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圖書收集

收集是圖書保管與利用的先决條件,本章着重探討圖書收集的標準、方法,以及如何鑒定圖書的收藏價值。3Jd中华典藏网

第一節 收集的標準3Jd中华典藏网

圖書浩如煙海,任何一個藏書單位都不可能毫無選擇地收集一切圖書加以典藏。人們在收集圖書的時候,都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執行着一定的標準。3Jd中华典藏网

收集圖書以適用爲最基本的標準,而一本書是否適用是由藏書單位的性質與藏書目的决定的。3Jd中华典藏网

如宫廷藏書的目的,一方面顯示文運之盛,而主張兼收並蓄;另一方面則爲了鞏固封建統治,而大肆焚禁對其不利的圖書。清高宗的觀點尤爲鮮明,如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詔曰:“方今文治光昭,典籍大備,恐名山石室儲蓄尚多,用是廣爲搜羅,俾無遺佚,冀以闡微補闕。所有進到遺書並交總裁等,同《永樂大典》内現有各種詳加校勘,分别刊鈔,擇其中罕見之書有益於世道人心者,壽之梨棗,以廣流傳,餘則選派謄録,匯繕成編,陳之册府,其有俚淺訛謬者,止存書名,匯入總目,以彰右文之盛,此采輯《四庫全書》之本旨也。”(1)同時,他也要借此機會禁燬一切對清政府不滿、不利的圖書。如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五日詔曰:“各省進到書籍不下萬餘種,並不見奏及稍有忌諱之書。豈有裒集如許遺書竟無一字違礙字迹之理。况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間毁譽任意,傳聞異詞,必有詆觸本朝之語,正當及此一番查辦,盡行銷燬,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風俗,斷不宜置之不辦。”(2)顯然,詔令搜訪遺書以彰千古同文之盛與詔令銷燬抵觸清政府的書籍,似相反而實相成,其共同目的都是爲了鞏固其政權。3Jd中华典藏网

封建社會的學校是爲培養統治階級接班人服務的,所以特别注重收藏經學著作。如《安徽于湖中江書院尊經閣記》云:“經之所以薰陶萬士,涵養德性,磨礲器業,别黑白而定一尊也。然經者所以立天地之心,正群倫之命,揣物輕重若權度,灼知吉凶若蓍龜,抉衆理之精義以入神,操萬事之要領以應務,猶之布帛菽粟,百姓日用衣食而不可須臾離也。”“諸不在三物六藝四術之科,孔門七十子之微言大誼,凡涉歧旁邪經,曲學阿世,紛紜雜出者,宜絶其術,勿使並進。”(3)而對於離經叛道的著作則嚴加排斥。如清末梁鼎芬序《豐湖書藏書目》云:“書藏意在搜羅往籍,於國朝人文集尤所加意。然如袁枚之素行無恥,得罪名教,淫書讕語,流毒海内,三五成群,成爲盗賊,成爲風氣,不可救藥;龔自珍心術至壞,生有逆子,敗亂大事,文字雖佳,不與同中國。凡此二人著述,永遠不得收藏,以示嫉惡屏邪之意。諸生其懔守之!如有違背,非吾徒也。”(4)都是明顯的例子。3Jd中华典藏网

隨着時代的進步,有些學校的負責人接受了新思想,其擇書標準也就發生了變化。如謝元洪《興化文正書院藏書序》云:“昔嘗怪漢宋兩家門户之見,鑿枘不相入,今國家中外互市,異言蜂午,則又别其目曰中學,曰西學,維新守舊,齗齗如也。竊謂學無判中西,擇取有用而已。烏喙有毒起沉痼,螣蛇有毒療拘孿(攣),西學有毒藥儒緩。吾獨太息於今之阿附西學者,適中西學毒也。去其毒,集其益,析邪正,斠純雜,決自先辨義利始。然懼其尠見寡聞也,使之瀏覽載籍,上下千百年,猶懼其泥古未通今也,使之旁涉時務書,兼采西學,以補所不足。元洪自慚譾陋,於學術曾未窺萬一,而提倡之責,竊願與諸君子起而任之。”(5)3Jd中华典藏网

