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临灵方

作者:凌奂
凌临灵方

医案。清凌奂撰。一卷。奂有《本草害利》 已著录。此为凌氏之遗著,由其徒沈仲圭等整理刊行。全书约二万三千字。包括风温夹食、时瘄、喉痹、腹痛、血淋、哮喘等时病、杂病之医案约百二十则。病症简述,病机分析透彻,后有按语,有助于领会和掌握其治疗要点。对临床运用有一定启示。有 《三三医书》 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老学究语

老学究语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金箓解坛仪

金箓解坛仪

金箓解坛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盖亦为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修定金箓斋仪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金箓斋即将完毕时,解散坛席、言功宣奏。其行仪节次有礼师存念、宣五方神咒、鸣法鼓、请称法位、礼方、忏悔、三启、宣表、回将牒、焚化、十二愿、存神烧香等。

瞿髯论词绝句

瞿髯论词绝句

词论,夏承焘著,吴无闻注。此书收录夏承焘从30岁至80岁间撰写的论词绝句100首(1979年初版收绝句82首,1983年重版增收18首),绝大多数为论词人之作,也有少数几篇论词集、艺术风格和创作现象,如论唐教坊曲、填词、北宋词风、乐府补题、词坛新境等。一般一人一首,也有一人数首,如论苏轼的词有5首,论李清照词6首,论张炎词4首。也有数人合为一首而论者,如论苏轼与蔡松年、论周密与王沂孙等。全书共分二编:内编93首,外编7首。编写体例为:首列论词绝句,次为注释,最后为题解。全书所论主要为唐宋词人,亦涉及金和明清词人(独不及元)及日本、朝鲜、越南词人。其中论及的域外词人以日本词人为多,有嵯峨天皇、野村篁园、森槐南、高野竹隐共4人。全书以诗论词,形式独到新颖,注释详细周到,题解精辟透彻。此书创作之初即得朱祖谋支持,所收绝句大都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一语破的,也颇有诗味,对于我们了解词人及词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初版,1983年2月第2版。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全唐诗》收集了48 900余首诗,流传众口的名篇也不下千首。清代文学家孙洙从中选择了三百余首,分体编排,名为《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据考证,孙洙编选此书时,夫人徐兰英也参与其事,应是夫妇合编。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动机在原序中说得很清楚,是“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他认为“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唐诗三百诗》收作者77位,从皇帝、和尚到歌女,题材包括抒发个人情怀、借物咏志、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生活琐事等等方面,大体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人们心态的复杂性,但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作品少。所选作品在艺术上力求上乘但又要浅近明白,能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书一问世,风行海内,不仅是蒙学教材,也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诗歌集。从唐人选唐诗的元结《箧中集》始,历来编选唐诗的版本有一百余种,但持久而广泛地流传的首推《唐诗三百首》。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孙洙当年编《唐诗三百首》以其验证此谚语,从该书深入人心的社会效果衡量,有一定效果。

春秋别典 [标点本]

春秋别典 [标点本]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弟虞宾所作,称书未脱稿其兄不幸下世,虞宾特广阅博览参互考订,削繁补缺而成书,可见此书实系薛氏兄弟合著而成。全书十五卷,旧无刊本,《四库全书》所录系朱彝尊家藏抄本,各条之末未书明出于何书,盖明人之习使然。然此书网罗繁富,颇足以广见闻,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一卷,明智旭集,即佛学十种之三至八,为梵网经忏悔行法、毘尼后集问辩、学菩萨戒法、菩萨戒羯磨文释、重定受菩萨戒法、菩萨戒本经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