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
作者:朱德熙
1982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朱德熙著。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学,所用讲义经多次修改补充后成此书。作者运用描写语言学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构造。贯穿全书的3个基本点是:第一,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分布,即词在句法结构中占据的语法位置,而不能是词的意义;第二,句子与词组,它们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只是独立的词组,这是汉语语法与印欧语语法的重大区别;第三,语法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分析应该是互相验证的。这部书以教材形式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汉语语法的研究,突出的有: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分、语素“的”的分化、句法结构的同一性、“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含有介词“在”的连谓结构的分化、句法歧义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利用句式间的变换关系对句法结构和词类做细微的观察与分析,是作者在语言学方法上的一大特色。中国专门的语法研究比西方晚了两千多年。尽力摆脱西方语法理论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制约,以朴素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汉语,同时又吸收西方语法理论的真谛,这是只有不到100年历史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所在,也是这部书的出发点。这部专著代表了当代汉语语法学的水平。
章节列表
升序↑朱德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巴黎的忧郁
《巴黎的忧郁》于波德莱尔身后出版,集结了诗人生前在完整构思下创作的五十首诗作,以散文诗的形式对现代社会图景进行了抽象化与艺术化的处理。《巴黎的忧郁》又名《小散文诗》,波德莱尔创造了“poème en prose”一词,为长期存在但声音微弱的反传统韵律与拆解诗歌的尝试正名,被誉为散文诗的鼻祖。《巴黎的忧郁》以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颠覆了同时代诗歌中的韵律与结构,借由感官化、意识流的形式,将个体意识与十九世纪的巴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诗人直言,这是“另一本《恶之花》,但更加自由、细腻、辛辣”。
入夜
《入夜》是美国悬疑小说殿堂级人物康奈尔·伍尔里奇的遗作,由当代最具风格的推理小说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续写完成,让这部爱恨交织、悬念迭起的作品得以与读者见面,功莫大焉。小说基本上沿袭了伍尔里奇在四十年代的经典写法:玛德莲·查默思误杀了一个年轻女性,陷入了自责的折磨之中。她循线找到那个女性生命中的两个冤家,一男一女,决意代为报复。她因此有了新的身份,迂回在那两人的世界中,她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伺机摧毁他们,却不想情不自禁爱上了她要暗杀的男主角。《入夜》证实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尽管如此悲惨艰苦,还是没有丧失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神奇笔触。此作足可与作者的经典作品《黑衣新娘》、《幻影女士》、《我嫁了一个死人》并列,毫不逊色。
强蚁
作者是松本清张 。《强蚁》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想要害死自己丈夫的豪门妻子伊佐子为中心,讲述充满欲望的男男女女为谋己利互相利用,在犯罪的过程中引起更多犯罪的故事。伊佐子虽嫁入豪门却从此与自由和幸福无缘,她无权支配家里的金钱更时时被丈夫和用人监控,这样的生活再也忍受不了。她做局杀害自己的富豪丈夫以求得全部遗产,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早已经陷入丈夫的防御之中,最终一无所获。
西京杂记译注
东晋笔记小说集。东晋葛洪撰。2卷。葛洪,句容人,字稚川,官句漏令。所著言黄白之事曰内篇,其余驳杂通释曰外篇。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所著几近500卷。但此书旧载亦作西汉刘歆撰,葛洪辑抄,或作梁吴均撰。原书2卷,据《直斋书录解题》,宋人分为6卷。今2卷、6卷两本并行。是书摭采繁富,取材不竭,葛洪书后有跋,称“以补汉书之阙”。托刘歆语气,叙西汉传闻遗事、掌故、长安宫室、苑囿,间杂怪异。所记饮酎、汉彩女穿七孔针于开襟楼、民间重九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故实,皇帝舆驾仪制、七轮扇的制作、新丰的辟建及未央宫、昆明池、上林苑的规模等,均有裨于考证。是书还载有卓文君、王昭君、匡衡、扬雄等人的轶闻故事。今有1卷本,题汉刘歆撰,收入《历代小说》、《说郛》; 6卷本,题汉刘歆撰,收入《古今逸史》、《汉魏丛书》; 6卷本,题晋葛洪撰,收入《稗海》、《四库全书》等; 清卢文弨校本2卷,收入《抱经堂丛书》。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有校点本。
慈湖诗传
二十卷,宋杨简著。其原书早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但缺《总论》一卷,《公刘》以下16篇。又从《慈湖遗书》补录《自序》一篇,《总论》四条,《攻媿集》所载楼钥与杨简论《诗》解《书》一通,附于卷首。其他论辨若干条,各附本解之下。 以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说为本,反复发明。据《后汉书》之说,以《小序》出自卫宏,不足深信。又以《左传》不可据,《尔雅》多误,陆德明好异音,郑玄不善属文,其说偶有附会。但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斟酌去取,往往旁征博引;考核六书,自《说文》、《尔雅》、《经典释文》、史传音注,无不采集;订正训诂,于《毛诗》和齐、鲁、韩三家,以至方言杂说,无不征引。多能折衷异同,而成一家之说。
金刚经注
又名《川老金刚经注》。南宋淳熙六年(1179)道川注。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是在转述慧能的《金刚经解》的基础上,加上作者本人的新注及偈颂而成。颂文采集慈氏、天亲偈论,“取其意而不尽用其语”。本书撰成后即刻板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