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丛书
作者:虫天子
丛书。虫天子编。二十集。其《凡例》云:“所选以香艳为主,无论诗词乐府,足以醉心荡魄者,一例采入。”其中绝大部分是诗文杂著类的艳情作品,如明程羽文《鸳鸯牒》、清邹枢《十美词纪》等,也有一些文言小说,如隋王度《古镜记》、宋佚名《李师师外传》等。以言情为主,也有封建闺训如清陆圻《新妇谱》、清芙蓉外史《闺律》等。书中“搜辑随时,不拘朝代先后,今人亦间登一二,多系可惊可喜未经刊刻之作”(《凡例》),体例粗疏,编次杂乱,第十二集起连载王韬《淞滨琐话》十二卷,每集二卷,又颇类杂志。第十四集所收清沈锽《石头记评赞序》、佚名《石头记评花》、愿为明镜室主人《读红楼梦杂记》、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周绮《红楼梦题词》、沈谦《红楼梦赋》等,对研究《红楼梦》颇有参考价值。国学扶轮社1909年至1911年排印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香豔叢書》目錄
- 原序
- 鸳鸯牒
- 美人谱
- 花底拾遗
- 补花底拾遗
- 十眉谣
- 闲情十二怃
- 黛史
- 小星志
- 胭脂纪事
- 十美词纪
- 悦容编
- 香天谈薮
- 妇人集
- 妇人集补
- 艳体连珠
- 侍儿小名录拾遗
- 补侍儿小名录
- 续补侍儿小名录
- 妒律
- 三妇评《牡丹亭》杂记
- 龟台琬琰
- 潮嘉风月记
- 三风十愆记
- 艳囮二则
- 笔梦叙(附:顾仲恭《讨钱岱檄》)
- 绛云楼俊遇
- 金姬小传
- 金姬传别记
- 滇黔土司婚礼记
- 衍琵琶行
- 西湖小史
- 十国宫词
- 十国宫词
- 启祯宫词
- 海鸥小谱
- 邵飞飞传
- 妇学
- 妇人鞋袜考
- 缠足谈
- 百花弹词
- 今列女传
- 李师师外传
- 百花扇序
- 闲馀笔话
- 敝帚斋馀谈(节录)
- 影梅庵忆语
- 王氏复仇记
- 红楼叶戏谱
- 钗小志
- 妆台记
- 髻鬟品
- 汉杂事秘辛
- 大业拾遗记
- 元氏掖庭记
- 焚椒录
- 美人判
- 清闲供
- 看花述异记
- 新妇谱
- 新妇谱补
- 新妇谱补
- 古艳乐府
- 比红儿诗注
- 某中丞夫人
-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 妖妇齐王氏传
- 宫词
- 天启宫词
- 启祯宫词
- 赵后遗事
- 金缕裙记
- 冥音録
- 三梦记
- 名香谱
- 清尊录
- 蜀锦谱
- 春梦录
- 牡丹荣辱志
- 芍药谱
- 花经
- 花九锡
- 瑶台片玉(甲种)
- 闺律 芙蓉外史 戏编
- 续艳体连珠
- 胜朝彤史拾遗记
- 玉台书史
- 北里志
- 教坊记
- 青楼集
- 丽情集
- 荻楼杂抄
- 琵琶录
- 魏王花木志
- 桂海花木志
- 楚辞芳草谱
- 瑶台片玉(乙种)
- 王翠翘传
- 拟合德谏飞燕书
- 金小品传
- 徐郎小传
- 顿子真小传
- 妓虎传
- 香本纪(有序)
- 杨娥传
- 黔苗竹枝词
- 黑美人别传
- 某中丞
- 女盗侠传
- 女侠翠云娘传
- 记某生为人唆讼事
- 记栗主杀贼事
- 女侠荆儿记
- 余墨偶谈(节录)
- 汉宫春色
- 黑心符
- 竹夫人传
- 汤媪传
- 周栎园奇缘记
- 彩云曲(有序)
- 苗妓诗
- 十国宫词
- 梵门绮语录
- 琴谱序
- 代少年谢狎妓书
- 小脚文
- 冷庐杂识(节录)
- 韵兰序(并引)
- 迷楼记
- 刘无双传
- 步非烟传
- 谭节妇祠堂记
- 月夜弹琴记(附谭节妇对咏三十首)
- 醋说
- 戏拟青年上政府请驰禁早婚书
- 自由女请禁婚嫁陋俗禀稿
- 妇女赞成禁止娶妾律之大会议
- 拟王之臣与其友绝交书(集经诗)
- 代某校书谢某狎客馈送局帐启
- 忏船娘张润金疏
- 冶游自忏文
- 游戏策问一则
- 冶游赋(以“伤心三字点灯笼”为韵)
- 闺中十二曲
- 盘珠词
- 鬘华室诗选
- 恨冢铭(并序)
- 七夕夜游记
- 俞三姑传
- 文海披沙摘录
- 过墟志感
- 述怀小序
- 河东君传
- 惧内供状
- 灵应传
- 神山引曲
-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 张灵崔莹合传
- 劉氏菊譜
- 小螺庵病榻忆语
- 史氏菊谱
- 梦游录
- 歌者叶记
- 香莲品藻
- 金园杂纂
- 贯月查
- 采莲船
- 响犀谱
- 冯 燕 传
- 书叶氏女事
- 女官传
