏壑,雨隔残红半露岩”的沿江名胜。既对“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进行讽刺,也对“乞子施竿觅剩盘”,“奚奴亭午未朝餐”寄予同情。其次,诗人常用硬毫健笔来描绘祖国险奇的山水。如《飞云岩》、《巫峡》、《归州峡》、《新滩》等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雕镂镌刻、匠心独运的苦心。再次,在《山月》、《竹月》等诗中,爱写山水的月景、雪景、雨景,以表现诗人“幽情孤诣”的美学情趣和烘托其洁身自好的情怀。
他的诗以造语大胆、句式新颖取胜。如《三月三日雨中登雨花台》:“可怜三月草,未了六朝春。”《乌龙潭吴太学林亭》:“蜂狂花约束,莺过柳遮留。”《月》:“岸迫衔江浅,山行出峡残。”《夜》:“戏拈生灭后,静阅寂喧香。”《舟晓》:“鸦鸣半树日,虫乱一汀香。”或错杂时空,或巧用通感,或意境孤峭,或构思小巧,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功力,对形成竟陵派幽深孤峭艺术风格起到很大作用。
钟惺散文创作也较有特色,卓然成家,一是散文叙事,有的寓理,有的寓情。如《夏梅说》寓理于事,先叙“看梅与咏梅”的冷热,再叙张谓歌咏夏梅之可贵,其中点明了作者对巧者乘间附热的批判。《浣花溪记》寓情于事,在叙述自己游历浣花溪的过程中,一直激荡着作者对杜甫“穷愁奔走”的同情及“胸中暇整”的崇敬。二是语言富有雕塑感。如《岱记》:“忽宁步而听于己,乃以其身与童与杖而步。前其杖,则步追之;步前,杖亦追之。身所不能得于步,则视童与杖;步所不能得于童与杖,仍视舆。”诗人用步履、手杖、童子、乘舆等串联起来,仿佛一个旅人长途跋涉于山路上,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这些语言,奇崛而耐咀嚼。
猜你喜欢的书
翠微南征录
宋代诗文别集。11卷。华岳著。该书为作者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流放建宁时所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语最抗直。余诗十卷,率粗豪使气”。华岳的诗歌创作以直率坦白为特色,不受江西派和江湖派的影响。如《和戎》:“纳币求成事已非,可堪函首献戎墀。一天共戴心非石,九地皆涂血尚泥。反汉须知为晁错,成秦恐不在于期。和戎自有和戎策,却恐诸公未必知。”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表示了强烈的不满。集中也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如《田家》:“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织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此外,部分诗作富于浪漫色彩,如《弦月》:“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境,半奁飞上九重天。”本书较常见的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年(1691)郎遂还朴堂刻本。
古今通韵
音韵学书。清毛奇龄撰。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共12卷,卷首另有疏、表、序首、序、缘起、论例、韵表、图、韵目、古韵目合一卷。此书考证律韵(指唐宋官韵)和平水韵的源流,并讨论古韵的分部和通转。毛氏以为平水韵应为108韵,在通行的诗韵106韵外,另增上声拯韵、去声证韵。全书按108韵列字。有关韵目下注明礼部韵独用、通用之例,以恢复律韵206韵的面貌。每韵收字、反切、释义在诗韵基础上有所增删修改。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指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与入相通者谓之叶。两界指有入声的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刪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的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谓两部互不相通;
江汉渔歌
京剧剧本,44场,田汉著。1938年10月作于武汉,原名《渔父报国》,10月10日首演于汉口大舞台;1939年6月于桂林改编为大型作品,更名《江汉渔歌》,7月,由平剧宣传队首演于桂林金城大戏院。1939年12月、1940年1月连载于重庆《抗战文艺》第5卷第2、3期合刊和第4、5期合刊,后又多次修改。1940年4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50年代被改编成通俗小说,60年代被改编成连环画。故事是得自《汉阳志》。宋时金兵南犯,汉阳空虚,太守曹彦约起用民间豪杰许卨、赵观、党仲升等,联络江汉渔民数万,大破金兵,汉阳赖以转危为安。作为抗战救亡之剧,在阐扬:“今日吾人欲取得胜利必须全国男女老幼各尽其岗位报效国家。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用处,妇女有妇女应尽能尽的责任。”
桃花扇
戏曲。清孔尚任(1648—1718)撰。四卷,四十出。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 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间授国子监博士,累官户部员外郎,后因文字祸罢官。博学通音律,与洪昇齐名。著有《岸塘稿》、《湖海集》、《长留集》等。此剧乃作者贯注毕生精力,十年惨淡经营,三次易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成书。冠《桃花扇小引》、《本末》、《考据》等。全剧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故事为主线。复社文人侯方域经人撮合,与南京名妓李香君共订婚约,阉党余孽阮大铖暗送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香君识破,阮怀恨在心,诬告侯暗中勾引左良玉进兵南京,迫使他仓皇逃离。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独揽朝政,逼迫香君改嫁党羽田仰,香君坚决不屈,血染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南明灭亡。几经波折,侯、李又得重逢。
曹野人先生传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三界图
三界图,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