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

作者: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善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名 《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20卷扩充为30卷。后来日本政府也将《太素》列入医事法令中,定为学医必读的重要教材,且出现了日本医家的《太素》注本。十三世纪后,《太素》在国内一度亡佚,此时在日本医书中虽仍被引用,但十六世纪以后此书在日本也下落不明,直到十九世纪初日本学者才开始从仁和寺等地陆续发掘出此书的残卷,并在中国和日本出现了校勘、注释的多种刊本。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太素》共25卷,其余5卷均已失传。本书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医书佚文等方面,对研读《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现存有十余种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杨上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曲江集

曲江集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尽为五言。其五古多兴寄之作,诗风朴质遒劲,善于抒情,情意深长,韵味隽永。在开元诗坛影响很大。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诗品乃醇。”王维把他看作哲人典范。僧皎然评其诗曰:“诗歌据上游”(《唐诗纪事》卷一五)。明人胡震亨明确提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曲江集》全称《曲江张先生文集》,是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一十三首,赋六篇。张九龄的诗多发自胸臆,情意真切,没有雕饰,这与唐代早期李峤、沈、宋的诗风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清新的诗风,最初未被人所赏识,如张说虽着重文才,却指责张九龄文章缺少富艳的藻饰。这正是张九龄高出诸人之处。“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唐音癸签》卷九)明人胡震亨对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给予了确切的评价。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4)《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本,附录一卷,清雍正十年(1732)张世纲校刊十二卷本,附伪托张九龄著 《千秋金鉴录》五卷和附录一卷。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书末题:“在《太上八术智慧灭魔神
虎隐文》卷中”,盖即本经。述太上大道君授符予李山渊录众神所唱歌词。

武则天

武则天

五幕剧。宋之的著。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武则天由一个尼姑成为皇妃后,利用种种手段逐渐取得皇帝的信任,乘机专权。在充满矛盾斗争的朝廷内部,她凭借手腕参与政事,治理国家,排斥异己,成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果断而又狠毒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在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性的反抗和挣扎,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女性应该享有的做人的权利。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圆瑛大师著,甲一 序分,甲二 正宗分,甲三 流通分。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提之用,神化无方。在佛则全体显现,在众生则隐而未彰。惟其隐也,故须方便以发之;发之至于究竟,则为成佛。然而能发之心,未尝不是菩提,此之谓发菩提心。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明州阿育王山续志

释畹荃“明州阿育王山续志”,盖续郭子章之志而作也,本非独立成书。乾隆二十二年刋本乃正续合刻。此续志解题并于郭志合写,不另撰一篇,阅者鉴之。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