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菊谱

(宋)吴门史正志8Qc中华典藏网

菊,草属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汉俗,九日饮菊酒以祓除不祥。盖九月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九日而用时之草也。南阳郦县有菊潭,饮其水者皆寿。《神仙传》有康生,服其花而成仙。菊有黄华,北方用以准节令,大略黄华开时,节候不差。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独不然。考其理,菊性介烈高洁,不与百卉同其盛衰,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岭南冬至始有微霜故也。《本草》:“一名曰精,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所宜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陶渊明植于三径,采于东篱,浥露掇英,泛以忘忧。钟会赋以五美,谓“圆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其为所重如此。然品类有数十种,而白菊一二年多有变黄者。余在三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尽变为黄花。今以色之黄白及杂色品类可见于吴门者,二十有七种,大小颜色殊异而不同。自昔好事者为牡丹、芍药、海棠、竹笋作谱记者多矣,独菊花未有为之谱者,殆亦菊花之阙文也欤!余姑以所见为之。若夫耳目之未接,品类之未备,更俟雅雅君子与我同志者续之。今以所见具列于后。8Qc中华典藏网

8Qc中华典藏网

大金黄,心密,花瓣大如大钱。8Qc中华典藏网

小金黄,心微红,花瓣鹅黄,叶翠,大如众花。8Qc中华典藏网

佛头菊,无心,中边亦同。8Qc中华典藏网

小佛头菊,同上微小。又云叠罗黄。8Qc中华典藏网

金墪菊,比佛头颇瘦,花心微洼。8Qc中华典藏网

金铃菊,心微青,红花,瓣鹅黄色,叶小。又云明州黄。8Qc中华典藏网

深色御袍黄,心突起,色如深鹅黄。8Qc中华典藏网

线色御袍黄,中深,而外浅。8Qc中华典藏网

金钱菊,心小,花瓣稀。8Qc中华典藏网

球子黄,中边一色,突起如球子。8Qc中华典藏网

棣棠菊,色深黄如棣棠状,比甘菊差大。8Qc中华典藏网

甘菊,色深黄,比棣棠颇小。8Qc中华典藏网

野菊,细瘦,枝柯凋衰,多野生,亦有白者。8Qc中华典藏网

8Qc中华典藏网

金盏银台,心突起,瓣黄,四边白。8Qc中华典藏网

楼子佛顶,心大突起,似佛顶,四边单叶。8Qc中华典藏网

添色喜容,心微突起,瓣密且大。8Qc中华典藏网

缠枝菊,花瓣薄,开过转红色。8Qc中华典藏网

玉盘菊,黄心突起,淡白缘边。8Qc中华典藏网

单心菊,细花,心瓣大。8Qc中华典藏网

楼子菊,层层状如楼子。8Qc中华典藏网

万铃菊,心茸茸突起,花多半开者如铃。8Qc中华典藏网

脑子菊,花瓣微皱缩,如脑子状。8Qc中华典藏网

荼醿菊,心青黄微起,如鹅黄,色浅。8Qc中华典藏网

杂色红紫8Qc中华典藏网

十样菊,黄白杂样,亦有微紫,花头小。8Qc中华典藏网

桃花菊,花瓣全如桃花,秋初先开,色有浅深,深秋亦有白者。8Qc中华典藏网

芙蓉菊,状如芙蓉,亦红色。8Qc中华典藏网

孩儿菊,紫萼白心,茸茸然,叶上有光,与他菊异。8Qc中华典藏网

夏月佛顶菊,五六月开,色微红。8Qc中华典藏网

后序8Qc中华典藏网

菊之开也,既黄白深浅之不同,而花有落者,有不落者。盖花瓣结密者不落,盛开之后,浅黄者转白,而白色者渐转红,枯于枝上。花瓣扶疏者多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王介甫武夷诗云:“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见之,戏介甫日:“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看。”介甫闻之笑曰:“欧阳九不学之过也。岂不见《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东坡,欧公门人也,其诗亦有“欲伴骚人赋落英”,与夫“却绕东篱嗅落英’,亦用《楚辞》语耳。王彦宾言:“古人之言有不必尽循者,如《楚辞》言秋菊落英之语。”余谓诗人所以多识草木之名,盖为是也。欧王二公文章擅一世,而左右佩纫,彼此相笑,岂非于草木之名犹有未尽识之,而不知有落有不落者耶?王彦宾之徒又从而为之赘疣,盖益远矣。若夫可餐者,乃菊之初开,芳馨可爱耳。若夫衰谢而后落,岂复有可餐之味?《楚辞》之过,乃在于此。或云《诗》之《访落》,以落训始也,意落英之落,盖谓始开之花耳。然则介甫之引证,殆亦未立思钦。或者之说,不为无据,余学为老圃而颇识草木者,因併书于《菊谱》之后。淳熙岁次乙未闰九月望日,吴门老圃叙。8Qc中华典藏网

【附录】8Qc中华典藏网

史正志(1119-1179年),字志道,丹阳人,赋籍扬元江都。史正志除编有《乾道建康志》十卷,《保治要略》八卷,《恢复要览》五篇外,还著有《菊谱》一卷,《清晖阁诗》一卷,《大隐文集》三十卷。其中《菊谱》又称《史氏菊谱》,是宋代留存至今的四大菊谱之一,共录菊花二十七种,成书于淳熙二年(1175年)九月,收入《四库全书》。至今仍是花卉研究者必读之典籍。淳熙六年(1179年)以疾终,享年60岁。 8Qc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