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

程千帆
  • 姓名:程千帆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宁乡人
  • 出生日期:1913年9月21日
  • 逝世日期:2000年6月3日
  • 民族族群:

程千帆(1913年9月21日—2000年6月3日),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湖南宁乡人。年幼时期接受了较为严格的、传统的家庭教育,系统学习经、史并广泛阅读古代典籍。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中文系,从师于黄侃、吴梅、胡俊、汪辟疆、胡小石、刘国钧等,在朴学、诗学、文学史和目录学方面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毕业后留校任教。其后曾在武汉大学执教多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等课程。1978年回到母校南京大学任教授。并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为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研究生,系统讲授涉及版本、校勘、目录、藏弆各方面内容的校雠学。1981年起,首先在国内培养文学博士,并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程千帆治学范围广泛,涉及史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校雠学等许多领域,尤其在诗歌研究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1954年,他和沈祖棻合著的《古典诗歌论丛》出版。受陈寅恪的影响,收录在该书中的论文“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后记》),体现出批评与考据相结合的特点。出版于1984年的《古诗考索》上辑,汇集了他在建国后所作有关诗学方面的16篇文章,在继承原来治学长处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现代文学理论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他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对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行卷之风的具体内容,举子与显人对待行卷的态度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考订,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赞扬。


程千帆的思想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家学渊源,学术成就卓著。在史学方面,其《史通笺记》能纠旧注之疏失,补前人之未备。在目录学方面,其《校雠广义》(与徐有富合作)合目录、版本、校勘、典藏之学为一,所论通达,切近研究实践。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诗学研究方面,成就突出。他早年即曾结为诗社,晚年编成《闲堂诗存》,含英咀华,自道哀乐,成一家之诗。其诗学代表作《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被开拓的诗世界》(与莫砺锋、张宏生合作)等。所撰《两宋文学史》(与吴新雷合作)和《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与程章灿合作),视野精审,颇富个性。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上,他提出应涵括古代的文学理论和古代文学的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古代的文学理论,早年即有《文论十笺》,涉及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创作内部的规律和外部影响等;研究古代文学的理论,撰有《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等文,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抽绎出理论和方法,为古代文论研究开辟了一方沃土。提出把文艺学与文献学结合,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千帆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补侍儿小名录

宋代文言轶事、传奇小说。南宋王铚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北宋末,洪炎(今传本题洪遂)撰《侍儿小名录》,录古今妾侍故事。本书为补洪书之作,凡三十三条,皆辑自前人著作,大多注明出处。所录“段何”条出《河东记》, “张不疑”条出《博异志》, “赵旭”条出《通幽记》,与《太平广记》所载相比,极为简略, “韦洵美”条见《灯下闲谈》,也比今传本为简,因知作者辑录本书时,于原文多有删节。部分条目不见于他书,十分珍贵。如窦梁宾、程洛宾、贾全虚、王霞卿等诗事,即首见于本书,后人多据本书转录, 《全唐诗》亦收入。 “崔紫云”一则,记杜牧在洛阳李尚书席上“忽发狂言惊满座”事,虽已见于唐人所著《本事诗》、《唐阙史》,但云所喜乐妓姓崔,及崔紫云临行赠李尚书诗,则不见于前二书。其事虽不免出于附会,但因为流传甚广的唐诗佳话,亦甚堪珍视。出于《钱易集》的“小东”、 “薛九”二则,写五代诸国归宋后乐妓的沦落,较富故事性, 《钱易集》今失传,亦可据以录其逸文。

括异志

衢本《读书志》、《通考》称《括异记》,袁本《读书志》题《括异志纂》。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张师正撰。王铚《默记》以为魏泰所作(据《四库全书总目》引,今本《默记》无),但尚无确证。《四库全书总目》云: “泰为曾布之妇兄,而铚则曾纡之婿,犹及识泰,其言当不诬也。”也只是猜度之词。 《郡斋读书志》云“魏泰为之序”,或即因此而疑为魏泰作。十卷,原书多散佚。《说郛》有录。今存《四部丛刊》续编本,辑一百三十三篇。内容记述宋时奇闻怪事、因果报应,不乏神鬼,《茅处士》一例,即为鬼话。如《乐学士》写乐史梦赤脚李仙人受天帝派遣,转生下界为宋仁宗。作者意在劝戒,故事内容荒诞,描写粗糙。

春秋通义

一卷。撰人不详 此书体例为分条论述,按年代先后排次《春秋》大事。篇幅虽小,持论却较平允。如庄公七年“虽陨如雨”一条。《公羊》解释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又以记异为说。此书以为此只是润色旧文,与关涉褒贬的特笔无关,甚有见识。然其议论终不出前人窠臼。如哀公“十有二年春用田赋”条下云:“田赋,夏制也。而鲁用之,罪三案也。昭定以降数变旧章,非公也。是年螽,明年秋螽,冬再螽,应浚民深也。”此盖本《公羊》之说。再如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条下云:“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孔子生,孔子之生不时也;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麟至,麟之至不时也。然当周之敬王鲁之哀公而孔子不生,则人纪绝,人纪绝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然则孔子之生时也;麟之至应孔子,麟之至时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终之以获麟,明乱极必治,而王者之迹卒不熄也。”实属荒谬。现存有《小万卷楼丛书》本。

法华经精解评林

佛典注疏。清焦竑纂。二卷。是宋戒环撰《妙法莲华经要解》的注释书。此书在《法华经》原文下引戒环、及南和祥迈的疏文、序文,再加上作者的见解,从而形成新的疏注。原书无序跋,故著述及刊刻情况不明。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并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经题七字。通别合举。人法双彰。经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修多罗藏。同名经故。佛说四十二章六字是别名。异众经故。就别名中。佛为能说之人。四十二章为所说之法。佛者。梵语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凡夫。觉他不同二乘。觉满不同菩萨。即是释迦牟尼如来万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机缘既熟。应病与药也。四十二章者。约数标名。盖从一代时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简明者。集为一册。以逗此土机宜。所以文略义广。该通四教。未可辄判作小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