我國近代圖書館收集圖書的標準起了很大變化,特别强調實用濟時。如《蘇學會簡明章程》云:“本會所購之書分爲六門:曰史學、曰掌故學、曰輿地學、曰算學、曰農商學、曰格致學,其餘訓詁詞章概不備。”(6)《皖省藏書樓開辦大略章程十二條》亦云:3Jd中华典藏网

采購收藏圖書,除對圖書的適用性、真僞、質量作出鑒别外,還要對圖書的版本作出正確的判斷。孫慶增《藏書記要·鑒别》云:“如某書係何朝何地著作,刻於何時,何人翻刻,何人鈔録,何人底本,何人收藏,如何爲宋元刻本,刻於南北朝何時何地。(《藕香零拾》本注云:“此云南北朝,當指宋金元之間。”)如何爲宋元精舊鈔本,必須眼力精熟,考究確切。”3Jd中华典藏网

如何鑒定圖書的版本,可參看本書《版本編》第五章《雕印本的鑒定》、第六章《非雕印本的區分與鑒定》。需要補充説明的是,有些人長期同古書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鑒别版本的經驗,如有可能,公家應當請他們做圖書采購工作,或者在鑒定版本時傾聽他們的意見。3Jd中华典藏网

不少藏書家都是鑒定版本的專家,如曹溶稱錢謙益於“每一部書,能言舊刻若何,新板若何,中間差别幾何,驗之纖悉不爽,蓋於書無不讀,去他人徒好書束高閣者甚遠。”(157)翁廣平稱鮑廷博“生平酷嗜書籍,每一過目,即能記其某卷某葉某訛字。有持書來問者,不待翻閲,見其板口,即曰此某氏板,某卷刊訛若干字,案之歷歷不爽。”(158)因此人們在采購圖書時,往往“與能識古本今本之書籍者,並能道其源流者,能辨原板翻板之不同者,知某書之久不刷印,某書之止有鈔本者,或偕之閒訪於坊家,密求於冷鋪。”(159)又謝肇淛云:“吾友又有林志尹者,家貧爲掾,不讀書而最耽書,其於四部篇目,皆能成誦。每與俱入書肆中,披沙見金,觸目即得,人棄我取,悉中肯綮。興公數年之藏,十七出其目中也。”(160)不少書賈挾書求售之前,常請有經驗的藏書家先行鑒定。如何堂《顧步巖小傳》云:“君諱階升,字步巖。家故素封,獨無所慕,惟以圖籍、法書、名畫自娱。樂書齋之内,縹緗插架者萬餘卷。遇一編,實能挹其精華,並識其刊刻、鈔録、收藏所自。賈客挾册至門者,君爲審真贋、品高下,判若黑白,無不相顧愕眙以去。”(161)3Jd中华典藏网

還有一些書商由於成年累月與書接觸,往往也成了鑒定版本的專家,如南宋杭州的陳思,陳振孫云:“都人陳思,儥書於都市,士之好古博雅,蒐遺獵忘,以足其所藏,與夫故家之淪墜不振,出其所藏以求售者,往往交於其肆,且售且儥,久而所閲滋多,望之輒能别其真贋。”(162)所以不少藏書家與一些書商關係密切,依靠書商鑒别版本、購藏圖書。如鴻山翁云:“余無他嗜,惟書癖殆不可醫,臨安人陳思多爲余收攬,叩其書顛末,輒對如響。”(163)孫星衍介紹清代乾隆年間北京書商陶正祥,亦云:3Jd中华典藏网

君名正祥,字庭學,號瑞庵。……家貧,無以爲養,遂以儥書爲業,與吴中名下士交接,聞見日廣,久之於書能知何書爲宋元佳本,有誰氏刊本,板貯何所,誰氏本善且備,誰氏本删除正文若注,或舛誤不可從。都中鉅公宿學,欲購異書者皆諧君,車轍滿户外。會開《四庫全書》館,安徽提學朱君筠言於當道,屬以搜訪秘書,能稱事焉。(164)3Jd中华典藏网

