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麟策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大丹记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虎者银也」,银生于铅,属石,性热产北方。属「阴中有阳之位」,象坎卦。炼银于铅,铅沉银浮,谓之黄芽。黄芽孤阳性热,不堪服用,「须合之以汞,为雌雄黄芽」。书中又载《真铅真汞用药鼎器肘后诀》,谓真铅真汞是日月之精,亦名龙虎、坎离、阴阳、夫妇。二物同归于土釜,可养炼成丹。「人服长生,五金土木瓦石等并化为宝」。
古今词论
词话。一卷。清王又华编。王又华(生卒年不详),字静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古今词论》编于康熙年间,汇集宋至清初二十六家论词之语。其中较著名的词论家有杨缵(守斋)、张炎(玉田)、王世贞(元美)、杨慎(升庵)、张(世文)、俞彦(仲矛)、刘体仁(公勇)、贺裳(黄公)、彭孙遹(骏孙)、邹祗谟(程村)、王士禛(阮亭)、毛先舒(稚黄)等,而引毛先舒之词论尤多。《古今词论》主要内容多为对词的特点、作法和声律的论述,选录还算精当,但文字时有删改,也不注明出处,是不足之处。此书名曰《古今词论》,其实清以前古人只占十之一,而今人却占十之九。书中常为后人引用的词论有:李东琪论词的特色:“诗庄词媚,其体元别。然不得因媚辄写入淫亵一路。媚中仍存庄意,风雅庶几不坠。”又论小令与中长调的作法:“小令叙事须简净,再着一二景物语,便觉笔有余闲。中调须骨肉停匀,语有尽而意无穷。长调切忌过于铺叙,其对仗处,须十分警策,方能动人。设色既穷,忽转出别境,方不窘于边幅。”毛稚黄论炼意:“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又论婉约与豪放:“词句参差,本便旖旎,然雄放磊落,亦属伟观。”对研究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编者对所引词论均无论断、发明,也是缺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此书于“附存目”。清查继超编的《词学全书》中存有此书,今收入近人唐圭璋编的《词话丛编》第一册,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
中阿含经新译
中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译。60卷。据传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译出59卷,早佚。此经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原本已不存,近代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零星梵文残片。历代单经零本翻译颇多,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现存73种。汉译《中阿含经》与南传“中部经典”大体相应,前者收经较多。一般认为,在《中阿含经》和“中部经典”编集之前,已有许多经文单独流行。两传文本所集经文都没有按其形成的次序排列。
漩澓偈
《漩澓偈》又名《漩洑頌》或《法界颂》,杜顺作。十四句,目的在于阐明法界观的精髓。惟劲分十一段予以逐句阐释,每段分颂,最后有结颂。 惟劲 , 五代禅僧。长溪(治今福建霞浦)人。节操精苦,破衲拥身,号头陀,师事雪峰义存,依住执侍、深入玄奥,博学能文,出居南岳衡山般舟道场,楚王奏赐紫衣,署号“宝闻大师”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全一卷。南宋道谦编。全称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略称大慧宗门武库、大慧武库。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附于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之后。乃大慧宗杲辑录禅宗古德随缘应机,接物利生因缘中,机峰峭峻者之语录,并加上自己之评唱而成,总计一一四条。此书向为临济宗所爱诵。
八正道经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列举八邪道与八正道之名,并逐一阐明谛见、谛念、谛语、谛行、谛受、谛治、谛意、谛定等八正道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