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琴声十六法
古代乐学著作。明冷谦撰。提出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法,为琴声表演的美学原则。认为“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反映了儒家传统的美学趣味。注重于清实中表达审美意趣:“惟轻之中,不爽清实,而一丝一忽,指到音绽,幽趣无限。乃有一节一句之轻,有间杂高下之轻,种种意趣,皆贵于清实中得之。”又云:“松即吟猱妙处。宛转动荡,无滞无碍,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谓之松。”“其趣如水之兴澜,其体如珠之走盘,其声如哦咏之有韵,方可名松。”提出“声厉则知躁,声粗则知浊,声静则知虚,此审音之道也”的观点。又认为“善知音者,始可与言澹”,则反映道家审美观点的影响。有明项元汴《蕉窗九录》,原题为《冷仙琴声十六法》,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唯识三十颂讲记
<唯识三十颂> ,是唯识宗的基本论典,唯识宗即依此论典而建立。所以要讲三十颂,必须要由唯识宗的建立与传承说起。中国的唯识宗,源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学派。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根本成身会三十七尊,由大日如来出生之次第。单名出生义。
供养仪式
一卷,著者不详。据大日经以记供养之法式者。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梵名Aparimita^yur (-jn~a^na)-na^ma dha^ran!i^。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宗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无量智决定王如来之陀罗尼及其功德。本经与宋代法天所译之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一卷为同本异译。又本经另有梵、藏、于阗、回鹘文字土耳古语、蒙古、满州语等各种译本,其中,于阗本系史坦因于一九一○年发现于敦煌千佛洞,一九一二年刊布首部。一九一六年,德国学者瓦理瑟(M. Walleser)对本经进行梵藏汉三种译本之研究,并将全经译为德文刊行。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二卷,唐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