陶氏書鋪即五柳居,蘇州書商以乾隆間錢景開爲最有名,晚清侯念椿也頗爲藏書家所器重,緣裻嘗云:“余幼時,侯念椿,短而僂,貌寢行賤,日登壟斷以售黎丘之技,然頗曉事。多識簿録,舊鈔、舊刻,何年何人收藏,何省何地裝訂,寫槧先後,題跋真僞,一見紙墨,輒能言之不爽,老友劉泖生丈蒿隱前輩,皆與往還,蒐遺獵忘。四方收藏家至吴門訪古者,亦無不造世經堂。”(165)3Jd中华典藏网

總之,對圖書收藏價值作出科學的鑒定,是我們采購、保管、流通、利用圖書的重要依據,也是典藏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3Jd中华典藏网

* * *3Jd中华典藏网

(1) 《四庫全書總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2)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3Jd中华典藏网

(3) 《安徽于湖中江書院藏書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4) 見徐紹棨《廣東藏書紀事詩·豐湖書藏》引。3Jd中华典藏网

(5) 《興化文正書院藏書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6) 載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七月二十日《國聞報》第三一六號。3Jd中华典藏网

(7) 載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匯報》第二七六號。3Jd中华典藏网

(8) 《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第三章《近代圖書館的産生》第四節《各地區圖書館的創立:奉天圖書館簡史》。3Jd中华典藏网

(9) 《藏書記要》第二則《鑒别》。3Jd中华典藏网

(10) 《觀古堂藏書十約·購置》。3Jd中华典藏网

(11) 《斜川集》卷四《夷門蔡氏藏書目叙》。3Jd中华典藏网

(12) 《澹生堂藏書約·藏書訓略·購書》。3Jd中华典藏网

(13) 《却掃編》卷中。3Jd中华典藏网

(14) 《池北偶談》卷一六《宋元人集目》。3Jd中华典藏网

(15) 《中國出版史料補編·書林逸話》。3Jd中华典藏网

(16) 《續補藏書紀事詩·任鳳苞》。3Jd中华典藏网

(17) 《鐵橋漫稿》卷八《書葛香士林屋藏書圖後》。世善堂主陳第、天一閣主范欽、世學樓主鈕石溪、傳是樓主徐乾學、曝書亭主朱彝尊,孔氏指孔昭焕,張氏指張祥雲,葉氏指葉名澧,孫氏指孫星衍,方氏指方大治。3Jd中华典藏网

(18) 《陳垣與北京圖書館》,載《文獻》第十四輯。3Jd中华典藏网

(19) 《購求中國圖書計劃書》,載《文獻》一九八一年第八輯。3Jd中华典藏网

(20) 《愛日精廬藏書志》卷首序。3Jd中华典藏网

(21) 《鄭振鐸文集》卷七《劫中得書記》卷首《新序》。3Jd中华典藏网

(22) 《西諦書目》卷首《西諦書目序》。3Jd中华典藏网

(23) 《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王鐵瑚》。3Jd中华典藏网

(24) 《民國人物小傳》第六册《盧弼》。3Jd中华典藏网

(25) 北京圖書館善本組輯録《吴梅戲曲題跋》上《四聲猿四卷》,載《文獻》第十二輯。3Jd中华典藏网

(26) 千帆附識:吴先生書後歸國家圖書館,鄭西諦斡旋之力也。3Jd中华典藏网

(27) 《絳雲樓書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28) 《述古堂藏書目》卷首自序。3Jd中华典藏网

