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
作者:郑麟趾
朝鲜断代史。总编审郑麟趾,参加编纂的前后约数十人。1451年成书,用汉文写成。郑麟趾,朝鲜李朝领议政(首相)。著作除《高丽史》外,还有李朝的《世宗实录》、《文宗实录》、《资治通鉴训义》、《治平要览》、《历代兵要》等。本书共139卷,150多万字。分世家、志、表、列传4部分。世家46卷(1—46)记载高丽王朝34代国王在位时期活动的传记。志书39卷(47—85)记载高丽王朝的典章制度。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在各志中又分成若干条目,分别叙述。表即年表2卷(86—87)。将高丽时期的史事用表格形式简要表示,采取高丽年号与中国年号并用的方法。从“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契丹太祖神册三年、〔高丽〕太祖天授元年”起,到“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恭让四年”止。列传50卷(88—137)。记载高丽时期950余人的传记。分后妃、宗室、公主、诸臣、良吏、忠义、孝友、烈女、方技、宦者、酷吏、嬖幸、奸臣、叛逆各类。本书史料价值很高。书中保有大量原始资料,诸如国王诏书、大臣奏疏、外交文书、各种条规和法律条文等,有的全文照录,有的摘录于各篇中。由于高丽王朝的档案资料及其他重要著述毁于兵火,本书保存的史料,就更显重要。但书中所载事物也有失真之处,将禑王和昌王定为辛盹
章节列表
升序↑世家
- 世家卷第一 高丽史一
- 世家卷第二 高丽史二
- 世家卷第三 高丽史三
- 世家卷第四 高丽史四
-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
- 世家卷第六 高丽史六
-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
- 世家卷第八 高丽史八
- 世家卷第九 高丽史九
-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
- 世家卷第十一 高丽史十一
- 世家卷第十二 高丽史十二
-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
- 世家卷第十四 高丽史十四
- 世家卷第十五 高丽史十五
-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
- 世家卷第十七 高丽史十七
- 世家卷第十八 高丽史十八
- 世家卷第十九 高丽史十九
- 世家卷第二十 高丽史二十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
- 世家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二十二
- 世家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二十三
- 世家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二十四
- 世家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二十五
- 世家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二十六
- 世家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二十七
- 世家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二十八
- 世家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二十九
- 世家卷第三十 高丽史三十
-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
- 世家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三十二
- 世家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三十三
- 世家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三十四
- 世家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三十五
- 世家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三十六
- 世家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三十七
- 世家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三十八
- 世家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三十九
- 世家卷第四十 高丽史四十
- 世家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四十一
- 世家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四十二
- 世家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四十三
-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
- 世家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四十五
- 世家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四十六
志
- 志卷第一 高丽史四十七
- 志卷第二 高丽史四十八
- 志卷第三 高丽史四十九
- 志卷第四 高丽史五十
- 志卷第五 高丽史五十一
- 志卷第六 高丽史五十二
- 志卷第七 高丽史五十三
- 志卷第八 高丽史五十四
- 志卷第九 高丽史五十五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
- 志卷第十一 高丽史五十七
- 志卷第十二 高丽史五十八
- 志卷第十三 高丽史五十九
-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
- 志卷第十五 高丽史六十一
-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六十二
- 志卷第十七 高丽史六十三
-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
-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
-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六十六
- 志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六十七
- 志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六十八
- 志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六十九
- 志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七十
- 志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七十一
- 志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七十二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
-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
-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
-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
-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
- 志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七十八
- 志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七十九
-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
- 志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八十一
- 志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八十二
- 志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八十三
- 志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八十四
- 志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八十五
列传
