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雍

- 姓名:郭雍
- 别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洛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106
- 逝世日期:1187
- 民族族群:
郭雍(1106-1187),南宋哲学家。字子和。号白云先生。郭忠孝之子。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一生隐居陝州,放浪长阳山谷间。乾道中由陝守任清臣等荐于朝,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后更封颐正先生。
其《易》学受之于其父,自谓 “独闻先人言”,“惟惧无以遗子孙,于是潜稽《易》象,以述旧闻,用传于家,使毋忘先生之业”(《传家易说·自序》)。认为“《易》贯通三才,包括万理”(《宋元学案·兼山学案》)。指出 《易》以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认为“天地人之三而其道一”,“天道不以天高而大于地,地道不以地广而大于人,人道不以人微而小于天地,故三画皆无差殊”(《传家易说·总论》)。因此,三才虽殊,而其理一也,即都得自 “道之大全”,他说: “《易》之道,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一阴一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道,道之大全也。道之大全,天得之而天,地得之而地,人得之而人。”(《传家易说》卷七)认为“道之大全”浑然一体时,人不得而用,然其散则可以为天地人万物,亦即“道之大全”可以判而为三才,离而为八,重而为六,演而为六十四,“然后天下后世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家易说·总论》)。其“道之大全”实际就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太极”,故说:“太极为《易》之体,而《易》者用太极之名” (同上)。
提出圣人作《易》,是由于其“忧患后世之深”,“故明其道而载之于此”(同上)。认为圣人“明道”是为了教人“顺道”,祇有顺天之道,才能得天之助,相反,则受其咎,“三才一理也,顺之则易,逆之则难。行于一身尚不能违,况有天下国家,如建侯行师者乎!故得理而顺动者豫。虽天地于日月四时,尚不能外此,则人道固不能违也。”(《传家易说》卷二)又说:“天,君道也”(《传家易说·总论》),“极天下之盛大,惟王能至之”(《传家易说》卷二)。这样就把封建秩序和人伦纲常全部统摄在“道之大全”之中,这是宋代用《易》阐述理学思想的尝试。还强调“象”之于《易》的重要意义,认为“象”是用来表达《易》意的,故离“象”而徒观《易》辞就无从穷《易》的道理,“《易》之意不可得而尽,故有象以尽之也。意不可尽,徒玩其辞,皆空言耳”(《传家易说·总论》)。其《易》学思想于淳熙(1174—1189)初年与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郭忠孝凡七家易说一起集为《大易粹言》。著作有《郭氏传家易说》。
猜你喜欢的书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是现代人调节自身心理和人际互动的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年轻人收获心灵深处淡定、从容、静心的明灯;《弘一法师全集》是禅者、世人人赢得正念、正觉、正能量的禅宗入门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一套让文学小资、佛门学子都爱不释手的经典之作。汇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全部原创文字,分为佛学杂记卷、书信卷、文艺诗词卷三部分。出于风格方面的的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收录弘一法师的书法、绘画等非文字部分;出于严谨考虑,《弘一法师全集》没有把弘一法师对经文的注解作为《弘一法师全集》的一部分。
叶氏录验方
方书。3卷。南宋叶大廉撰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书汇集叶氏先世所传及平时常用效验方。分为诸风、伤寒、气、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小儿、杂病、眼目、咽喉口齿、疮肿伤折、汤方、香谱、备急方凡17门,录灵宝丹、万金丹、万金散、梦仙备成丹、透骨散、心安丹等580方。方多为丸散剂。每方记传方人及主治、药物、分量、制法、用法等。所收治伤寒神捷解肌汤、补心气七宝丹,皆有佳效。本书于南宋时,“江淮间人,多信用之”。现存日本文政六年(1823年)皮纸抄本。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漱玉词
词别集。南宋李清照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漱玉集》一卷,并曰“别本分五卷”。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谓李清照《漱玉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易安词》六卷。以上诸本皆佚。明毛晋得洪武三年抄本刻入《诗词杂俎》,仅十七首。清照为我国古代著名女词人。词格高秀、婉约、豪放,擅长白描手法。词多言志抒情,自出机杼,颇多佳作。但其词流传不多。有明代毛晋汲古阁刻本。于1卷外,另有《补遗》1卷、《附录》1卷。中华书局版《李清照集》收词40首,附录36首。
净土神珠
净土神珠,一卷,清古崑集并序,芳慧序跋,福昶题记,有附录。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明黎眉居士集,日僧慧印校订。一卷。曹山元证(840-901),即本寂,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书首为本寂的简历。次为正文,收录《解释洞山五位显诀》、《逐位颂并注别拣》、《五位旨诀》、《三种堕》、《四种异类》、《三然灯》诸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二藏所收者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