(29) 《蕘圃藏書題識》卷四《史載之方二卷》。3Jd中华典藏网

(30) 《蕘圃藏書題識續録》卷二《洪氏集驗方五卷》。3Jd中华典藏网

(31) 《蕘圃雜著·百宋一廛書録序》。3Jd中华典藏网

(32) 《蕘圃雜著·求古精舍金石圖序》。3Jd中华典藏网

(33) 《我父親和書》,載《文獻》第二十一輯。3Jd中华典藏网

(34) 《自莊嚴堪勘書圖·序》,載《文獻》第二十一輯。3Jd中华典藏网

(35) 《續補藏書紀事詩·范祥雍》。3Jd中华典藏网

(36) 《南澗文集》卷上。3Jd中华典藏网

(37) 《通志》卷七一《校讎略·求書之道有八論》。3Jd中华典藏网

(38) 《藏書記要》第三則《鈔録》。3Jd中华典藏网

(39) 《觀古堂藏書十約·傳録》。3Jd中华典藏网

(40) 《晉書》卷七五《范汪傳》。3Jd中华典藏网

(41) 《建康實録》卷一六。3Jd中华典藏网

(42)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三十六頁。3Jd中华典藏网

(43) 參見《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九十六頁。3Jd中华典藏网

(44) 參見《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下册三十七頁。3Jd中华典藏网

(45) 《直齋書録解題》卷十《微言三卷》。3Jd中华典藏网

(46) 《列朝詩集》丁集卷八。3Jd中华典藏网

(47) 《樹廬文鈔》卷九。3Jd中华典藏网

(48) 《梁谿遺稿》卷末《附録》。3Jd中华典藏网

(49) 《緣督廬日記鈔》卷一六。3Jd中华典藏网

(50) 《骨董瑣記》卷八《鈔書僮僕》。3Jd中华典藏网

(51) 《潛研堂文集》卷三一《紅雨軒集跋》。3Jd中华典藏网

(52) 《曝書亭集》卷五三《書萬歲通天帖舊事》。3Jd中华典藏网

(53) 《曝書亭集》卷三九《鵲華山人詩集序》。3Jd中华典藏网

(54) 《讀書敏求記校證》佚文《昭示姦黨三録三卷》。3Jd中华典藏网

(55) 《太平御覽》卷六一九引。《拾遺記》是僞書,蘇、張事不可信,然亦見傭書之事出現甚早。3Jd中华典藏网

(56) 《渭南文集》卷二七。3Jd中华典藏网

(57) 《藏書紀事詩》卷二《范欽堯卿·從子澈子宣》。3Jd中华典藏网

(58) 《觀古堂藏書十約·傳録》。3Jd中华典藏网

(59) 《凡將齋金石叢稿》卷七《論書籍制度》。3Jd中华典藏网

(60) 錢泰吉《曝書雜記·蔣氏自跋十三經字册》。3Jd中华典藏网

(61) 《永樂大典史話》一《〈永樂大典〉的修纂起因及經過》。3Jd中华典藏网

(62) 參見本書《版本編》第六章《非雕印本的區分與鑒定》第二節《鈔本》。3Jd中华典藏网

(63) 《亭林先生遺書彙輯·菰中隨筆》。3Jd中华典藏网

(64) 《吴文正集》卷三四《贈鬻書人楊良甫序》。3Jd中华典藏网

(65) 《東軒筆録》卷三。3Jd中华典藏网

(66) 《中國版刻圖録》圖版十二。3Jd中华典藏网

(67) 《鶴山集》卷四。詳見本書《版本編》第四章《雕印本的品類》第二節《按地域區分》。3Jd中华典藏网

(68) 《渭南文集》卷二六。3Jd中华典藏网

(69) 知不足齋本《澹生堂藏書約》附刊《流通古書約》。3Jd中华典藏网

(70) 《鮚埼亭集》卷一二《亭林先生神道表》。3Jd中华典藏网

(71)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經籍會通四》。3Jd中华典藏网

(72) 《書林清話》卷九《都門書肆之今昔》。3Jd中华典藏网

(73) 《琉璃廠書業煙雲録》,載《中國典籍與文化》一九九二年第三期。3Jd中华典藏网

(74) 《舊唐書》卷七三《令狐德棻傳》。3Jd中华典藏网

(75) 《新唐書》卷五七《藝文志》3Jd中华典藏网

(76) 《新唐書》卷五七《藝文志》。3Jd中华典藏网

(77) 《金華子雜編》卷上。3Jd中华典藏网

(78) 《麟臺故事》卷二《書籍》。3Jd中华典藏网

(79)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四《中興館閣書目》。按方回賀鑄字。3Jd中华典藏网

