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补亡论

作者:郭雍
伤寒补亡论

又名《仲景伤寒补亡论》。伤寒类著作。宋郭雍撰。二十卷。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从父学儒,后专心医学,精于伤寒,著有《郭氏传家易说》。认为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于其修己治经之余,取仲景书精心研讨,并依《素问》、《灵枢》、《千金方》、《类证活人书》等古医籍中有关资料,及伤寒名家庞安时、常器之等人论述,参以己见,以补其阙略,故名。成书于淳熙八年(1181)。卷一,设为问答,以伤寒名例居前,附以叙论、治法大要、脉法及刺法等编。卷二至卷三,论仲景辨脉、平脉法。卷四至卷七,自叙内经统论及伤寒六经证治。皆系仲景原论,其间有论而无方者,即补以庞、常两家之说,并附郭氏校补于后。卷八至卷十二,叙汗、吐、下、温、灸、刺及用水、用火之法。卷十三至卷十五,论两感、阴阳易及百合、劳复等二十余证。卷十六缺。卷十七至卷十八,为痉湿暍、温疫等九证及伤寒相似诸证。卷十九至卷二十,为妇人、小儿疮疹、斑疮瘾疹诸证。本书编次与一般 《伤寒论》 传本不同,内容有所扩充,如对太阳病有汗、无汗二症及厥病的认识等。阐发、注释《伤寒论》、可补原书之阙略,对研究《伤寒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体例不清,仲景原文与后世注文相互混杂,为其不足。有万历二年 (1574) 刘芝田刊本,一九五九年上

章节列表

升序↑

郭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1847年开始在《笨拙》杂志上连载,1848年出版单行本。作品副标题为《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以英雄和正面人物为主人公,勾勒出一个唯利是图、唯势是趋、充满欺诈的世界。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是穷画家的女儿,父母双亡,从小遭受学校与社会的歧视,形成她自私、冷酷的性格。她曾想嫁给证券经纪人的阔少乔瑟夫,没有成功。后来,她又到毕脱·克劳莱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博得全家欢心。毕脱爵士对她十分倾心,妻子死后,向她求婚,但她已和爵士的次子罗登秘密结了婚,这事实使全家十分气愤。罗登的姑母、老处女克劳莱小姐原准备大部遗产留给罗登,当知道他娶了没有地位的女人后,就断绝了来往。罗登是个贵族纨绔子弟,跑马、赌钱、决斗样样干。在军队供职的罗登靠军俸不能度日,两人只得靠借债和抬摇撞骗维持生活。滑铁卢大战之后,蓓基到了巴黎,周旋于驻法的英军将领之间。欠下大量债务,她和罗登又回到伦敦。无恶不作的政客斯丹恩勋爵成了她的追求者,而她靠卖弄风情从勋爵那里得到许多贵重首饰和金钱。后来她和勋爵的私情被丈夫发现,罗登愤而出走,和蓓基一刀两断。勋爵也抛弃了她。蓓基在上流社会混不下去,只得到欧洲各地行骗谋生。她追逐名利枉费心机,只落得人财两空。萨克雷在作品中生动塑造了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女冒险家的典型。作家的小说创作还有《彭登尼斯》、《纽克姆一家》及散文集《势利人脸谱》等。强调创作的真实性及用讲故事方法表现幽默、讥讽是萨克雷作品的特点。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必的中译本《名利场》。

舒文靖集

舒文靖集

文别集。南宋人舒璘撰。二卷。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今属浙江)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曾从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游。初授徽州教授,擢知平阳县,终宜州通判。淳祐中,特谥文靖。此集不详何人所编。上卷收书五十二首,志八首;下卷收札子十八首,启三十四首。璘未尝为官,故无章疏。其寻常酬答之文,无不原本于学术,于性命之旨,深有所窥。议论诸文,颇有章法。有《四库全书》本。

发蒙记

发蒙记

一卷。晋束晳(?—300以后)撰。清马国翰辑。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汉踈广之后,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因去“踈”之“足”而姓“束”。官尚书郎,因《诗经·小雅》中有笙诗六篇“有其声而亡其辞”,乃补作之,称《补亡诗》。精通古文字,能辨析“汲冢书”的文义。此书佚亡已久,明陶宗仪《说郛》辑录凡十五条,其中有九条未知出自何书,有一条《太平御览》谓引自顾恺之《启蒙记》。此卷系马国翰于《说郛》所辑之外,从《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抄》、《史记匈奴传索隐》、《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埤雅》诸书辑出,凡十一条。见于马氏《玉函山房辑佚书》 中。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太清玉司左院祕要上法,南宋洞真山人霞映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太清玉司之法主世间疾病、水火、天灾、人事、鬼神,乃太清仙官之法。此法由太清仙伯授太清宝贞,太清宝贞授东华王真人。王真人道成去世,当为太极左卿,时以太清玉司之法护世救民。作者盖为王真人门徒,故撰成此书,以授王氏子孙,使世世为嗣师,行太清玉司之法。书中所述「太清玉司之法」,以存思黄老君为主。在甲子、庚申日或修道吉日,依法存思黄老君镇守身中泥丸、丹田等处,并思黄老君授以玉印符咒等物。据称佩符念咒,则有诸神护卫其身。书中有玉印图、符图,并述书写符文之法。

仪礼白话文

仪礼白话文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叙贵族结婚的礼仪; 《士相见礼》第三,叙贵族之间相见、送礼或回拜的礼节;《乡饮酒礼》第四,叙乡里定期举行的以敬老为中心的酒会仪式;《乡射礼》第五,叙乡里定期举行的射箭比赛的仪节; 《燕礼》第六,叙诸侯与大臣们举行酒会的礼节; 《大射礼》第七,叙国君主持射箭比赛的具体仪节; 《聘礼》第八,叙大臣出国的礼节; 《觐礼》第十,叙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 《丧服》第十一,叙人们对死去的亲友,根据亲疏远近而在丧服和服期上有种种差别的制度;《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这两篇叙贵族从死到葬的仪节;《士虞礼》第十四,叙贵族埋葬父母后,回家所举行的安魂礼;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叙贵族定期有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这两篇叙述大夫一级的贵族在家庙中祭祀祖祢的礼节。此为仪礼白话文。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一卷,苻秦昙摩难提译。阿育王之息,曰法益(Dharma-vardhana),容貌甚美,王夫人欲奸之而不能,遂与奸臣耶奢(Yaśas)谋,抉坏太子两目,此经为说其因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