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上善

杨上善
  • 姓名:杨上善
  • 别名:
  • 性别:
  • 朝代:隋唐间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上善 ,隋唐间著名医学家。隋大业(605—616)年间任太医侍御,唐时任太子文学、太子司议郎。精于医,深究《内经》,曾取《素问》、《灵枢》之文,编排注释,撰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为我国注释《内经》之最早医家之一。此书改编经文,各归其类,取法于皇甫谧《甲乙经》,无破碎大义之失。其文先载篇幅之长者,而以所迻之短章碎文附于其后,不使原文糅杂,因而可用以校今之《素问》、《灵枢》。熟谙训诂,阐发经意,补正次注者甚多,因而对研读《内经》颇有参考价值。另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为针灸经脉俞穴专书,是对《黄帝明堂经》(唐杨玄操著)之注释,唐时还定其为学习针灸之主要教材。前书佚失七卷,建国后有排印本;后书唐以后失传,现仅存一卷(卷一),据日本发现之残余刊印,现有《丛书集成》等本。

杨上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茶谱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临诊医案

临诊医案

《临诊医案》中所记医案,收集的是上海及临近地区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著名医家的医案,实属宝贵。内容广泛,记录真实。医案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内、外、儿、妇各科。本书医案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原始记录的特征,无加工修饰的痕迹。有的医案仅有一次诊治,有的具有多次诊治,均如实记载治疗过程。如钱老荣一案,受惊奔走,哮喘,以三拗汤合旋覆代赭苏子降气法。次诊开出方药,方后记录“此方未服,适痰壅气升而亡”。这说明医案是记录者留作自己总结经验所用,并非加工后供人阅读,因而具有明显的真实性,极具价值所在。医案完整,再现全貌。书中有多个疗程很长的医案,完整地记录了治疗的过程。如蒋客光一案,前后共30诊次,对病情从卫、气、营、血、差后等阶段的症状、脉舌、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处方用药,均作了详细记录,真实再现了百余年前单纯用中药治疗风温一症的过程与疗效。许多温病的典型症状如斑疹、谵语等及其治疗对策,均在医案中保存,是研究学习温病的极好材料。

费绳甫先生医案

费绳甫先生医案

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13年。本书上卷列经络病、湿热病、吐血、脱肛、遗精等十九类病案;下卷列心悸、不寐等八类病案,另附费氏验方。本书病案均先列症状,次列处方,加以辨证分析。方中对生地、麦冬、石斛、沙参等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应用颇多。

内外服制通释

内外服制通释

七卷。宋车垓(生卒年不详)撰。垓字经臣,初名若绾,号双峰。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县尉,因年老未赴任,德祐二年卒。车垓及其从兄若水均受学于季父安行,行乃为朱熹门下陈埙之弟子。故车氏《通释》,据文公家礼而补其未完备之处。是书有图、有说、有名义、有提要,所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均阐释明晰,条理井然。朱彝尊《经义考》称,“车氏书,余所储者,缺第八卷以后。卷八书目为三殇以次降服,应服期则殇者降服大功小功,应服在功而殇者降服小功,应服小功而殇者降服缌麻”。今从之。有续台州丛书本。

还山录

还山录

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辑录道霈再住鼓山以后之语录,故称还山录。内容包括上堂、示众、佛事、偈、赞、序、题跋、记等。卷末附录旅泊幻迹一篇,系其自述一生行谊与著作之记录。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四卷,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