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版本的變異與傳承

書籍在傳鈔、編印、典藏、流通的過程中都會造成版本的變異。一種書的不同版本雖然存在着差異,但是它們在演變過程中,也都有着一定的傳承關係。研究版本的變異與傳承關係,對於我們鑒别與利用版本無疑是必要的。s8W中华典藏网

第一節 版本的變異s8W中华典藏网

版本的變異主要反映在内容增損、篇卷分合、字句差異等方面,各有其原因,今分述如下。s8W中华典藏网

一 内容增損s8W中华典藏网

我國早期圖書是以鈔本形式流傳的,印刷術發明並廣泛使用之後,鈔本仍然是圖書的一種重要形式。由於鈔寫比較自由,人們往往又各取所需,所以對原書進行删節是經常發生的。如劉向在《列子》書録中説:“所校中書《列子》五篇,臣向謹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臣參書二篇,内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複重十二篇,定著八篇。”(1)如果《列子》原爲八篇,則可見劉向所見到的各種鈔本内容都不全。後世鈔本删節原書内容的現象也很普遍,如南宋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由於篇幅大、字數多,長期以鈔本的形式流傳,於是有的鈔本就删去了不少内容,如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所藏鈔本即存在着以下問題:s8W中华典藏网

(一)有選擇地鈔録。如卷一五二“劉嶸上萬言書”,各刊本共有七策,而此摘鈔本只存録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策。s8W中华典藏网

(二)大量删削無關緊要的記載。有的甚至將整卷原書删去,如删卷五五、卷一〇九、卷一一四等。又卷二二—四七整整二六卷,也都統統被删去了。s8W中华典藏网

(三)對原書中重要或比較重要的章節或事件,則全部鈔録或詳細摘録,如卷六二、六三叙述宋金交涉及交割三鎮之事,卷一一〇傅芳使金談判,請求金承認高宗在南京繼位之合法及送回二帝的問題等等,均予照録。s8W中华典藏网

可見華東師大所藏摘鈔本,大體上是大事詳、小事略;宋廷事詳,金國事略;外交事詳,内政事略。(2)s8W中华典藏网

印本書也存在着删節問題,特别是坊刻本,書商爲了降低成本,獲取厚利,往往大量删去原書内容,此類現象,明代尤爲突出。如屈萬里稱:s8W中华典藏网

“明人刻書而書亡”,清代的校刊家常常有這種感嘆。的確明代萬曆以後的刻本,多半是一塌糊塗。他們任意改字,任意删節,甚至任意改换書名。商濬所刻的《稗海》、陳繼儒所刻的《寶顔堂秘笈》,算是比較好一些的叢書了,然而仍舊免不了任意删改的毛病。譬如宋人王楙作的《野客叢書》本來是三十卷,可是《稗海》本和《寶顔堂秘笈》本,都只有十二卷,精核的地方多被删削。假若没有嘉靖年間王穀祥的刻本存在着,人們就很少能知道這書是三十卷了。(3)s8W中华典藏网

政治因素也是導致某些圖書内容被删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清高宗組織人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抽燬大量圖書就是一個顯著例子。四庫館正總裁英廉在奏摺中談到他根據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四月十三日旨意,至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二月二十一日爲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内,曾派十三名官員“將各省解送之明代以後各書,逐一覆加檢閲,詳細磨勘,務將誕妄字句删燬净盡,不致稍有遺漏。兹據各該纂修等已全行閲竣,共看出應行銷燬書一百四十四部,應酌量抽燬書一百八十一部”。(4)在被抽燬的書中,不少是與受到政治迫害者有關的著作。如四庫館《奏繳咨禁書目條款》稱:s8W中华典藏网

錢謙益、吕留良、金堡、屈大均等,除所自著之書俱應燬除外,若各書内有載入其議論、選及其詩詞者,原係他人所采録,與伊等自著之書不同,應遵照原奉諭旨,將書内所引各條簽明抽燬,於原板内剷除,仍各存其原書,以示平允,其但有錢謙益序文而書中並無違礙者應照此辦理。(5)s8W中华典藏网

