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版本的記録和研究

從劉向、劉歆父子校書以來,學者們就一直注意對書籍版本進行研究和記録。我國古籍基本上見於各種目録的著録,此外人們還利用書影、行格表、刻工表、題跋、論文等形式對圖書版本進行更加深入細緻的描述和探討。一些學者的日記、書信、札記中,涉及圖書版本的論述也不少。對前人在這方面的豐富遺産進行探索,不僅便於我們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其記録和研究版本的方式方法也是值得我們效法的。NBD中华典藏网

第一節 目録著録NBD中华典藏网

版本是目録應有的著録事項之一,如果專門着重版本的記録,則成爲版本目録。在目録編第七章第五節中,我們曾對此作過論述,現在僅將目録著録對版本研究的必要性略作説明。NBD中华典藏网

版本的目録著録大抵可分兩類:先是側重於對版本的記録,繼而發展爲對版本的研究。NBD中华典藏网

最早記録鈔本的,可追溯到劉向《别録》,如《管子書録》云:“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大中大夫卜圭書二十七篇,臣富參書四十一篇,射聲校尉立書十一篇,太史書九十六篇,凡中外書五百六十四篇。”(1)顯然“中管子書”等指的都是管子的不同鈔本。最早記録雕印本的當推南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它在經總類、正史類、雜史類三類中標明了版本。明嘉靖間,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分别按出版時間、地點、出版者、書籍形式著録了各類版本,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的版刻源流與出版情況。此後,明人李鵬翀在他編的《得月樓書目》中,常注明某書是宋版、某書是元版、某書是鈔本、某書是活字本等。明末清初著名的藏書家錢曾的《述古堂書目》也往往運用附注的方法標明版本。但這幾種目録都只是記録了一部分書的版本。NBD中华典藏网

對所著録的書全面記録版本的,要算清初季振宜編的《季滄葦藏書目》。然該目兼用分類、標目、附注等方法記録版本,顯得不够清晰。嘉慶十年(一八〇五),秦恩復編的《石研齋書目》統一用附注方法記録版本,受到了人們的稱贊,顧廣圻云:“今先生此目,創爲一格,各以入録之本詳注於下,既使讀者於開卷間目憭心通,而據以考信,遂不啻燭照數計。於是知先生深究《録》《略》,得其變通,隨事立例,惟精惟當也。特拈出之,書於後,爲將來撰目録之模範焉。”(2)NBD中华典藏网

還有一些版本目録是采用分類的方式來記録版本的。此類目録中編得最有條理的,當推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目》。該目按經、史、子、集四部編排,每部又分宋本、元本、校本、鈔本四條,頗爲清晰。NBD中华典藏网

至於側重對版本研究的版本目録,似萌芽於南宋陳振孫的《直齋書録解題》,如《高氏小史》一百三十卷,解題云:“此書舊有杭本,今本用厚紙裝夾面,寫多錯誤,俟求杭本校之。”(3)又如《杜工部詩集注》三十六卷,解題云:NBD中华典藏网

蜀人郭知達所集九家注,世有稱東坡《杜詩故事》者,隨事造文,一一牽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辭氣首末若出一口,蓋妄人依託以欺亂流俗者,書坊輒勦入集注中,殊敗人意,此本獨削去之。福清曾噩子肅刻板五羊槽司,最爲善本。(4)NBD中华典藏网

此類解題雖不多,但對後世研究版本的書目的發展,其作用無疑是很大的。NBD中华典藏网

明末清初錢曾的《讀書敏求記》,特别注意從牌記、序跋、版式、字體、紙墨、裝幀、印章、校勘等方面來確定版本的年代和價值。清阮福在重刻此書所寫的序中説:“遵王此書述著作之源流,究繕刻之同異,留心搜討,不遺餘力,於目録書中洵爲佳著。”(5)NBD中华典藏网

清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大學士于敏中奉敕編撰《天禄琳琅書目》十卷,是爲官書言版本之始。該目按宋版、元版、明版、影宋鈔本分類,每類又各以經、史、子、集爲次。各書刻於何時何地、何人收藏、鈐有何印,都一一記載,加以考證,爲以後側重於研究版本的目録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模式。NBD中华典藏网

宋刊本,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闌。版心魚尾上記字數,下方間記刊工姓一字,有余、何、應等字,惟第二卷首記“余同甫刁”四字。宋諱貞、恒、徵、構、完、樹皆爲字不成。NBD中华典藏网

每卷首尾有“乾隆御覽之寶”及“天禄琳琅”小璽。又有“張用禮印”“周印子重”“鄞人周琬”“青瑣仙郎”“濂溪後裔”“清白傳家”諸印。又“嘉興雔湖戴氏家藏書畫印記”朱文大長方印。NBD中华典藏网

按:明刻韋集十行十八字者,世皆稱爲翻宋本,然比較此本則有三異:宋本目録皆兩排並列,明本則改爲每題占一行。宋本卷一擬古詩十二首皆銜接而下,明本每首加“其二”“其三”等字,則行第全移,非復舊觀矣。宋本卷八《詠露珠》下脱去原詩二行,又脱下《詠水精》題一行,於是《詠露珠》題而接《詠水精》詩矣,明本從而改正之,則行次又異矣。又卷八《仙人祠》一首,宋本在一、二葉間,明本則附在卷八之尾,於是結題又不得不移前三行矣。至卷中字爲明刊訛謬者又不可計。其卷首沈明喆補傳,宋本無之,則爲明人所補,蓋顯然可見,又不足論也。頗疑明本所翻宋本與此同出一源,惟目録及卷一行次有異,餘亦大段相同。沅叔(丁巳)。(33)NBD中华典藏网

