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肃奏议
作者:包拯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制策问》之对策、《七事》、《论大臣形迹》、《论冗官财用》、《论取士》等篇,针对时弊,切中要害。而《论诏令数改易》、《请绝内降》等篇集中反映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存画一,国有常格”,方能取信于民,执法要公正公平。他希望统治者能爱民,以民为本,故上《请罢天下科率》、《请放欠》等篇,以期减轻人民负担。针对当时边备,他上《治边将》、《请择探候人》、《请发支汴河粮纲往河北》等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反映出其对边患的殷忧与关注,体现了他的国防思想。《包孝肃奏议》不仅是研究包拯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张田10卷本传至南宋初年,汪应辰因不满张本“其事之首尾,时之先后,不可考也”,故对其进行了笺注。张本和汪本的原本均已失传,今存最早的是明正统元年(1436)合肥方氏刊本,即出自张田本系统。1963年中华书局的《包拯集》即在张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并辑录了两篇佚文。1989年黄山书社的《包拯集编年校补》在现存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增
章节列表
升序↑包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心田稿
四卷,诗文集,朝鲜朴思浩撰,朝鲜后期顺朝年间,朴思浩从清朝回来后制作的见闻录。作者当时作为江原监营的幕僚,在1828年(顺祖28)谢恩兼东知事的正使洪基燮的召唤下,和副使柳正阳、书记官朴宗吉一起去了清朝,并记录了同年10月至第二年4月的约5个月的日记。第一卷是以“燕蓟纪程”,写下在途中看到和感受的日记。首先写下日期,基本写下了天气、地名、里数、驿站、宿站。下面列举了当地的沿革、古史、古迹、人心、风俗、人物、官房、山川、胜景等,详细记述后,还添加了自己的意见。第二卷(缺)是约200多首诗,吟唱山川、古迹和与同行的中国士大夫修唱。他还曾与当时在中国也享有盛名的丁泰、张月等人交往。第三卷“留馆杂录”,写下看中国书籍的感想,主要是关于明、清代名人、达士等的奇谈。太和殿记是关于宫城内古迹、建筑的记载。第四卷《应求漫录 玉河简帖》是指在留馆期间与中国士大夫们进行交流,写下讨论或吟诵经义的诗。还有《春树清谭》是在正泰别墅春树斋以笔谈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10位名士和朝鲜古今的学问倾向及风物。末尾的“玉河简讯”是收集了16件与在玉河馆时结识的中国士大夫之间的书信,其中还有作者回国后的书信往来。从这封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学术上受到了中国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玉台画史
中国画史著作。清代汤漱玉著。重要版本有《振绮堂遗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画史丛书》本。本书正编五卷,别录一卷。该书成编于道光四年(1824)。仿厉鹗《玉台书史》体例,选历代能画妇女辑录成编。起于虞代舜妹嫘,到清代丰质止。全书分宫掖、名媛、姬侍、名妓四门。其中卷一为宫掖,自虞至明,二十人,末附一人为卢昭容,实为灵异事,卷二为名媛(上),自晋至元;卷三为名媛(下),自明至清;以上两卷,共一百二十五人。卷四为姬侍,所记为宋、明、清三代人,共十六人。卷五为名妓,所记为唐、宋、明、清四代人,共四十人。其征引书近百种。书后附《别录》一卷,汪远孙阅其妻著录后,感未详尽,为之补述,凡十五则,有宋柔刚、金士珊等十七人。其所著录都为清代名媛,大多为其交游者之妻或妹或女,或者据人见告,或者录自画跋。
靖庵说医
《靖庵说医》为杂论性著作,是书高度概括《灵枢》、《素问》之精粹,且通变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医理,言简意赅,说理透切。该书除对医德、习医及医学中诸多疑似之处、五脏生理病理、脉诊要点、辨治要点、误治教训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外,还对周氏之临证用药经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江湖小集
诗总集。宋陈起编。九十五卷。收录南宋洪迈、叶绍翁等六十二家诗(姚镛、周文璞、吴渊、许棐四家附有赋及杂文)。又《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收录巩丰等六十四家诗,其中敖陶孙等十七人,其人已见前集而其诗未为前集所载。两集中所收之诗,主要不是从已刻印的诗集中选录,而是直接向某些诗人索稿,故大部分是未曾刊印过的作品。南宋中后期的一些诗作即赖此得以传世。该集中的作者,大多流落江湖,布衣终身,也有一部分曾居官入仕。所收诗人的诗风,或宗江西,或尚晚唐,或远模汉魏乐府,或近规陆游、杨万里。由于该集中的某些作品忤犯当时权贵,陈起曾被黜流放,该集亦被列为禁书毁版。此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中均曾著录,明初《文渊阁书目》载《中兴江湖集》三种,多者达五十二册,均佚。今存《江湖小集》、《江湖后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历代诗话考索
《历代诗话考索》,一卷,清何文焕着。文焕,生卒年不详,字少眉,号也夫,乾隆年间嘉善人,他对历代诗话进行整理和研究,编辑出《历代诗话》,共57卷,收编宋元明历代诗话之作27种。此书前有作者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的自序,后有《历代诗话考索》。因《历代诗话考索》系作者对前人诗话的评述,价值较大,后被单独刊刻,流行开来。
金光明经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金光明经之大旨,说明金光明经之力用,并赞叹持守该经之功德等。本书之注释,文简义显,为金光明经重要古注之一。虽不如天台大师智顗之金光明经玄义及金光明经文句之详细,然亦可窥见吉藏之独特见解。智顗将金光明经判立为五时教中之第三时,摄于方等部中;吉藏则将之摄于究竟大乘菩萨藏,属于顿教。本书之撰述,约于吉藏六十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