由於政治原因而删削圖書的問題,本書《校勘編》第三章《書面材料發生錯誤的原因》第二節《致脱的原因》十五《因政治原因而删》、《典藏編》第四章《書籍亡佚》第一節《禁燬》有詳細介紹,可參看。s8W中华典藏网

圖書在流通過程中因爲禁燬、兵燹、自然災害等原因,許多書亡佚了,許多書變成了殘本。所以在流傳過程中散失也是導致不少圖書部分内容殘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魯迅《嵇康集》序云:“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録》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復出,而失其《録》。宋以來,乃僅存十卷。”(6)再如北宋曾鞏去世後,時人爲其編集,收集頗全,其弟曾肇在曾鞏《行狀》中稱其“既殁,集其稿爲《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外集》十卷”。(7)然而宋南渡後,《續元豐類稿》和《外集》已逐漸散佚,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録《元豐類稿》五十卷,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除著録《元豐類稿》五十卷外,還有建昌守趙汝勵、建昌郡丞陳東重行刊校的《續稿》四十卷。元末兵燹,《續稿》又亡佚了,傳世的仍僅剩下《元豐類稿》五十卷。(8)s8W中华典藏网

①載《文獻》第十九輯。s8W中华典藏网

有的書版本相當複雜,研究者除對重要版本不斷進行介紹外,還采用圖表的形式揭示版本傳承關係,顯得尤爲明晰。吴則虞《清真詞版本考辨(附版本源流表及清真集考異)》就是這麽做的,因爲篇幅大,難以引證。兹以陳鐵民的《岑嘉州詩版本源流考》爲例,作者首先對現存岑參詩集的主要版本作了叙録:s8W中华典藏网

(一)《岑嘉州詩》,八卷,存前四卷,宋刊本。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前有杜確序。現藏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二)《岑嘉州詩集》,八卷,明鈔本。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有杜確序及目録。原係黄丕烈藏書,現存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三)《岑嘉州集》,八卷,明銅活字本。半頁九行,行十七字。有杜確序,現藏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四)《岑嘉州集》,二卷,明張遜業輯《十二家唐詩》本。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江都黄埻東壁圖書府刊。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無杜確序,書藏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五)《岑參集》,一卷,明楊一統刊《唐十二家詩》本。萬曆十二年(一五八四)刊。半頁九行,行二十字。有目録,無杜確序。書藏北大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六)《岑嘉州集》,二卷,明許自昌輯《前唐十二家詩》本。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刊。半頁九行,行十九字。無杜確序,書藏北大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七)《岑嘉州集》,八卷,明刊《唐十二家詩》本。半頁十行,行十八字。有杜確序,書藏北大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八)《岑嘉州集》,八卷,明刊本。半頁十行,行十八字。有杜確序。有吴慈培校並補目,周叔弢校並跋。書藏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九)《岑嘉州集》,二卷,明鄭能刊《唐十二家詩》本。每半頁九行,行十九字。無杜確序。原爲鄭振鐸藏書,現存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十)《岑嘉州詩》,七卷,明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熊相濟南刊本。半頁十行,行十七字。前有杜確序,後有邊貢、熊相二序。《四部叢刊》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有原刊本。s8W中华典藏网

(十一)《岑嘉州詩》,七卷,明刊黑口本。半頁十行,行十七字。無杜確序,書藏北大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十二)《岑嘉州詩》,八卷,明正德十五年謝元良嘉州刊本。半頁十行,行二十字。無杜確序,有安磐《新刊岑嘉州詩引》,書藏北京圖書館。s8W中华典藏网

(十三)《岑嘉州詩》,四卷,明正德十五年沈恩蜀中刊本。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無杜確序,前有楊慎《新刊岑嘉州詩序》,後有沈恩跋。《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有原刊本。s8W中华典藏网