-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
-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
- 列传卷第三 高丽史九十
- 列传卷第四 高丽史九十一
- 列传卷第五 高丽史九十二
-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
- 列传卷第七 高丽史九十四
- 列传卷第八 高丽史九十五
-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
-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
- 列传卷第十一 高丽史九十八
- 列传卷第十二 高丽史九十九
-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
-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
- 列传卷第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
- 列传卷第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
- 列传卷第十七 高丽史一百四
- 列传卷第十八 高丽史一百五
- 列传卷第十九 高丽史一百六
- 列传卷第二十 高丽史一百七
-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
- 列传卷第二十二 高丽史一百九
- 列传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一百十
- 列传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一百十一
-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
-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
-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
- 列传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一百十五
- 列传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一百十六
- 列传卷第三十 高丽史一百十七
- 列传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一百十八
- 列传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一百十九
- 列传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一百二十
- 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
- 列传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一百二十二
-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
- 列传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一百二十四
-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
- 列传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一百二十六
-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
-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
- 列传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一百二十九
- 列传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一百三十
- 列传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一百三十一
- 列传卷第四十五 高丽史一百三十二
- 列传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十三
- 列传卷第四十七 高丽史一百三十四
- 列传卷第四十八 高丽史一百三十五
- 列传卷第四十九 高丽史一百三十六
- 列传卷第五十 高丽史一百三十七
郑麟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宛陵集[四库本]
又名《宛陵先生文集》、《宛陵先生集》。诗文别集。六十卷。《附录》一卷。宋梅尧臣(1002—1060)撰。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北宋文学家。仁宗时,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偁欲变诗体,均未成功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当时辅佐欧阳修改变文体者是尹洙,而佐欧阳修以变诗体者则是梅尧臣。王曙知河南时,梅尧臣为河南县主簿,称尧臣诗“有晋宋遗风,自杜子美殁后二百余年,不见此作矣!然尧臣诗旨趣古淡,知之者稀。”其“寒鱼犹著底,白鹭已飞前”句,深得晏殊赞赏。欧阳修亦深识尧臣,评价说:“覃思精致,以深远闲淡为意。”梅尧臣诗平淡朴素,含蓄深刻。当时与苏舜钦齐名,故人称“苏梅”。其诗初为谢景初所编,仅十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之,亦止十五卷。增至六十卷者不详。此本为明姜奇芳所刊,卷数与《文献通考》所载相合,仅无外集。《宛陵集》六十卷、《附录》一卷,今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另有《四部备要》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还丹至药篇
还丹至药篇,原题“悟玄子贤芝膺图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据篇首作者序文,自称名膺图,字贤芝,号悟玄子。修炼五金八石二十余载而无成,后遇至人授以秘诀,始见神功。本篇中收录其七律诗十首,述修道之辛勤,叹真诀之难得,颂还丹之神功。谓金丹以真铅真汞为本。从其丹诗看,作者当为宋人。《宋史‧艺文志》着录「悟玄子《安神养性方》一卷、《箧中方》一卷」。疑即此人。
前汉刘家太子传
变文。古代民间讲唱文学的最初形式。全文共有甲、乙、丙三卷,但都已首尾残缺。1899年发掘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室。原文1卷。又题《刘家太子变》。附有西王母赠桃、宋玉荐友、郑简公作书“举烛”、汉哀帝断袖4则故事,内容与正文无关,有人认为颇似后来“说话”中的“入话”。《前汉刘家太子传》叙写汉朝帝位被王莽篡夺,太子隐逃到南阳。南阳有一张老,其子夜梦太子前来,便按梦中指示接太子来家,假充养子。朝廷悬赏捉拿,太子逃出城外,口中含7粒粳米,并含竹简以呼吸,藏在土中7天7夜得以逃脱。后经耕夫指点,去昆仑山太白星处,得其言教,遂兴兵恢复汉家帝业。此作品被录入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元杂剧剧本。一作《下高丽敬德不伏老》。简名《功臣宴》或《敬德不伏老》。杨梓撰。末本。考诸唐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征高丽事,载于《唐书》本传,杂剧系据史书敷演而成。剧演唐太宗设宴招待开国元勋十大总管,规定功高者首坐。命房玄龄为主宴官,赐之宝剑金牌,如有搅宴者可先斩后奏。皇叔李道宗无功而欲居首坐,且出言不逊。尉迟敬德不伏,一怒之下,打掉道宗两颗门牙。房玄龄责敬德搅宴,欲行大法;亏军师徐茂公等人说情,免死,遣归田里。茂公诸人知敬德有冤,到十里长亭为之饯别。高丽王闻敬德遭贬,乘机遣大将铁肋金牙领兵犯边。唐朝将老兵骄,只得命徐茂公去请敬德出山。敬德心寒,假装风瘫,不肯领旨。茂公看出破绽,教小校冒充高丽兵闯进敬德家索要酒食。敬德不知是计,遂举拳相向。茂公趁机出现,敬德只好答应领兵上阵御敌,果然一鼓而擒铁肋金牙。唐太宗论功行赏,复封敬德为鄂国公。此剧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喜剧。在情节上明显受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的影响,但作者在许多地方有新的创造。特别是采集正史并据传说的有关素材塑造了尉迟敬德这样一个正直、鲁莽而富有风趣的将军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画廊。第三折演憨直的硬汉子敬德偏偏在神机妙算的军师面前装病弄假,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明富春堂刊本,《金貂记》附录本,《世界文库》本。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祖咏撰,张抡序,宗演跋。依善目、驹目增入。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