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与历史小说

我看了《战争与和平》的影片回来,又把托尔斯泰的小说对照着看了一回。一位朋友问我:《战争与和平》是不是历史小说?我记得茅盾先生曾谈到这一问题。他说:“可以说是的。因为这么一部百余万言的巨著,人物多至一百以上,场面自血战,国王的会议,贵族做生日,贵族的丧事、剧场、跳舞会、打猎乃至小儿女的情话、农民的生活,十九世纪初那十年间的,俄国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现象几乎网罗无遗,然而贯串这一切的线索,就是对拿破仑的战事。这一战事,因了各色人等之生活的不同,以及地点之为都市或农村,为官僚贵族的茶话会,或为地主别庄中的宴席,而呈现了各种强弱不同的影响。这是我们读着这部巨著的时候明显地看得到的,然而这一战事,无论如何是影响着全俄罗斯,也是我们一边读着一边明显地感到的。而且在全书的结构上说,既以对拿破仑的战事始,亦以对拿破仑的战事终。所以这部巨著,可以说是历史小说。”不过他又接上说一句,“但是它又不仅是历史小说。首先,其中虽然写了拿破仑、亚历山大以及科都曹夫等历史人物,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战争与和平》的主角。这小说的主角是彼得和娜塔夏一类的青年人。其次,《战争与和平》又写了整个俄罗斯民族,从农奴到贵族地主,各阶层的生活都不缺少。最后,而且比较最不重要的,才是那些‘和’与‘战’的历史事实。”voJ中华典藏网

这样,我可以简括地重述我的说法:历史小说不仅是历史,必须是文艺作品,像其他小说一样。但历史小说必须依据历史的事实,就其中有着敷衍、夸张的成分,却不可歪曲史事。在这一比重上,我们得好好儿斟酌一下的。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朋友和我谈到鲁迅的《野草》和《故事新编》,他说他实在看不懂。我说:看不懂不足为奇,不必勉强的。《野草》,那是哲理散文诗,不能穿凿去看。《故事新编》那是历史小品,同为新编,便有他所要引用这一故事的动机,如《奔月》的讽刺高长虹,《治水》的讽刺顾颉刚,先了解这一段经过,那就懂了一部分了。同时,对于原来的故事要知道大概,那就格外有兴趣些了。即如《采薇》那一篇,他正如创造了阿Q一般,创造了一个谣言专家——阿金姐。阿金姐说:voJ中华典藏网

老天爷的心肠是顶好的,他看见他们在撒赖,快要饿死了,就吩咐母鹿用它的奶去喂他们。你瞧,这不是顶好的福气吗?用不着种地,用不着砍柴,只要坐着,就天天有鹿奶自己送到嘴边来。可是贱骨头不识抬举,那老三,他叫什么呀,得步进步,喝鹿奶还不够了。他喝着鹿奶,心里想:“这鹿有这么胖,杀它来吃,味道一定是不坏的。”一面就慢慢地伸开臂膀,要去拿石片。可不知这鹿是通灵的东西,它已经知道人的心思,立刻一溜烟逃去了。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嘴,叫母鹿从此不要去;你瞧,他们还不只好饿死吧?voJ中华典藏网

鲁迅在上海时期,是给种种谣言烦扰了的,阿金姐这样的人物,是活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当时也曾和他谈到这些故事的来源,他也说有些是记不真了。我曾翻看一些笔记,才找到了一些来由。那夷齐被妇人气死的传说,见《文选》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野有妇人谓之曰:‘子非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叔齐食鹿传说,见梁元帝《金楼子》及《列士传》,《金楼子》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于首阳,依麋鹿以为群,叔齐起害鹿,鹿死,伯夷恚之而死。”《列士传》云:“夷齐隐于首阳山,二人遂不食薇,从七日,天遣白鹿,乳之,得数日,夷齐私念:‘此鹿肉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死。”把这故事来对看鲁迅的小说,我们便可以明白艺术笔触在历史小说中的分量了。voJ中华典藏网

