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方歌括白话解
作者:陈修园
方书。清陈念祖撰,陈元犀注。六卷。念祖有 《长沙方歌括》 已著录。在编成金匾要略浅注》之后,命其子元犀援《长沙方歌括》体例,将《金匮要略》书中之方依诗歌形式编成此书,为《长沙方歌括》 之姊妹篇。成书于嘉庆十六年 (1811)。全书约八万四千字。卷一,包括痉湿暍、百合狐 阴阳毒病脉证治之方二十四首; 卷二,包括疟、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脉并治之方二十首,附方十首;卷三,包括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之方三十六首,附方十首; 卷四,包括五脏风寒积聚至水气病脉并治之方四十八首,附方二首; 卷五,包括黄疸至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之方三十七首,附方四首; 卷六,包括跌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至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之方四十五首,附方二首。凡二百三十八方。以诗歌形式逐一将《金匮》诸方的主治、药物、剂量、煎服方法简要表述。每方歌括之后所附方解,皆博采前哲之论,宗 《内经》 、《难经》 之旨,参以 《千金》 、《外台》之论,并由元犀等附加按语。阐发透彻,深入浅出,便于习诵。对初学中医者理解、运用 《金匮》之方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的书
幸福之路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ertrand A.W.Russell,1872~1970)著。出版于1930年。作者以自己半个多世纪丰富而坎坷的经历,从分析不幸福的原因入手,论述赢得幸福的可能性和赢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全书共分两篇。上篇:不幸福的根源,下篇:幸福的根源。罗素首先明确指出了造成人生不幸的两大原因,即社会制度和个人的不健康心理;分析了人的不健康病态心理的产生、形成和它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个性,度过幸福一生等问题。作者既指出了传统的、宗教的伦理道德观给人带来的危害,也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对人的心灵和人类文明的损害。罗素断言:这种以竞争为唯一目标的生活哲学必将走向灭亡。在下篇中,罗素进而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幸福的获得仍然是可能的,而且是值得去追求的。他认为一个幸福的人必须对生活(最广义的)充满热情,对人和物持友善的态度;同时又必须具有某种信仰,从事某种活动或工作(不管它有多么单调,枯燥),尽可能地具有广泛的兴趣;还应该认识到人类的伟大和渺小;并恪守节制、和谐的原则。该书是罗素生活哲学和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司马法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兵法》。原为西周时有关军礼、军法的汇集。战国时,齐威王令人追述整理,并将春秋时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研究兵法的文字加了进去,“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故该书写成于战国中期。《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礼类,曰:“《军礼司马法》百五十篇。”后内容多有散失。至隋仅存三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两《唐书》、《宋史》俱从《隋书》所录。宋代官修“武经”,将《司马法》收入《武经七书》,内容为一卷五篇(一为三卷五篇)。其篇目名称也非专名,仅选该篇第一句为题,即: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清人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司马法》对战争持“慎战”的观点,认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治军方面重视“以仁为本”,“以礼为固”,强调军礼军法的执行,所谓“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动兵之前强调多方谋划,充分准备,提出“五虑”、“阜财”、“右兵”等。战术运用上则要“筹以轻重”,因时、因地、因敌而灵活多变。《司马法》还保存有部分春秋以前的军事思想和用兵原则,如“成列而鼓”、“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等。《司马法》成书后即为兵家所重视,“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司马迁评价其“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之后,曹操、杜预、李靖等亦多引《司马法》论兵。现存有日本藏宋刻《武经七书》本、《续古逸丛书》影宋本等。
湘绮楼评词
词论。清王闿运(1832—1916)撰。一卷。闿运有《湘绮楼全集》已著录。此编系《湘绮楼词选》中之评语,析出单行。作者所作评语,均简要数语,多有深中肯綮者。王氏所评作家达四、五十人。唯词选家常有妄改词人作品之恶习,王氏尤甚。分为前编、续编与本编。前编有李璟、李煜至余桂英、赵与仁,计二十四家;续编有冯延巳、宋祁、苏轼、晁冲之、柳永、蒋捷六家;本编有张孝祥至周密,计十四家,共四十四家。书前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自序,卷末附录汪兆镛《棕窗杂记》。
江苏省通志稿货殖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货殖志。江南通志货殖为食货之一目,今之实业日以发达,金融动关国计民生,自宜专立。农、林、矿、工、商业、物产皆不可略,列其根柢,俾可推广。
尚书译文
又称《书》或《书经》,汉人以其古远而用今名。文集。为我国最古的文献汇编。既是古史,也是最古的散文,用当时口语记录的文告和讲演。所记史事,上自唐尧,终于春秋初,相传为孔子删定,共百篇。秦焚书后,西汉初仅有秦博士济南伏胜口授二十八篇(《汉书》作二十九篇),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