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运气表
作者:陆懋修
医经类著作。清陆懋修撰。一卷。懋修有《世补斋医书》已著录。陆氏认为运气学说非图不明其义,亦有不能图而宜于表者,故将《内经》七篇大论的运气内容以表格形式概括阐发,编次成帙。约成书于光绪十年(1886)。书中共列十三表,每表均附简论。表一,五运经天;表二,阴阳五行中运;表三,五运合五音太少相生;表四,司天在泉左右间气;表五,阴阳五行中运;表六,六政六纪上中下;表七,客气加临主气;表八,五运齐化兼化;表九,天符岁会;表十,运气中上顺逆;表十一,六元本标中气治法;表十二,五行胜复;表十三,司天在泉胜复补泻。陆氏重视天人合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研究运气学说,探讨疾病诊治规律。巧妙地将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加临演化、运气合治等理论精心化裁为十三表,简明赅括,一目了然,便于查检。附论亦简洁明了,有助于理解。有《世补斋医书前集》光绪十二年山左书局重印本,一九一二——一九一四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浮世澡堂
[日]式亭三马著,周作人译。成书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澡堂》,是“滑稽本”的顶峰之作。轻雾缭绕的澡堂内,有抱头呻吟的,也有拍臀高谈的,有举起一只脚吟咏的,也有张开两股踏脚高唱的。堂内家长里短、世相混杂,成此屁似的小册,织就江户庶民生活的逗趣百态。 全书共两编。前编描写的是澡堂男子部的情景,时间上是从清晨一直到午后,一片热闹喧嚣的气氛。浴客中有瘫子豚七、70岁的隐居老太爷、带着孩子的金兵卫、胡吹乱奏的江湖医生、错把别人内裤当毛巾的外乡人、醉汉、瞎子等数十个人物,以及19个小场景。二编则描写澡堂女子部,同样热闹非凡。浴池中有各种身份的女人,艺妓、使女、女儿、母亲、媳妇、婆婆、乳母等,年龄跨度大,总共16个小场景。这些前来沐浴的男女老少,每个人的性格通过对话被塑造地鲜明异常,风趣无比。
种族同盟
一个人的不幸往往以细小的事情为契机。对我而言,这件事情发生在东京地方法院的走廊上。我有事走过该处时,遇见了同行的楠田律师抱着一大包东西匆匆忙忙地迎面走来。我们站在那里聊了一会儿。“你好像很忙嘛。”“嗯。我接下太多公诉辩护人的工作了。”楠田律师眼下夹着用包袱布包着的一大包东西。这里面不用说都是一些诉讼文件。
活人事证方后集
宋·刘信甫著。《活人事证方后集》乃因前集辑成药处方未备,再辑常用之方而成之。全书无序跋,惟目录前有无名氏小引一则,略叙原委。本书与前集一致,亦为二十卷,列有总目及分目,条理秩然。计分二十七门,论及中风、心气、虚损、白浊、盗汗、中暑、瘴疟、霍乱、痰饮、呕吐、肿满、疝气、肠风、胎产、淋闭、发背、血疾、中毒、咽喉、头目、口齿、耳鼻、疹痘、汤火等各病证候,分门别类,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证之。病源证候多用巢元方所论,所引各方类证,更达百家之多,而引证之中时有商榷批正,发明已说。全书共集方约一千余首,皆经验已效之方,故称此方可活天下。在每方后详列了主治证,同时还具体说明了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因此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参考意义,且临床上亦便于采用。
饮水词
清词别集。纳兰性德撰。康熙十六年(1677),与纳兰性德胸襟相似、志趣相投的爱妻卢氏的去世,给纳兰短暂的一生增添了悲剧色彩。此后悼亡之吟不绝。由“侧帽风前花满路”到“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见《五灯会元》;集名《饮水词》取此语义),反映了纳兰心情和词风的变化。《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风格清新婉丽,抒情真挚,描写生动自然,不事雕琢,惟情调过于感伤。纳兰性德,以南唐词风著称,论词尊李煜,曾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之。”(《填词》)词作有《饮水词》,多写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长相思》由眼前景写思乡情,被王国维誉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人间词话》)。陈维崧也盛赞《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词评》)。理论的追随和实践的酷似,使他有清代李后主之称。
毛诗多识
十二卷,清拔贡岫岩多隆阿所著。其书旧有三本一,为嘉业堂刊本镌于吴兴刘氏校雠极审并有程棫林按语,文字亦似几经修正,惜止六卷未为完璧一。为辽阳张氏排印本,张绣江之后裔所印卷首即以绣江名署之较刊本,稍逊一为辽阳袁氏藏书旧钞本,文词烦冗讹夺,最甚今所印即据三本互校择善,而从前六卷以刊本,为主后六卷以排印本为主,其三本并误则检所引原书,毛诗者不可不一读。
佛所行赞
又名《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佛教人物传记。马鸣著。现存梵本17章。中译本有北凉昙无谶译,5卷;南朝宋宝云译7卷;以及现代人译的多种现代汉语本。中译藏文本内容与汉文本相同。收入汉、藏2种《大藏经》。马鸣(Asvaghosa,约1—2世纪),音译“阿湿缚窭沙”。古印度佛教哲学家、诗人。属婆罗门种姓,原是外道沙门,后皈依佛教,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佛教徒。传说他博通众经,诗也做得好,还懂音乐,在当时印度很有名气。月氏王迦腻色迦率兵与中印度作战,后者因献佛钵与马鸣才乞得休战。主要著作还有《大乘起信论》、《尼乾子问无我义经》、《事法师五十颂》、《十不善业》等。本经叙述了释迦牟尼诞生、成长,被烦恼缠绕、离城出家,造访仙人和降服妖魔的一生事迹。采用诗颂体,经中带有大乘佛教思想要素,并把宗教故事和宗教义理融汇一起,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不失传教作用。在古代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亚洲大小乘佛教全都颂读。在印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