文学和历史,在中国是孪生姊妹。西方的学术,自古都包孕在哲学之中;在我国,则学艺源出于史学。古今散文作家,很多从《史记》《汉书》偷点诀窍,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不独古文家如此,纯文艺作家也是如此:司马迁写《项羽本纪》,把垓下之围写得那么有声有色,唐宋诗家,把这题材写成史诗,元明戏曲家写这题材为南北曲。就在目前,《霸王别姬》还是不时上演的戏曲——历史才是我国最珍贵最丰富的文学遗产。voJ中华典藏网

我开始写历史小品,乃是受日本芥川龙之介的启示。谢六逸译介日本小品文,其中芥川龙之介的三篇,都是用了我国的古代史事与传说。《英雄之器》,用《项羽本纪》的吕马童故事;《尾生的信》,用《史记》的尾生故事;《黄粱梦》用《唐人传奇》的卢生故事。这些古老的故事,一经点缀,便以极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在《黄粱梦》的结尾上说:“卢生凝然地听着吕翁的话,当对手确切地询问时便抬起青年似的颜面,闪着眼光,这样说:因为这是做梦,我还想生,如那梦的觉醒似的,这觉醒之时,就要来吧!到其时之到来,我还想真挚地生活了似的生存;你不作如此想吗?这现代的精神,如太阳那么明朗,使我觉得愉快得很。我是依着他这一支烛光来照读我以往所读的史书的。”voJ中华典藏网

我开头写的是范增的故事,题名《亚父》,那是历史小说。我所写的,便是范增被项羽疏远,返回彭城途中发背疽死的故事,我的本意是在描写一个知识分子被“剑把”所遗弃的暗影。我的小说,不一定写得怎么好,但刺痛了那位在青岛养疴的汪精卫,仿佛他便是“亚父”,大为不快,几乎要闹成文字狱呢!后来,我又改变我自己的手法,以注入新感想为主,而以史事为解释某论点的例证,乃开始写“耶稣与基督”和“苏小小与白娘娘”那两个小品。那时,我胸中先对于现实某事件要有所批评,借史事来发挥,偶或能把胸中的沉哀表白出来,未免有时要歪曲那史事的本相,不能算是正格的历史小品。但后一篇,在当时却获得很大的成功。voJ中华典藏网

在托古寄怀的小玩意之后,我便试着写正格的历史小品和小说。我自己最满意于以但丁的故事为素材的《比特丽斯会见记》,在我乃是一首情诗,技巧上也比较成熟。其他,则有《弥正平之死》《叶名琛》《刘祯平视》《焚草之变》《并州文人》《孔林鸣鼓记》,后二篇乃是讽刺小品。我初着笔时,常有一种错觉,以为非完整的故事不能写;后来渐渐明白,故事完整尚在其次,如何把故事组织过是第一件大事。祢衡在《后汉书》有传,说他恃才傲上,一不容于曹操,二不容于刘表,三不容于黄祖。历来咏鹦鹉洲的诗,很多责怪曹操和黄祖,说他们不能容纳傲世的大才。我细看全传,觉得祢正平之死,虽由于触犯了曹、黄,最主要的还是死于曹操、黄祖的左右之手,应得以这一点为中心来描写的。祢传末段,说:“祖主簿素嫉衡,即时杀焉。”而上文:“操怒送与刘表,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咸以不起折之。”“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史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字里行间,隐隐说出那些左右人物怀恨嫉妒,帮主子逐客的情势在。我的那篇小说,便是这么组织起来的。voJ中华典藏网

