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信编

作者:毛世洪
医学三信编

《医学三信编》,简称《三信编》,为清代毛世洪所撰。全书共三卷。上卷为医论部分,择五十余位先哲精理,论述了疾病的新久内外、老少虚实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古今及作者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五条攻补原则;中卷列病症四十余条,辑有常用方剂二百余首;下卷详加辨析中风的病因病机与外风在本质上的不同,以及误治的危害。本书此次出版以清・道光戊子年(1828年)书带草堂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伤寒论》、《伤寒来苏集》等书点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毛世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河集

一百九十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举荐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后辞归田。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著述颇丰,有《古文尚书冤词》、《四书改错》、《竟山乐录》、《春秋毛氏传》、《西河诗话》等。是集凡一百九十卷,一集八十三卷,二卷一百零七卷。毛氏著述范围包括策问、碑刻、拾遗、补注、诗话、词话、续录等,大致可分为时文、诗、词三部分,其水平以文最高,诗次之,词又次之。其文“纵横博辨,傲睨一世,与其经说相表里”,“不古不今,自成一格”; (《序》)其议论更是颇有独创。人物传记部分也保留了不少明人的珍贵史料。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文中歌功颂德篇幅不少,则不十分可取。是集系毛氏殁后,由其门人蒋枢辑成。最早版本为清康熙年李塨等校刻本,乾隆四十六年 (1771) 收入《四库》。现有1983年台湾影印《四库》本。

闽县乡土志

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知识,遽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枘难入。惟乡土之事为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

筠廊偶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宋荦 (1634—1713)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他兴趣广泛,喜爱诗文、藏书、绘画。十四岁时被任为侍卫,1664年授湖北黄州通判,1688年任江西巡抚,1705年奉召进京任吏部尚书。他勤奋作诗,与同时代的大诗人王士祯相提并论。家藏书十万多卷,主持编印的《通鉴纲目》有圣祖皇帝御批。撰有《国朝三家文钞》、《江左十五子诗选》、《西陂类稿》三卷、《漫堂说诗》一卷、《枫香词》一卷、《游姑苏台记》一卷、《漫堂书画跋》一卷、《怪石赞》一卷、《宋氏绵津诗钞》八卷、《黄海山花图咏》一卷、《禽言》一卷、《连珠》一卷、《武林北野竹枝词》一卷、《文康公 (宋权)年谱》一卷、《漫堂墨品》等。《筠廊偶笔》二卷、二笔二卷是宋荦杂记耳目见闻之事。其中如回雁峰考之类,都详加考证。又如“风风雨雨送春归”一诗,前人认为是无名道士诗,而宋荦考证为鬼诗。刘廷玑在《在园杂志》书中又考证此字句,辨其是非,认为是明人所刊《醒世恒言》传奇之诗。收入《说铃前集》、《说铃续集》、《说库》、《古今说部丛书》 (康熙本、道光本)。

宋元戏曲史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居日本时撰成此书。分上古至五代、宋之滑稽戏、金院本、元杂剧、南戏等五个历史阶段,论述戏曲的发生发展。“余论”带有总结性质,“附录”载元戏曲家小传凡四十余人。资料丰富,搜罗浩繁,为中国第一部戏曲发展史,实开近代戏曲研究之先河。特别是从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活动和宫廷俳优作戏,探索古剧起源,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多有独到之处。依次论述从原始歌舞调戏,由汉至唐,乃演进为略具情节的歌舞戏、参军戏。至宋综合为滑稽戏、小说、乐曲,产生杂剧。至金又有“院本”,已能搬演完整故事,形成戏剧。但演唱形式是一人独唱还是按角色扮演,已不可考。故作者谓“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立论严谨,符合历史实际。其对元曲艺术价值亦有精辟论述:“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实发前人所未发,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给元曲以公正的评价,影响深远。有《王国维遗书》本,《国学小丛书本》今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政治丛书提要

《政治丛书提要》全书共四卷,为清光绪宣统年间内府朱丝栏钞本,未题书写者。共三十种宪政类书籍提要,始于:日本宪法疏证提要。终于:日本统计类表叙论提要。应该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进呈给光绪皇帝阅读的宪政书籍提要,内容包括:宪法、国会、税法、制度、教育、货币、司法等等。

梵网经顺朱

梵网经顺朱,二卷,清德玉顺朱并序,释经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