- 贞妇屠印姑传
- 虎丘吊真娘墓文
-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
- 玉梅后词
- 双头牡丹灯记
- 玫瑰花女魅
- 织女
- 苏四郎传
- 庐山二女
- 洞箫记
- 五石瓠(节录)
- 洛阳牡丹记
- 王娇传
- 记某生为人雪冤事
- 菽园赘谈(节录)
- 五代花月
- 〈忄蠡〉母传
-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
- 十八娘传
- 真真曲
- 至正妓人行
- 温柔乡记
- 圆圆传
- 金漳兰谱
- 王氏兰谱
- 断袖篇
- 郁轮袍传
- 妙女传
- 烈女李三行
- 杜秋传
- 苏小小考
- 甲癸议
- 夏闺晚景琐说
- 悼亡词
- 茯苓仙传奇
- 古镜记
- 玉台画史
- 春人赋
- 广东火劫记
- 姗姗传
- 太恨生传
- 虞美人传
- 黄竹子传
- 金华神记
- 春娘传
- 贞烈婢黄翠花传
- 花仙传
- 薄命曲
- 徐娘自述诗记
- 猗觉寮杂记
- 范村梅谱
- 梅品
- 洛阳牡丹记
- 陈州牡丹记
- 天彭牡丹谱
- 海棠谱
- 灵物志
- 花鸟春秋
- 一岁芳华
- 太曼生传
- 黄九烟先生和楚女诗
- 武宗外纪
- 千春一恨集唐诗六十首(并序)
- 明制女官考
- 闺墨萃珍
- 婚启
- 巫娥志
- 辽阳海神传
- 志许生奇遇
- 志舒生遇异
- 集美人名诗
- 玄妙洞天记
- 姽婳封传奇
- 西湖游幸记
- 西湖六桥桃评
- 续髻鬓品
- 琼花集
- 淞滨琐话(一)
- 淞滨琐话(二)
- 竹西花事小录
- 燕台花事录
- 喟庵丛录(三则)
- 课脾约
- 妇德四箴
- 桂枝香
- 梦粱录
- 金钏记
- 侠女希光传
- 百花园梦记
- 冬青馆古宫词
- 板桥杂记
- 珠江名花小传
- 金粟闺词百首
- 梅喜缘
- 沈警遇神女记
- 娟娟传
- 石头记评赞
- 石头记评花
- 读红楼梦杂记
- 红楼梦题词
- 红楼梦竹枝词
- 红楼梦赋
- 红楼梦问答
- 红楼梦存疑
- 大观园图说
- 石头记论赞
- 红楼百美诗
- 秦淮画舫录
- 帝城花样
- 花烛闲谈
- 南涧行(并记)
- 十洲春语
- 林下诗谈
- 十二月花神議
- 清溪惆怅集
- 闽川闺秀诗话
- 银瓶征
- 吳絳雪年譜
- 对山馀墨
- 明宫词
- 十美诗
- 真臘風土記
- 菊谱
- 绿珠传(附翾风传)
- 陈张贵妃传
- 碧线传
- 秋千会记
- 张老传
- 瑶台片玉甲种补录
- 吴门画舫录
- 吴门画舫续录
- 粉墨丛谈
- 续板桥杂记
- 画舫余谭
- 白门新柳记
- 怀芳记
- 青冢志
- 雪鸿小记
- 珠江梅柳记
- 泛湖偶记
- 珠江奇遇记
- 沈秀英传
- 南宋宫闺杂咏一百首
- 笠翁偶集(摘录声容部)
- 寄园寄所寄(摘录)
- 海陬冶游录
- 海陬冶游附录
- 海陬冶游余录
- 纪唐六如轶事
- 西泠闺咏后序
- 六忆词
- 春闺杂咏(用上下平韵)
- 秀华绩咏
虫天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清真人络命诀
《太清真人络命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六朝。南宋《秘目》着录作「《络命》一卷」。《宋史‧艺文志》亦着录一卷。今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拘守魂魄身神之法。谓人之五脏四肢皆有神真,魂魄形体与天地日月相通。若能拘守魂魄使不离形体,存思五脏及身中诸神,可以除病成仙。
华威先生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发表于1938年4月《文艺阵地》创刊号,是作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华威先生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不时要掏出怀表来看一看,坐一辆全城跑得最快的包车,他说“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真是个“抗日”的大忙人。其实他每天忙的就是坐着包车招摇过市、演说、开会、迟到、早退、大吃大喝,他的“忙”不过是虚张声势,装腔作势。