作者又就上述諸本的相互關係作了考述,並用圖表展示了版本源流。s8W中华典藏网

研究版本的變異與傳承,不僅使我們在讀書治學時,能够選擇可靠的版本,吸收各本的長處,而且還能使我們瞭解一部書的出版史與研究史。s8W中华典藏网

①載《文史》第六輯。s8W中华典藏网

* * *s8W中华典藏网

(1) 《快閣師石山房叢書》本《七略别録佚文》引宋本《列子》。s8W中华典藏网

(2) 仲偉民《新見〈三朝北盟會編〉摘鈔本及其價值》,載《文獻》一九九二年第一期。s8W中华典藏网

(3) 《讀古書爲什麽要講究板本》,載《大陸雜志》第二卷第七期。s8W中华典藏网

(4)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八二頁。s8W中华典藏网

(5)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册六〇頁。s8W中华典藏网

(6) 《魯迅全集》卷十《古籍序跋集》。s8W中华典藏网

(7) 《曾鞏集》卷末《附録一》,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版。s8W中华典藏网

(8) 參見陳杏珍《談曾鞏集的流傳和版刻》,載《文獻》第二十一輯。s8W中华典藏网

(9) 《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晏子春秋》卷首。s8W中华典藏网

(10) 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縮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高麗活字本《後山詩注》卷首。s8W中华典藏网

(11) 參見徐小蠻《陳後山集版本源流考》,載《文獻》第十九輯。s8W中华典藏网

(12) 《唐集叙録·王維文集》。s8W中华典藏网

(13) 參見躍進《〈玉臺新詠〉版本研究》,載《中國古籍研究》第一卷。s8W中华典藏网

(14) 《考古質疑》卷一。s8W中华典藏网

(15) 胡稷《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後記》,載中華書局影印本《十三經注疏》卷首。s8W中华典藏网

(16) 參見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書目答問補正》前言。s8W中华典藏网

(17) 《隱湖題跋·跋孟襄陽集》。s8W中华典藏网

(18) 參見汪長林《杜荀鶴詩集版本源流初探》,載《古籍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三期。s8W中华典藏网

(19) 參見陳鐵民《〈王維集〉版本考》,載《古籍整理與研究》第五期。s8W中华典藏网

(20) 參見吴鷗《誠齋詩集版本述略》,載《國學研究》第二卷。s8W中华典藏网

(21) 參見張國風《試論〈太平廣記〉的版本演變》,載《文獻》一九九四年第四期。s8W中华典藏网

(22) 《李太白全集》卷三一《附録一》。s8W中华典藏网

(23) 載《蕙風詞話》《人間詞話》合訂本卷末,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〇年版。s8W中华典藏网

(24) 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影印胡克家刻本。s8W中华典藏网

(25) 參見江林昌《〈楚辭〉異文考例》,載《文獻》一九九一年第三期。s8W中华典藏网

(26) 《春秋左傳正義》卷三五。s8W中华典藏网

(27) 載《涉園所見宋版書影》。s8W中华典藏网

(28) 參見徐小蠻《陳後山集版本源流考》,載《文獻》第十九輯。s8W中华典藏网

(29) 《涉園序跋集録》,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頁二二一。s8W中华典藏网

(30) 參見《震川先生集》周本淳《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s8W中华典藏网

(31) 載《燕京大學學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第二十期,梁氏指梁啟超,橋川氏指日人橋川時雄。s8W中华典藏网

(32) 《清真詞版本考辨(附版本源流表及清真集考異)》,載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版《清真集》。方指方千里,楊指楊澤民,皆有和《清真詞》。s8W中华典藏网

(33) 《清真詞版本考辨(附版本源流表及清真集考異)》,載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版《清真集》。半塘翁指王鵬運,毛本指汲古閣刻《片玉詞》二卷。王氏指王鵬運,陳注指《詳注周美成片玉集》十卷陳元龍注,强本指强焕序《清真詞》二卷本。s8W中华典藏网

(34) 參見徐小蠻《陳後山集版本源流考》,載《文獻》第十九輯。s8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