(80)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五一。3Jd中华典藏网

(81) 牧翁指錢謙益。錢謙益號牧齋。3Jd中华典藏网

(82) 顧之逵字抱沖,藏書處名“小讀書堆”。3Jd中华典藏网

(83) 詳見冀淑英《明代宫廷的圖書采訪》,載《文獻》一九八九年第四期。3Jd中华典藏网

(84) 《弇州續稿》卷六三《二酉山房記》。3Jd中华典藏网

(85) 《皕宋樓藏書志》卷四。3Jd中华典藏网

(86) 《吴興藏書録·沈節甫玩易樓藏書目録》。3Jd中华典藏网

(87) 參見本書《版本編》第四章《雕印本的品類》第一節《按時代區分》五《明本》。3Jd中华典藏网

(88) 《曝書亭集》卷六六《池北書庫記》。3Jd中华典藏网

(89) 《古夫於亭雜録》卷三。3Jd中华典藏网

(90) 《藤陰雜記》卷七。3Jd中华典藏网

(91) 《居易録》卷一四。3Jd中华典藏网

(92) 《王文簡公文集》卷四《倪教授行狀》。3Jd中华典藏网

(93)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編》卷下。3Jd中华典藏网

(94) 《隋書》卷四九《牛弘傳》。3Jd中华典藏网

(95) 《隋書》卷四九《牛弘傳》。3Jd中华典藏网

(96) 《補元史藝文志》卷一。3Jd中华典藏网

(97) 《國史經籍志》卷首《序》。3Jd中华典藏网

(98) 《萬曆野獲編》卷一《訪求遺書》。3Jd中华典藏网

(99) 《齊東野語》卷一二《書籍之厄》。3Jd中华典藏网

(100) 見《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三《菉竹堂書目》。3Jd中华典藏网

(101) 《藏書紀事詩(附補正)》卷二《葉文莊盛》。3Jd中华典藏网

(102) 《經鉏堂文稿·賓告篇》。3Jd中华典藏网

(103) 《鮚埼亭集外編》卷一七《天一閣藏書記》。3Jd中华典藏网

(104) 《藏書紀事詩》卷三《祁承爾光》。3Jd中华典藏网

(105) 祁彪佳有八求樓,所藏戲曲作品甚多,著有《遠山堂明曲品劇品校録》。祁理孫有奕慶藏書樓,並有《奕慶藏書樓書目》。3Jd中华典藏网

(106) 《藝風堂文漫存·癸甲稿》卷三。3Jd中华典藏网

(107) 《善本書室藏書志》卷末《附録》。3Jd中华典藏网

(108)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3Jd中华典藏网

(109) 《十萬卷樓叢書》本《麟臺故事》卷二《書籍》。3Jd中华典藏网

(110) 《十萬卷樓叢書》本《麟臺故事》卷二《書籍》。3Jd中华典藏网

(111) 《十萬卷樓叢書》本《麟臺故事》卷二《書籍》。3Jd中华典藏网

(112) 《楓窗小牘》卷下。3Jd中华典藏网

(113) 《十萬卷樓叢書》本《麟臺故事》卷二《書籍》。3Jd中华典藏网

(114) 《輿地紀勝》卷六五《人物》。3Jd中华典藏网

(115) 《文獻通考》卷一七四《經籍考總叙》。3Jd中华典藏网

(116) 《中興館閣録》卷三《儲藏》。3Jd中华典藏网

(117) 《宋會要輯稿》第五十五册《崇儒四》。3Jd中华典藏网

(118)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三頁。3Jd中华典藏网

(119)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一三頁。3Jd中华典藏网

(120) 《四庫全書總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121) 《水曹清暇録》卷五。3Jd中华典藏网

