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 姓名:温庭筠
- 别名:一作廷筠
- 性别:男
- 朝代:晚唐
-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 出生日期:约812
- 逝世日期:约866
- 民族族群:
温庭筠(约812-约866),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一作廷筠,又作庭云。本名歧,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下笔万言。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当时士大夫亦诋其“有才无行”。由兹屡举进士不第。大中十三年,贬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幕府巡官。与段成式、余知古、韦蟾诸人友善,以诗唱和。后不得志,归江东,再贬方城尉。咸通七年,为国子助教,故后人又称“温助教”。后竞流落而终。庭筠才情绮丽,工为辞章,尤工律赋。与当世诗人李商隐齐名,号“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其诗词藻华艳,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其中间不乏名作,如《利州南渡》、《过陈琳墓》、《经五丈原》、《苏武庙》等诗。其《商山早行》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最为脍炙人口。又精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其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惝恍怅惘之情。风格秾艳绮丽,深细婉约。孙光宪谓其词“香而软”(《北梦琐言》),刘熙载亦谓其“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艺概》)。其词实为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之关键人物,在词史上占极重要地位。所著颇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乾巽子》三卷、《采茶录》一卷、《学海》二○卷、《握兰集》三卷、《金荃集》一○卷、《诗集》五卷、《汉南真槀》一○卷,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唱和诗《汉上题襟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则著录其《金荃集》七卷、《外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记其《乾巽子》三卷、《温飞卿集》七卷,集均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清曾益、顾予咸、顾嗣立有《温飞卿诗集笺注》,为今之通行本。此外,尚有辑本《金荃词》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九卷,见卷五七五至卷五八三。《全唐诗逸》卷上尚录存其诗断句四联。其词五九首,亦录存于《全唐诗》卷八九一。《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七又补诗一首一句,《续拾》卷三○亦补五句。《全唐文》卷七八六编其文为一卷。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新唐书》卷九一《温大雅传》附、《唐诗纪事》卷五四、《唐才子传校笺》卷八。夏承焘著有《温飞卿系年》。
猜你喜欢的书
诗艺
演讲集。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邀,就诗的地位、隐喻模式、小说与诗、音韵与翻译等展开六讲。讲座录音带在图书馆尘封三十多年后,由时任西安大略大学现代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的凯林–安德·米海列司库整理出版。全集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诸多文学现象,又有着口语化文本的不拘形式感,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介绍品位,也介绍博尔赫斯本人的书……博尔赫斯跟历代的作家与文本展开对话,而这些题材即使是一再反复引述讨论也总还是显得津津有味。”
刊误
笔记,唐李涪撰。二卷。涪唐末人,字里不详,曾官国子祭酒、尚书郎。坐王行瑜叛乱,放死岭南。所撰该书两卷,凡四十九则,内容多以考典章制度为主,尤重于礼仪,诸如起居、佳礼、封爵、拜客、奉陵、客卿、参谋等,引旧制以证唐末之失,引古制以纠唐制之误,多可订正礼文。下卷兼及杂事,如辨陆法言《切韵》之误,校订《左传》:“缮完葺樯”之完为宇字,驳李商隐谓孔子师老聃、老聃师竺乾之妄,正贾耽七曜历之谬等多有见识,学问渊博。是校勘学一部重要著作。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格致丛书》、《学津讨原》、《榕园丛书》等本,均题二卷。又《说郛》、《重辑百川学海》、《青照堂丛书》等本,均作一卷。
唐太宗入冥记
唐代变文。敦煌话本小说之一。作者佚名。见敦煌写本斯二六三○《唐太宗入冥记》残卷,原无题,依王国维、鲁迅拟题。其中故事据初唐《朝野佥载》卷六之唐太宗入冥故事发展,但已与原故事大为不同。相传太宗入冥感到“杀人数广,昔日享福,今受罪犹自未了”,再无“生路”,“忧心若醉”。但他遇到了鬼判官崔子玉,此人在阳世任辅阳县尉,当家有五百口人,跃马肉食,全是皇帝所赐。当阎王叫他推勘太宗寿命长短时,他想这是一件“祸事”,“若勘皇帝命绝”,怕他回到长安杀自己一家五百口人,而太宗又怕崔子玉揭他老底,不让还阳,结果双方假公济私,进行一项交易。判官先给太宗加五年寿,太宗除保他全家,又封崔子玉为蒲州刺史,又赐库钱二万贯。
隋唐五代史讲义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隋唐是我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以致全面繁荣的重要时期,作者从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解剖隋唐五代兴亡之迹,分析其得失利弊,援证充分,原原本本,以宏观见微观,立论精当,要言不烦,是同类著作中的上乘之作。
岁时广记
四十卷。陈元靓撰。陈元靓,约当南宋理宗时人。该书卷首为图说一卷,卷末为总载一卷,正文四十卷。春、夏、秋、冬各为一卷,元旦分上、中、下各一卷,立春一卷,人日一卷,上元分上、中、下各一卷,正月晦日、中和节为一卷,二社日为一卷,寒食分上、下各一卷,清明一卷,上巳分上、下各一卷,佛日一卷,端五分上、中、下各一卷,朝节、天贶节为一卷,三伏、立秋为一卷,七夕分上、中、下各一卷,中元分上、下各一卷,中秋分上、中、下各一卷,重阳分上、中、下各一卷,小春、下元为一卷,冬至一卷,腊日、交年节为一卷,岁除一卷。摘录《月令》、《孝经纬》、《三统历》诸书为主,集以杂书所记有关节序之事按月、节分隶其下。所引典故虽多稗官野史,但都备录原文,详注出处,可资参考。传本有两个系统,一为四卷本,分四季为四卷,春令46条,夏令50条,秋令32条,冬令38条,大致为文翰应用而设,有《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另一系统为四十卷本,唯第六卷元旦中缺,为《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和《丛书集成》本。《格致丛书》本亦为四卷本,但多图说一卷。
纤言
《纤言》,清朝陆圻撰,所记皆为晚明清初要事。上部记晚明“三案终始”;中部记“三案”馀波及清初南京、淮扬文武诸臣事;下部记南明弘光、隆武、鲁王诸事,其中“金陵七十三人”、“大悲和尚”、“酒色串戏”等篇,尤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今据神州国光社排印本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