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
作者:贺长龄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章节列表
升序↑- 叙
- 重校本叙
- 五例
- 生存姓名
- 姓名总目一
- 姓名总目二
- 卷一学术一原学
- 卷二学术二儒行
- 卷三学术三法语
- 卷四学术四广论
- 卷五学术五文学
- 卷六学术六师友
- 卷七治体一原治上
- 卷八治体二原治下
- 卷九治体三政本上
- 卷十治体四政本下
- 卷十一治体五治法上
- 卷十二治体六治法下
- 卷十三治体七用人
- 卷十四治体八臣职
- 卷十五吏政一吏论上
- 卷十六吏政二吏论下
- 卷十七吏政三铨选
- 卷十八吏政四官制
- 卷十九吏政五考察
- 卷二十吏政六大吏
- 卷二十二吏政八守令中
- 卷二十四吏政十吏胥
- 卷二十五吏政十一幕友
- 卷二十六户政一理财上
- 卷二十七户政二理财下
- 卷二十八户政三养民
- 卷二十九户政四赋役一
- 卷三十户政五赋役二
- 卷三十一户政六赋役三
- 卷三十二户政七赋役四
- 卷三十三户政八赋役五
- 卷三十五户政十八旗生计
- 卷三十六户政十一农政上
- 卷三十七户政十二农政中
- 卷三十八户政十三农政下
- 卷三十九户政十四仓储上
- 卷四十户政十五仓储下
- 卷四十一户政十六荒政一
- 卷四十二户政十七荒政二
- 卷四十三户政十八荒政三
- 卷四十四户政十九荒政四
- 卷四十五户政二十荒政五
- 卷四十六户政二十一漕运上
- 卷四十七户政二十二漕运中
- 卷四十八户政二十三漕运下
- 卷四十九户政二十四盐课上
- 卷五十户政二十五盐课下
- 卷五十一户政二十六榷酤
- 卷五十二户政二十七钱币上
- 卷五十三户政二十八钱币下
- 卷五十四礼政一礼论
- 卷五十五礼政二大典上
- 卷五十六礼政三大典下
- 卷五十七礼政四学校
- 卷五十八礼政五宗法上
- 卷五十九礼政六宗法下
- 卷六十一礼政八昏礼
- 卷六十二礼政九丧礼上
- 卷六十三礼政十丧礼下
- 卷六十四礼政十一服制上
- 卷六十五礼政十二服制下
- 卷六十六礼政十三祭礼上
- 卷六十七礼政十四祭礼下
- 卷六十八礼政十五正俗上
- 卷六十九礼政十六正俗下
- 卷七十兵政一兵制上
- 卷七十一兵政二兵制下
- 卷七十二兵政三屯饷
- 卷七十三兵政四马政
- 卷七十四兵政五保甲上
- 卷七十五兵政六保甲下
- 卷七十六兵政七兵法上
- 卷七十七兵政八兵法下
- 卷七十八兵政九地利上
- 卷七十九兵政十地利下
- 卷八十兵政十一塞防上
- 卷八十一兵政十二塞防下
- 卷八十二兵政十三山防
- 卷八十三兵政十四海防上
- 卷八十四兵政十五海防中
- 卷八十六兵政十七蛮防上
- 卷八十七兵政十八蛮防下
- 卷八十八兵政十九苗防
- 卷八十九兵政二十剿匪
- 卷九十刑政一刑论
- 卷九十一刑政二律例上
- 卷九十二刑政三律例下
- 卷九十三刑政四治狱上
- 卷九十四刑政五治狱下
- 卷九十五工政一土木
- 卷九十六工政二河防一
- 卷九十七工政三河防二
- 卷九十八工政四河防三
- 卷九十九工政五河防四
- 卷一百工政六河防五
- 卷一百一工政七河防六
- 卷一百二工政八河防七
- 卷一百三工政九河防八
- 卷一百四工政十运河上
- 卷一百五工政十一运河下
- 卷一百六工政十二水利通论
- 卷一百七工政十三直隶水利上
- 卷一百八工政十四直隶水利中
- 卷一百十工政十六直隶河工
- 卷一百十一工政十七江苏水利上
- 卷一百十二工政十八江苏水利中
- 卷一百十三工政十九江苏水利下
- 卷一百十四工政二十各省水利一
- 卷一百十五工政二十一各省水利二
- 卷一百十六工政二十二各省水利三
- 卷一百十七工政二十三各省水利四
- 卷一百十八工政二十四各省水利五
- 卷一百十九工政二十五各省水利六
- 卷一百二十工政二十六海塘
贺长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老子像名经
老子像名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缺第六、七、八卷,收入洞神部本文类。另有敦煌唐写本三件(S1513、P3344、S6009V),题作《老子十方像名经》。此经乃高上老子与十方真人神圣游历十方无极世界,见众生广造诸恶重罪,孤魂流落十方地狱之中受苦。老子遂说十方天尊应化灵像及名号,令人「敬礼称扬,悔过灭恶,生福长善」。经中列举十方天尊灵像名号,共1160名(今本有缺)。劝人「随其分力,金银珠玉、瓦石铜铁、丹青绣画,造其形像,布散十方,遍满国土,礼拜供养,立观度人,行道念诵,散花燃灯,忏悔发愿,奉诚持斋」。谓如此可消除罪恶,得福无量。
诗词格律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讲诗词的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 第2章 “诗律”,讲诗的种类、律诗的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对仗、绝句、古体诗; 第3章 “词律”,讲词的种类、词谱、词韵以及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讲诗词节奏、诗词的语法特点。本书的 “结语” 强调: 任何规律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但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先要熟谙格律,才能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听雨纪谈
笔记。明都穆著。一卷。自序谓作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夏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皆考经史异同”。然亦不限于文献记载者,大凡朝章国故,岁时习俗,器用服饰,皆在其列。间多传闻无考者,如云:“字书谓‘伥’为虎伤。盖人或不幸而罹于虎口,其神魂不散,必被虎所役,为之前导。今之人凡毙于虎者,其衣服巾履皆别置于地,此伥之所为也。伥可谓鬼之愚者。或曰虎捕人,已死,能步绕咒祷,使死人自去衣服而后食。‘褫’字从衣从虎者,以此更考之。”是书亦涉及文学品评,如论文,谓“文章贵简不贵繁,言简而意尽,文之至妙者也。”论人,谓“东坡‘真’之一字,可谓断尽陶(潜)公一生。”此书版本很多,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明正德、嘉靖本、清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本、《璅探》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
普照国师语录
三卷。又作《隐元和尚语录》。清隐元隆琦撰,性瑫编。隐元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赴日本弘法,创立黄檗宗。故其语录编集住日本时的兴福寺语录、崇福寺语录、普门寺语录、万福寺语录等。收入《频伽藏》、《大正藏》。
呆庵普庄禅师语录
凡八卷。八卷,明普庄说,慧启、智粤、智胜等编,附塔铭,又云敬中和尚语录,内题呆菴庄禅师语录,惟末卷尾题吴门兜率园比丘明闻阅呆庵庄禅师语录。刊于崇祯三年(1630)。又称敬中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敬中普庄为临济宗了堂惟一之法嗣,曾住持抚州(江西临川)北禅寺、江西南康云居真如禅寺、杭州(浙江杭县)径山万寿禅寺,弘扬禅法,接化学人。本书内容乃普庄住持上记三刹之语录,包括上堂、小参、拈古、颂古、偈、诗、赞、塔铭等。
浴佛功德经
一卷,唐义净译。说浴佛之方规及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