(122) 《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録自《京師圖書館檔案》。3Jd中华典藏网

(123) 《教育公報》第六年第三期。3Jd中华典藏网

(124) 《教育公報》第六年第三期。3Jd中华典藏网

(125)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經籍會通四》。3Jd中华典藏网

(126) 《蕘圃藏書題識》卷四《棠陰比事一卷》。3Jd中华典藏网

(127)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經籍會通四》。3Jd中华典藏网

(128) 《愛日精廬藏書志》卷首自序。3Jd中华典藏网

(129) 《西諦書目》附《西諦題跋》。3Jd中华典藏网

(130)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卷五。3Jd中华典藏网

(131) 《經籍跋文·宋本周易集解跋》。3Jd中华典藏网

(132) 《遵生八箋》卷一四《燕閒清賞箋》上。3Jd中华典藏网

(133) 《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卷首自序。3Jd中华典藏网

(134) 《澹生堂藏書約·藏書訓略·鑒書》。3Jd中华典藏网

(135) 《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末跋。3Jd中华典藏网

(136) 何槐昌《明清書籍作僞的種種手段及其識别》,載《圖書館研究與工作》一九八二年第一期。3Jd中华典藏网

(137) 《藏書十約·鑒别》。3Jd中华典藏网

(138) 陶寶慶《僞書鑒别二例》,載《圖書館工作與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3Jd中华典藏网

(139) 《蕘圃藏書題識》卷三《武林舊事六卷》。3Jd中华典藏网

(140) 《百宋一廛賦注》。3Jd中华典藏网

(141) 《蕘圃藏書題識》卷二《草莽私乘一卷》。3Jd中华典藏网

(142) 《蕘圃藏書題識》卷七《李群玉集三卷後集五卷》。3Jd中华典藏网

(143) 南京大學圖書館藏鈔本《澹生堂書目》卷首。3Jd中华典藏网

(144) 《蕘圃藏書題識》卷十《陽春白雪十卷》。3Jd中华典藏网

(145) 《蕘圃藏書題識》卷八《慶湖遺老詩集九卷拾遺一卷補遺一卷》。3Jd中华典藏网

(146) 《重編紅雨樓題跋》卷一《藝文類聚》。3Jd中华典藏网

(147) 《蕘圃藏書題識再續録》卷三。3Jd中华典藏网

(148) 《思適齋書跋》卷首序。3Jd中华典藏网

(149) 載《復旦大學學報》一九六二年第一期。3Jd中华典藏网

(150) 《蕘圃藏書題識》卷六。3Jd中华典藏网

(151) 《第六絃溪文鈔》卷三。3Jd中华典藏网

(152)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經籍會通四》。3Jd中华典藏网

(153)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經籍會通四》。3Jd中华典藏网

(154) 《五雜俎》卷一三。3Jd中华典藏网

(155) 《藏書十約·鑒别》。3Jd中华典藏网

(156) 《藏書記要》第三則《鈔録》。3Jd中华典藏网

(157) 《絳雲樓書目》卷首《絳雲樓書目題辭》。3Jd中华典藏网

(158)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四四一《鮑廷博》。3Jd中华典藏网

(159) 《藏書記要》第一則《購求》。3Jd中华典藏网

(160) 《五雜俎》卷一三。興公指徐。3Jd中华典藏网

(161) 《藏書紀事詩》卷四《顧階升步巖》。3Jd中华典藏网

(162) 《寶刻叢編》卷首《序》。3Jd中华典藏网

(163) 《寶刻叢編》卷首《序》。3Jd中华典藏网

(164) 《孫淵如先生全集·芳茂山人文集·五松園文稿·清故封修職郎兩浙鹽課大使陶君正祥墓碣銘》。3Jd中华典藏网

(165) 《藏書紀事詩》卷七《侯駝子》引《異説披昌》。3J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