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文集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文集

文集,梁启超著,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是我国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1899年,他率先提出“文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的口号,1904年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竖起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大旗。本文集根据湖南省社科院图书馆藏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饮冰室文集》铅印本上下册和1922年石印本《饮冰室全集》20册精选,所选文字分政论、传记、随感、讲演、书信、诗词六类,每类文字又按编年排列。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乾坤清气集

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宋之末;张以宁、危素等,亦下涉明初。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家操选政者,赖良直卿,许中丽仲孚,刘仔肩汝弼,沈先士称,王称孟,都有所蔽。惟有瞎牛的《乾坤清气集》一编,能别开生面。惜余所钞缺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偶桓以为憾。”此本称钞自 《孙氏苍雪斋》,所缺与朱彝尊本相同。又以厉氏 “樊榭山房本”,郁氏 “东啸轩本”参校,颇为精善。虽然卷帙无多,而去取极为谨严。又编在明初,多见旧刻。如七言古诗中陈旅泰定元年八月一首,张翥周《按乐图》一首,郑元祐 《送林彦清》一首,《将还淮扬》一首;古乐府中揭斯 《马上郎》,《车中女》二首,陈泰 《汉使谣》一首; 萨都拉 (原作萨都剌)《秋夜长》一首,张宪 《飞来狐》一首;五言律诗中如 《马祖常寄邵允文 》一首,《南征》一首,张翥 《谋台》一首,《游石头城清凉寺》一首,杨基 《夏夜有怀第二首》。今本集都失不载,惟赖此集以存。又五言律诗中赵孟頫《次袁学士上都集韵》一首,《松雪集》 不载,而谭氏所刻 《赵子昂诗集》有之。亦从此本摘取收录。可见元诗诸选本,终当以此编为善。有 《四库全书》 本。

冤报冤赵氏孤儿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也称《赵氏孤儿冤报冤》、《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剧本。五折。元纪君祥撰。刊行于元代。 剧情:春秋晋灵公时,屠岸贾专权,一心要杀忠臣赵盾。赵盾逃出,满门被斩。赵盾之子赵朔,被逼自杀。赵朔妻生遗腹子赵武。程婴冒险救孤,感动了守门将军韩厥。屠岸贾通令全国:三日内无人献孤,将把全国孤儿同龄者杀光。程婴把自己儿子送到公孙杵臼处,自己抚养孤儿。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搜出小儿(假孤儿)杀死,公孙杵臼自杀。屠岸贾得知程婴有子,就把程子(真孤儿)认为义子。二十年后,孤儿在屠岸贾家长大。程婴把赵家被斩往事告诉他。晋悼公立,大臣魏绛帮助孤儿斩了屠岸贾全家。 剧作描写赵氏孤儿险恶一生,揭示屠岸贾凶残,颂扬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程婴宁肯牺牲自己小儿,冒险护孤;公孙杵臼疾恶如仇,见义勇为;韩厥深明大义,敢担风险,自刎明志。全剧惊心动魄。开场是残酷事件,接着写“搜孤”与“救孤”的斗争。搜孤者,步步紧逼;救孤者,层层设防。逼得凶,设得巧。通过“程婴救孤”、“韩厥义放”、“程婴舍子”、“公孙献身”等细节,保存遗孤,终于复仇,宣扬“恶有恶报”。

春秋集解

三十卷。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原名吕大中,宋代着名诗人、理学家。吕本中北宋末官至祠部员外郎,南宋初赐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之“东莱先生”。吕本中以诗擅名,其诗颇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诗家多称之“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吕氏着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童蒙训》、《师友渊源录》、《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派宗社图》等书。此书乃自三传而下,集诸儒解经之说而为之。其所集诸儒,主要是陆淳、刘知几、孙复、孙觉、刘敞、苏辙、程颐、襄陵许氏、胡瑗数家。此书虽全无吕氏议论,但采择较精。朱熹曾说:“吕居仁《春秋》亦甚明白,正如某《诗传》相似。此书旧刻题曰吕祖谦撰,误,《四库提要辨之甚详。然吕本中传林之奇,而林之奇则吕祖谦之师,二人亦有渊源。现存有康熙《通志常经解》本,乾隆本。

省心录

《省心录》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著,宋仁宗在其去世以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和靖先生。林逋自由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却恬淡无争,隐居于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之上,一生未做官也未娶妻生子,林逋喜好养鹤种梅,常与世人道自己有梅妻鹤子,意思是将梅花当做自己的妻子,把鹤当做自己的孩子。陆游曾称赞其书法造诣高绝,苏轼也赞其文采折服与林逋的人品。林逋其著作存世不多,现留存于世词三篇,诗三百余首,书法作品仅三幅。《省心录》是林逋将其思想整合而出的佳句小集,劝诫世人从心向善,传授为人处世的要领。许多言论精妙至极,直指人心。书中的这些金玉良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灵隐文禅师语录

三卷,清 文说,福度复编。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破山明,依驹本印。卷上收上堂;卷二收小参、法语、机缘、颂古、牧牛颂;卷三收杂偈、联芳、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