(史事那么繁富,题材可说容易找寻得很;但史籍中的史事,常为正统派传统观念所淹没,我们抉取史事的本相,得从庸俗的历史观底下脱出来,养成自己找题材的“史眼”,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着手写历史小说,虽不能和一般治史的人一样,把全副精力时间放在整理史料上,但基本的考订工夫是不可少的。就史论史,所谓史事的本身是一件事,作史者笔底所写的史事,又是一件事,史事本身不可复演不会重来,我们只能依凭旧史人的史文来推想史事的本身。于此先要考察三件事:先考察史家在怎样情形之下观察这件史事的,次考察史家在怎样情形之下写这史篇的,又来考察,这史篇写成之后,在怎样情形之下留传下来的。我们要十二分耐心追溯上去,使所把握的史事,与史事的本相相差不十分远。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别人用他自己的道德观念、利害关系批判过了,红脸的忠臣,花脸的奸贼,凝固为定型概念。我们有了社会科学,历史哲学的新知,重新建立知人论世的尺度,方能脱去前人的思想羁绊,方能于社会公认关云长为“圣人”的定型之下,来描写他的爱女色、粗鲁误事的性格。从前做史论的,又有爱做翻案文章的习气,其观点不正确,也与随声附和的矮子看剧论者相仿佛。我们要有史家的宽大风度,让史料引导我们到最后的结论,才能免于“爱新立异”“亟下结论”的毛病。)voJ中华典藏网

苏东坡说:“遍地皆文章,妙手拾之耳。”初读史书,那些大事件大人物,颇引动我们的注意;可是,照这条路走去,便会写成教科书式的呆板史文。读之既久,东一处西一处闪出可爱的事件可爱的人物来,我们眼里的大人物、英雄或圣人,正是和我们一样皮包骨、肉血做成的活人,一样有感情,有理智,有光明面,有黑暗面。我们撇开正面,从旁面入,撇开大处,从小处入,笔下就活跃了。现代史学家房龙(Van Loon)所写的《人类的故事》,仅仅那么一些篇幅,而要写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故事,却写得更显豁更突出,一开头便把我们吸住了。照他那么写,虽是一枝一节,而足以烘托那事件的重心人物,灵魂的,都抓来作题材,那么,一部二十四史,还怕写得完吗?voJ中华典藏网

我常读《史记》《汉书》,看司马迁、班固所记汉高祖事迹,很多铺张扬厉之处,但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如:voJ中华典藏网

一、母媪,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voJ中华典藏网

二、高祖为人,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妇贳酒,时饮醉卧,武妇、王媪见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每饮酒,售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voJ中华典藏网

三、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座。酒阑,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重。”voJ中华典藏网

四、吕后与两子居田中,一老父过,相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高祖追及,问老父,老父曰:“君相贵不可言。”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voJ中华典藏网

五、高祖被酒,夜经泽中,令人行前,行前者折还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何所畏!”乃前拔剑斩蛇。后人行至蛇所,有一老媪夜哭,“吾子,白帝子也,今被赤帝子斩之。”媪因忽不见。高祖乃心独喜自负。voJ中华典藏网

六、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高祖又喜。voJ中华典藏网

这几段,都有吕刘二家串通造谣生事的痕迹,只要穿插起来,便可写成一篇很有趣的小说了。又如《西京杂记》所记:voJ中华典藏网

太上皇(汉高祖父)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枌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祖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衢,亦竞识其家。其匠人胡宽所营也。voJ中华典藏网

这不是很好的历史小品题材吗?voJ中华典藏网

我又常读《资治通鉴》至隋炀帝南游扬州那一段,记:voJ中华典藏网

一、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voJ中华典藏网

二、帝自晓占侯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沉后,且共乐饮耳。”因引卮沉醉。voJ中华典藏网

三、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voJ中华典藏网

四、帝闻乱,易服逃于西,有美人出,指之。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进,扶帝下阁,引帝还至寝殿。虔通、德戡等拔白刃侍立。帝爱子赵王杲,年十二,在帝侧号恸不已,虔通斩之,血溅御服。贼欲弑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鸠酒来。”文举等不许,使令狐行达顿帝令坐。帝自解练巾授行达,缢杀之。voJ中华典藏网

这一幕悲壮剧,也可以如火如荼写得很热闹的!voJ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