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

- 姓名:朱德熙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3日
- 逝世日期:1992年7月19日
- 民族族群:
朱德熙(1920年12月3日—1992年7月19日),江苏苏州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昆明中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任教。1979年任教授。
朱德熙1939年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后因对古文字发生兴趣,于1940年转入中文系学习,师从文字学家唐兰,从事古文字研究。1951年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与吕叔湘合作撰写 《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 上连载,在全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此又开始了汉语语法研究工作。朱德熙的研究范围还涉及写作、修辞、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多方面。但是成就最高的是汉语语法研究和古文字研究。 在汉语语法研究上,朱德熙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并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更适合汉语的研究,因而常开风气之先,提出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富有创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成为我国近二三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带头人、引路人,被认为是我国思想最活跃、最富创新精神的著名语法学家。朱德熙先后发表的有关语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说“的”》、《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 的问题》 (与卢甲文、马真合写)、《“的” 字结构和判断句》、《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以及《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 等论文均以崭新而又独特的理论观点、研究角度、分析方法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和称赞。他的专著《语法讲义》 和 《语法答问》 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在这些论著中,朱德熙提出并建立了 “词组本位语法理论”,首次有效地使用了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了关于在汉语语法研究上将横向的汉语方言之间的语法比较研究、纵向的古今汉语之间的语法比较研究与汉语普通话语法的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语法研究。
朱德熙在古文字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特别是在战国文字研究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贡献。他先后撰写的有关古文字考释和研究的论文有30余篇,涉及的资料包括楚简、楚帛书、玺印、陶文、盟书和铜器铭文等,解决了不少悬疑已久的难题。他亲自参加了马王堆1号汉墓遣策、马王堆3号汉墓帛书、望山楚墓竹简、平上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整理研究工作,还参与了《马王汉墓帛书》 和《银雀山汉墓简》 这两部书的编撰工作,并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朱德熙在古文字考释上不仅要求在字形上站得住,而且要求在语法、语义上也站得住,因此他的考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朱德熙不仅把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水平,而且把整个古文字的考释研究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对古文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亢仓子
《洞灵真经》一作《亢桑子》。旧题周庚桑楚撰,即《庄子》书中之庚桑楚。其书为《汉书·艺文志》所不载,仅《新唐书·艺文志》有“王士元《亢仓子》二卷”,实唐开元、天宝间襄阳处士取诸子文义相类者补其亡。全书分《全道篇》、《道用篇》、《政道篇》、《君道篇》、《臣道篇》、《贤道篇》、《训道篇》、《农道篇》、《兵道篇》计九篇。全书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阐述治国方略及处世之道。认为各行各业各有其道。如其《道用篇》强调“鸡辰而作、负日任劳、流汗沥地、夜分仅息,农夫之道也。”又述如何求利而为“贾竖”之道,“咽气谷神”、“日精炼仙”等为高士之道及何为人臣与君主之道等;其《农道篇》强调务农是治国理民之本,《兵道篇》强调三军一心而无敌。总其要旨,言道之用;偏重于治国、求贤、教化、安民、务农、用兵之术,又涉及臣民处世之道。此书在流传中曾有九篇、二卷、五卷的不同,后人又合而为今所见一卷本。后世许多学者都对此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说明此书影响较深。
古今情海
曹乡君编。汇编。三十卷。有上海进步书局1915年本。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本书是古来有关各类情感笔记故事的辑录性著作,每则故事短小精萃,加以一二句评论,有益世道人心。全书选录周秦汉魏直到清末的相关资料,共约1200多条,分32类,如:情中侠、情中贞(上下)、情中烈(上下)、情中义、情中缘、情中灵、情中幻、情中私、情中爱、情中媒、情中感、情中痴、情中豪等等。本书对了解历代有关掌故、丰富知识,或与各类笔记小说以及文人小说对接比较,有一定的助益。
杨家府演义
明代长篇小说,又名《杨家将演义》,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人作。现存最早刊本为明万历本,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共八卷,五十八则。系据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创作。主要讲述杨继业祖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最后以杨文广之子杨怀玉率全家赴太行山隐居作结。在伦理思想上,这部小说突出地歌颂了杨家将高昂的抗敌御侮、以身报国、世代忠勇的品德。作品既写了杨继业、佘氏及其“七子二女”的英雄群象,又集中表现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五代将领的征战业绩。杨家将的这种前仆后继、忠勇报国的精神,赢得后代人们的钦敬。
曹瞒传
一卷,为三国吴人所作,具体撰者不详。《旧唐书·经籍志上·史部》、《新唐书·艺文志二·史部》“传记类”均有著录。
明宫史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是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吕毖从《酌中志》 中选出的恰是这5卷的内容,他把次第先后重加编排、篇目小作改动,题以 《明宫史》 刊行。全书分金、木、水、火、土5集。
浴像功德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与《浴像功德经》同。而圣坚所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时,以香水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