他在会上发言以及和人交谈总是喋喋不休地要大家“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他到处要权,要官位,文艺界抗敌总会的爱国青年召开日本问题座谈会没有告诉他,他就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作品极为成功地刻划了抗战初期一个特殊的“救亡专家”的典型形象。茅盾在《八月的感想》里评论说,作品帮助人们去“认出那些隐藏在抗战旗影下的大小丑恶”。本篇是作者讽刺文学的精品,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作品发表后,在社会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文艺界曾就《华威先生》的暴露和讽刺问题,于1939年还展开了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和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癸辛杂识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为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多考证旧文,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体列极不相同,实属小说类。本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内容大多记“琐事杂言”、“颇猥杂”,它与周密的另一著作《齐东野语》相比,风格大致相类,体例殊不同,《野语》兼考证旧义,记朝廷大政之事多,而《杂识》辨订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记载琐事杂语,其中可以发现一些志怪类笔记小说。“孕妇双胎”,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颇具故事性,其最显著特色是,故事有头有尾,叙述完整,情节发展出乎意料。
还冤志
原称《冤魂志》,亦名《还冤记》、《还魂记》,别称《冤报记》、《北齐还冤志》等。隋颜之推撰。原三卷。今本一卷,三十六条。取材于经史纪事,兼及当代事件传闻,历叙西周至隋人物与世事片断,皆以冤屈鬼魂复仇或为恶者受惩为结局。旨在扬善抑恶,阐扬戒杀好生,因果报应之说。历代史志均有著录。《崇文总目》小说家作 《还冤志》三卷,《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作 《北齐还冤志》,殆因旧本之首题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遂误以冠于书名之上。《太平广记》引作 《还冤记》。《还冤记》、《冤魂志》、《还冤志》实即一书,今本均为一卷。
士翼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著有《文苑春秋》、《读易余言》、《彰德府志》等。此书前三卷曰 《述言》,皆为语录之类。后一卷曰 《说象》,专论六十四卦象之义。他在自 《序》中谓,退居相台十年,非圣人之志不存,非《翼经》之文不阙,乃札记所明,稍修章句,名曰 《士翼》。他在书中认为,理常聚而气亦常聚,气若散而理亦散,气散则理无所附。性之所寓曰 “心”,心之所具曰 “理”。理即性,心乃发用此理亦即发用此性者。天命即为性,故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因性即理,所以性乃仁义而已。但性有等,其原因在于气。他在书中又认为,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却空;汉唐的小人易见,宋代的小人难知; 汉唐的君子可信,宋代的君子当考; 去《序》而言 《诗》,背左氏而言 《春秋》,必然荒谬。又认为,其世治者,其言公布于众;其世兴者,其论公布于朝;其世衰者,其论公布于野。公论不可一日而发。其言皆为讲学家所深讳,而作者侃侃而谈,直抒无隐,可谓皎然而不自诬其心。至于萧何荐举曹参为克己归仁之语,虽然意有所寓,然而未免失当,乃白璧微瑕。有 《崔洹野集》本,《四库全书》本。
八识规矩颂解
八识规矩颂解,一卷,附唯识略解,明真可述,出紫栢全集卷十二,古本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