近人鄭振鐸、李一氓也有《西諦題跋》《一氓題跋》之作。這些自編或由他人代編的題跋專集,同版本目録没有本質上的差别。還有一些旨在研究版本的題跋散見於各人的文集中,我們就不再在這裏爬梳了。總之,題跋是前人常用來處理版本研究成果的一種較爲靈活的形式。NBD中华典藏网

第五節 日記、書信、札記、論文NBD中华典藏网

有些學者還在日記中記録版本研究的成果。比較突出的例子是清何元錫編的《竹汀先生日記鈔》。此類著作雖然不拘一格,但散金碎玉隨處可見。兹舉二例,以見一般:NBD中华典藏网

黄蕘圃出示宋小字《説文》,與述庵(引者案:王昶號述庵)家藏本無異,唯卷末多一行,有十一月江浙等處儒學字,殆元翻刻也。NBD中华典藏网

對某個時代、某個地區、某個單位的刻本,對某部書的版本源流、某種版本現象進行深入研究以後,還可以寫成學術論文。如王國維的《五代兩宋監本考》(38)《兩浙古刊本考》(39)、顧廷龍的《唐宋蜀刻本簡述》(40)、張秀民的《南宋刻書地域考》(41)、蔣元卿的《中國書籍裝訂術的發展》(42)、冀淑英的《談談版刻中的刻工問題》(43)等等都是極有參考價值的。NBD中华典藏网

前人對於版本的記録和研究,大體不外上列幾種方式,我們既可據以探討版本學中的各種問題,也可加以倣效,將自己的記録或心得用適當的方式發表。NBD中华典藏网

* * *NBD中华典藏网

(1) 《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本《管子》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2) 《思適齋集》卷一二《石研齋書目序》。NBD中华典藏网

(3) 《直齋書録解題》卷四。NBD中华典藏网

(4) 《直齋書録解題》卷一九。《杜詩故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引稱《東坡事實》,當即《老杜事實》。NBD中华典藏网

(5) 《讀書敏求記》附録序跋。NBD中华典藏网

(6) 《愛日精廬藏書志》卷首,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影印本。NBD中华典藏网

(7) 《愛日精廬藏書志》卷八。NBD中华典藏网

(8) 《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經部詩類。NBD中华典藏网

(9)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别集類。NBD中华典藏网

(10) 《嘉業堂善本書影》序。NBD中华典藏网

(11) 《故宫善本書影初編》集部。NBD中华典藏网

(12) 《鐵琴銅劍樓宋元本書影識語》卷一。NBD中华典藏网

(13) 《明代版本圖録初編》卷三。NBD中华典藏网

(14) 《明代版本圖録初編》卷四。NBD中华典藏网

(15) 《明代版本圖録初編》卷一。NBD中华典藏网

(16) 《中國版刻圖録》一《刻版·明》。NBD中华典藏网

(17) 參看劉奉文、魏芳華《中國古書書影小史》,載《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八七年第三期。NBD中华典藏网

(18) 《宋元本行格表》卷首。葉德輝清末曾官吏部主事。NBD中华典藏网

(19) 《重編紅雨樓題跋》卷一。NBD中华典藏网

(20) 均見《重編紅雨樓題跋》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21) 《隱湖題跋》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22) 《知聖道齋讀書跋》卷一。NBD中华典藏网

(23) 《知聖道齋讀書跋》卷二。NBD中华典藏网

(24) 《蕘圃藏書題識》卷五。NBD中华典藏网

(25) 《蕘圃藏書題識》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26) 《愛日精廬藏書志》卷首,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影印本。NBD中华典藏网

(27) 《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經類。NBD中华典藏网

(28) 《儀顧堂題跋》卷二。NBD中华典藏网

(29) 劉肇隅《郋園讀書志》序引,載《郋園讀書志》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30) 劉肇隅《郋園讀書志》序,載《郋園讀書志》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31) 《郋園讀書志》卷一六。NBD中华典藏网

(32) 《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史部一。NBD中华典藏网

(33) 《藏園群書經眼録》卷一二。NBD中华典藏网

(34) 均見《竹汀先生日記鈔》卷一。NBD中华典藏网

(35) 參見本編附録楊鳳苞《與許青士書》。NBD中华典藏网

(36) 《書林清話》卷首。NBD中华典藏网

(37) 《書林清話》卷末。NBD中华典藏网

(38) 載《王國維遺書》第十一册。NBD中华典藏网

(39) 載《王國維遺書》第十二册。NBD中华典藏网

(40) 載《四川圖書館學報》一九七九年第三期。NBD中华典藏网

(41) 載《圖書館》一九六一年第三期。NBD中华典藏网

(42) 載《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丁編下卷。NBD中华典藏网

(43) 載《文物》一九五九年第三期。NB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