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麟趾

郑麟趾
  • 姓名:郑麟趾
  • 别名:字伯雎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396年12月28日
  • 逝世日期:1478年11月26日
  • 民族族群:朝鲜

郑麟趾(朝鲜语:정인지,1396年12月28日—1478年11月26日),字伯雎(백저),号学易斋(학역재)。谥号文成。本贯河东郑氏。朝鲜王朝初年著名的文臣、性理学者。1414年文科状元及第,历任集贤殿学士、刑曹参判等文职。学识渊博,擅文史、语言。1430年著《七政算内篇》,改正了历法。曾历任集贤殿学士、副提学、侍讲官、同知春秋馆事、吏曹参判、刑曹参判等高等文职。1440年任使节赴明朝,翌年回国。1449年与金曹瑞等撰修《高丽史》,后又与成三问、申叔舟等创《训民正音》,改变了朝鲜语言文字不统一的现象,创造了广大民众广泛使用朝鲜文字的前提。他在朝鲜文字、历史、语言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著作颇丰,有《学易斋集》、《资治通鉴训义》等。


郑麟趾祖先郑芝衍为高丽佥议赞成事,父亲郑兴仁官拜石城县监。1414年文科状元及第,历任集贤殿学士、刑曹参判等文职。学识渊博,擅文史、语言,曾于朝鲜世宗时期负责教育工作。著有《高丽史》(고려사),《高丽史节要》(고려사절요),亦是《训民正音》(훈민정음)的八位编者之一。《训民正音解例》及《龙飞御天歌》的序文亦是他的作品。其次子郑显祖是朝鲜的驸马都尉,朝鲜世祖的次女懿淑公主之婚。癸酉靖难时(1453年),因协助世祖参赞决策,拜议政府右议政,赐推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封河东府院君。世祖即位后(1455年),升领议政,赐同德佐翼功臣号。1456年递封府院君,寻复拜领议政。1458年递封府院君,世祖尝与麟趾论儒释是非,忤旨谪扶余县,逾月召还,封府院君。1465年,七十岁的郑麟趾请求致仕,世祖不同意,并赐其几杖。朝鲜睿宗时,南怡谋逆伏诛,赐定难翊戴功臣号。朝鲜成宗即位,赐纯诚明亮经济佐理功臣号。成宗九年过世,享年83岁,谥文成。

郑麟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续安丘县志

康熙续安丘县志

[清] 王训纂,任周鼎修。安丘修志始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修成《安丘县志》。清康熙元年(1662)修成《续安丘县志》。

宝章待访录

宝章待访录

一卷。宋代米芾著。是书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两类。目睹者有王羲之《雪睛帖》以下凡五十四条。的闻者有唐怀素《自叙帖》以下凡二十九条。“目睹”类中所记真迹、藏处、装裱、题跋、纸本、印鉴、避讳、拓制、考证等,皆有简明评述。在“的闻”类中,记录了名本碑帖的藏处。唐有宝章阁,专贮法书,米氏因此取是书名。米氏为此自序云:“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 《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陈振孙之 《直斋书录解题》作“宝墨待访录二卷”,盖陈振孙之误。

伤寒论校注

伤寒论校注

1982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 《伤寒论》向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医家圭臬,是中医临床之源泉。本次整理是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校注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在保持宋本《伤寒论》原貌基础上,又体现了近代《伤寒论》研究成果。全书引用文献,丰富翔实,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本。

四益易说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一,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并非一脉相承。二,论系辞。据《史记》考证“系辞”实为易大传,为孔子弟子所作。三,论六十四卦卦名意义,以为若要考证经文,必先编定六十四卦次序,而后可以释卦。综观其书,能够溯源穷流,以经证经,多有可取之处。有《六译馆丛书》本。

一个绅士

一个绅士

我在结婚以后,同佩芹作过一度环游东南名胜的新婚旅行,和霍桑隔离了好久。
在这个当儿,霍桑虽单身独马,但他探案的任务仍继续不息,所以有许多案件,我都不曾亲身经历。这里所记的一篇就是他单独侦察的成绩之一。是他在事后告诉我的,故而记叙的体裁,也不能不变更一下子。

旌异记

旌异记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鲁迅辑其遗文十条, 载《古小说钩沉》。唐人有称《精异记》、《积异传》者,乃字音讹传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