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

- 姓名:程千帆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宁乡人
- 出生日期:1913年9月21日
- 逝世日期:2000年6月3日
- 民族族群:
程千帆(1913年9月21日—2000年6月3日),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湖南宁乡人。年幼时期接受了较为严格的、传统的家庭教育,系统学习经、史并广泛阅读古代典籍。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中文系,从师于黄侃、吴梅、胡俊、汪辟疆、胡小石、刘国钧等,在朴学、诗学、文学史和目录学方面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毕业后留校任教。其后曾在武汉大学执教多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等课程。1978年回到母校南京大学任教授。并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为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研究生,系统讲授涉及版本、校勘、目录、藏弆各方面内容的校雠学。1981年起,首先在国内培养文学博士,并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程千帆治学范围广泛,涉及史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校雠学等许多领域,尤其在诗歌研究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1954年,他和沈祖棻合著的《古典诗歌论丛》出版。受陈寅恪的影响,收录在该书中的论文“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后记》),体现出批评与考据相结合的特点。出版于1984年的《古诗考索》上辑,汇集了他在建国后所作有关诗学方面的16篇文章,在继承原来治学长处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现代文学理论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他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对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行卷之风的具体内容,举子与显人对待行卷的态度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考订,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赞扬。
程千帆的思想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家学渊源,学术成就卓著。在史学方面,其《史通笺记》能纠旧注之疏失,补前人之未备。在目录学方面,其《校雠广义》(与徐有富合作)合目录、版本、校勘、典藏之学为一,所论通达,切近研究实践。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诗学研究方面,成就突出。他早年即曾结为诗社,晚年编成《闲堂诗存》,含英咀华,自道哀乐,成一家之诗。其诗学代表作《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被开拓的诗世界》(与莫砺锋、张宏生合作)等。所撰《两宋文学史》(与吴新雷合作)和《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与程章灿合作),视野精审,颇富个性。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上,他提出应涵括古代的文学理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古代的文学理论,早年即有《文论十笺》,涉及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和外部影响等;研究古代文学的理论,撰有《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等文,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抽绎出理论和方法,为古代文论研究开辟了一方沃土。提出把文艺学与文献学结合,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顺治泗水县志
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 (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旁搜,依次编修,遂成新志。《泗水县志》顺治十八年修,康熙元年(1662)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方舆志,建置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灾祥志,牧政志。卷首有衮州总图、泗水总图、县治图、泉林图、文庙图、仲子祠图、历山舜庙图。此志每门前有小序,末有论断,极为精辟。然其体裁内容,多袭旧志,只是缺者补之,疑者正之,删其繁芜,增其未备。其中以赋役、户口、建置等,记述特详,论断亦当。此志尚有康熙三十八年(1700)增刻本。
封氏闻见记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石研斋四种》、《学津讨原》、《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本书。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前六卷记各种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和传说,末两卷记当时士大夫轶事,共百余条,四万余字。多为唐事,兼及前代。文亦洗炼,为唐人笔记上乘之作。所记较实,大抵详核,且时加考辨,订正疑误,颇有史料价值。清有雅雨堂本、学津本、《学海类编》、乾隆道光年间刻本等。
海岳名言
一卷。北宋米芾撰。是编所録为米氏平日论书之语,表题 “名言”,当係后人所加。辞句豪快,其旨大抵宗魏、晋而薄唐、宋,从唐欧阳询、徐浩、薛稷、顔真卿、柳公权至宋蔡襄、沉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等,无不论难抨击。讥诋欧、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徐书肥俗更无气骨,薛稷大字用笔如蒸饼;顔鲁公真书便入俗品,云云。不免于言矜肆之习,抑扬太过。而所论运笔、布格之法,自有独到语,自抒心得,实能脱落蹊径,别阐精微,为书家之圭臬,临池者所宜探索也。然止二十余项,仅属小篇而已。刊有《王氏书苑》 本、《百川学海》 本、《说郛》 本、《美术丛书》 本、《盐邑志林》本、《四库全书》本、《横山草堂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著录《上清太微帝君豁落七元上上符箓》,为六朝符箓,本经当与之有关。述醮祭科仪,并附符。北帝向七真述斋法,燃灯行道。
水镜回天录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众生习善,耳提面命,三诲五教,犹不奉行。若遇恶缘,念念增长,无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鲜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镜里之花,有影而无形,此正所谓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镜回天”云尔。
内身观章句经
一卷,失译。颂说内身苦、空、无常、无我、不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