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医案绎注

作者:王士雄
王氏医案绎注

医案。清王士雄撰,石念祖绎注。十卷,附录一卷。士雄有《温热经纬》 已著录。念祖字兰荪,江都 (今江苏扬州) 人。石氏认为王氏医案随证制方,丝丝入扣,为临证必读书,遂将正续编合刊,三编作为附录,逐案详加绎注。刊于一九一七年。选案均为其对温热病方面的临床经验。针对原案,分析病情,详明脉义,辨明病所,解释方药,注明分量。对案中缺少的脉、症、药量等,均斟酌补入,附注说明。可供研究王氏学术思想及临证参考。有一九一九年谢观校订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广语丝

广语丝

《广语丝》是欧阳山于1989年至1990年间创作的杂文集,1991年由文心出版社出版,后收录于《欧阳山文集》中。 这部杂文集共收录了欧阳山的40篇杂文, 《广语丝》延续了鲁迅杂文针砭时弊、犀利深刻的传统,内容涵盖对社会现象、文化思潮、历史反思的批判与探讨。书中文章语言辛辣幽默,思想锐利,既有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转型期问题的观察,也有对传统文化痼疾的剖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立思考精神。作为欧阳山晚年创作的重要成果,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立场,更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其文风简洁明快,寓庄于谐,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勉斋集

勉斋集

诗文集。南宋黄榦撰。40卷。凡讲义经解3卷,书15卷,记序题跋4卷,启1卷,奏状2卷,策问1卷,札状5卷,判语2卷,杂著2卷,行状志铭3卷,祭文1卷,诗1卷。榦,世号勉斋先生,因以名集。其集宋代初刊于衡阳,仅选编10卷,后增刊为40卷。宋刊40卷本今存,并有附集、语录、年谱各1卷。元延祐二年(1315)重刊,亦存。清康熙中又刊,卷数虽仍40之旧,但前后编次迥异,且13篇中各阙十余字至数百字不等,如《上朱晦庵第八书》脱三百余字,《申省土功告毕》脱二千余字。《四库全书》据康熙本著录。榦学承朱熹,然无门户之见,且注重经世致用,与空谈心性者异,集中尚存多篇论学之作,可窥其学。又所至以政绩闻,其守郡公移案牍之作具在,可资考证。

寿亲养老新书

寿亲养老新书

四卷。宋陈直撰,元邹铉 (生卒年不详)续编。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元大德中泰宁 (今属福建)人,出身世宦之家,颇谙养生之道,年七旬身犹健朗。邹铉很推重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但又觉得该书不够完备,于是便在该书一卷基础上,又续撰三卷,合为一编,是为《寿亲养老新书》。此书卷一即《养老奉亲书》内容,卷二至卷四为邹铉所续。卷二首先论述事亲之道,列举历代名贤尊老事亲故事及善言嘉行,并载养生得道传闻轶事等七十二事。卷三论述老年怡情悦性及膳食调理之法等。卷四载修身养性,药食调治,腧穴按摩等老年保健内容,并述及老年常见病医方三十余首,适应老幼妇孺的食治方九十余首。此书内容丰富,征引方药奇秘简便而且适用,对于后世老年养生及食疗保健的研究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载入大量祝寿诗词等,使此书失之繁冗。有元至正二年(1342)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瓶花书屋刊本,1985年广东高教出版社点校注释铅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富兰克林》孙毓修著。富兰克林,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第一个巡回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洲哲学会,后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78年)。又代表美国与英国谈判,1783年签订和约,英正式承认美独立。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科学上发明避雷针,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贡献。

雨宝陀罗尼经

雨宝陀罗尼经

梵名Vasudha^ra^ -dha^ran!i^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又称妙月长者所问经、能获一切财宝伏藏经、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经。本经叙述佛陀在憍睒弥国建吒迦林时,该国之长者妙月,前来请问得财宝、除疾病之法,佛告以过去无数劫前,曾遇持金刚海音如来,由彼如来处得雨宝陀罗尼。若受持、读诵、思惟、计念,并为他人广说流布,则由此陀罗尼之威德力,可得快乐安稳;且诸天悉皆欢喜,即降下财宝榖麦。长者闻之,大喜而归。佛陀遣阿难访长者宅,见财榖充满库藏。阿难还问其故,佛陀答以如来不异语,真言句不可坏。密教以此经为基础,立持世菩萨、宝生如来为本尊,修祈福秘法,称为雨宝陀罗尼法。又此经凡四译,初为玄奘所译之持世陀罗尼经,第二译即前所述,第三译为宋代法天之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第四译为宋代施护之圣持世陀罗尼经,以上四种译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又本经之梵本现存。

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