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长龄

贺长龄
  • 姓名:贺长龄
  • 别名:字耦耕,晚年号耐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 出生日期:1785
  • 逝世日期:1848
  • 民族族群:

贺长龄(1785-1848)清朝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字耦耕,晚年号耐庵。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系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后人,世居浙江,传二十五世至贺宏声,任湖南按察司司狱,始定居长沙。与其弟熙龄,以学问相砥砺,皆以义理悦心。长龄交游甚广,与友陶澍、唐鉴关系最密。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授编修。历官江西南昌知府、山东兖沂曹济道、广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任贵州巡抚。任职9年,整顿吏治,禁种、禁吸鸦片,劝民种棉、养蚕、织绸。先后在贵阳、铜仁、安顺、石阡等府创 办书院,普定、八寨(丹寨)、郎岱(六枝)、松桃等厅县举 办义学。刊印《钦定春秋左传读本》、《诗书精义汇钞》、 《礼记精义钞略》、《左传义法举要》、《日知录》等,发给诸生学习。增设考棚,增加学额,增多仕途机会。创办 贵阳尚节堂,将节妇收入堂中,从事生产劳动。设立及幼堂,将孤儿收进堂中,聘请老师教书识字,学习手艺。 道光二十五年晋升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委托好友魏源纂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劝学纂言》、《孝经集诠》。著有《耐庵诗文集》等。

贺长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摧月号

摧月号

本书为007系列的一部,曾改编为电影《太空城》。小说讲述了英国在二战之后为了重振国威启动了一项“摧月号”计划,即研发了一枚射程能够覆盖整个欧洲的超级核导弹。但在导弹试射前夕基地发生了谋杀案,被英国军需部派去负责安保的军官被离奇射杀。邦德临危受命调查此事并要保障摧月号的成功试射。在调查过程中,一项惊天阴谋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导弹的投资人是德国间谍,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要用核弹毁灭伦敦••••••

上帝之灯

上帝之灯

冷冽的一月天,埃勒里接到好友来电,前往处理一桩不寻常的遗产分配案。当晚晚宴结束,隔天一觉醒来,原本从窗外看出去的那栋神秘的黑屋,徒留一块雪白的大地,上头的建筑就这么消失了……《上帝之灯》一案成为埃勒里·奎因参与过的冒险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个,但也是足以显示他睿智的一个。

醒名花

醒名花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16回。无名氏撰;题“墨憨斋主人新编”。卷首有序,题“墨憨斋主人漫识”,今人吴晓铃疑是赝品。大连图书馆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均有藏本。作品讲的是明末四川成都府双流县贵公子湛国英兼得7美的故事。一日,湛国英春游偶过梅家庄院,见到别号醒名花的小姐梅杏芳,为其美艳而神魂颠倒,苦求女童佛奴传诗联情。杏芳见诗,斥责佛奴,命她归还,而佛奴误把小姐的诗作还给了湛国英。不料梅杏芳之兄梅富来捉奸,湛国英被捉送官。

管子

管子

战国时齐国稷(ji)下学者著作的总集。其中亦有汉代附益的部分,托名春秋时齐国管仲所著。大体成书于战国末期至汉初。共24卷,西汉刘向校定为86篇,今存76篇。该书内容庞杂,包含有儒、道、法、名、兵、农、纵横、阴阳各家思想及天文、舆地、历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但以管仲为代表的齐法家思想为主。书中提出了“水”和“气”是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提出“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的观点;认为掌握了自然界的规律,做事就会成功。同时强调法治的作用,把法看作最高准则;认为治民之本,在于治令,“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对井田制也进行了批判,提出实行实物地租和按地质量的好坏分等征税的主张;强调治国的任务是发展生产,提倡发展盐、铁、矿产、森林、商业、水利、土壤等经济事业。该书中的《轻重》等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阐述经济问题篇幅较多的著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和财政等问题均有所论述,价值尤大。有关《管子》的研究著作主要有:唐贺知章《管子注》、辽刘绩《管子补注》、俞樾《管子平议》、近人章炳麟《管子余义》等。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大神咒,治其眼病。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经搜玄记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之分齐。(三)辨教下所诠之宗趣及能诠之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前四门为搜玄记中之玄谈,第五门由净眼品至入法界品等三十四品,就每一品分品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谈其玄旨。法藏所著之华严经探玄记等即以本书为依据,特以本书十玄门之说发挥华严一经之深旨,为法藏等所依用。在大正藏所载之版本,系以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刊行之海印寺本为底本。大日本续藏经所收者则依据日本所传之古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