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书

作者:谢玉琼
麻科活人全书

麻疹专著。四卷。清·谢玉琼撰于1748年。本书系参考多种麻疹专著,予以删补编订而成。卷一总括麻疹及其辨证治疗、常用药物等;卷二-四介绍麻疹发病每阶段的证候与变证的具体治法。全书共108篇。每篇均有歌诀及论说,末附刘齐珍辑麻疹论及医案等。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麻疹的发病规律、各期特点的论述较为具体、全面,在麻疹专著中是较好的。现存初刻本等几十种清刻本,1936年朱礼堂曾附有评注,此评注本1957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谢玉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医案著作。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全书收载92案,卷1列述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及三承气汤证;卷2列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桂枝龙牡汤证、炙甘草汤证、建中汤证、抵当汤证等;卷3列述肠痈、肺痈、悬饮、奔豚、历节、发背、脑疽、阳明病等。书中有16案系附列门人治验,皆为应用经方案例。曹氏临证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门人姜佐景掇拾其方案,佐以解说,并经曹氏审阅,逐案批注评语。是书每案于脉症方药记述简明,辅佐评说不厌求详,着重反映曹氏平生趋重经方治病的风格。现存姜氏医庐1937年刊本及千顷堂重印本。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唐钟馗平鬼传

唐钟馗平鬼传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平鬼传》。八卷十六回。题“东山云中道人编”,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荒诞奇书》排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话说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因像貌丑陋,未中头名,一怒之间,在金阶上头碰殿柱而死。他的阴魂不散,飘飘荡荡来到幽冥地府,在阎君面前,将他致死的情由,从头至尾诉了一遍。于是钟馗冤魂被阎王封为“平鬼大元帅”,荡平人间诸鬼。

蜀道难

蜀道难

中国古代诗歌。唐李白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以丰富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某些忧虑和关切。全诗47句,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来描写入蜀道路之艰难。诗歌一开篇连用5个感叹词,极言蜀道之难。接着具体地写,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山之高,高到连太阳神都难以通过,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行人至此,只能抚膺长叹。这时候,悲鸟号木,子规夜啼,更增加了行人的孤寂与恐惧。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一想吧,如果守在这里的是好人,那倒无所谓,如果是心怀不测之人,情形那可真是遭糕透了。如果不想去冒险,游人也就只有西望而长叹了。在艺术上,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向读者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此外,作者以激情贯注全篇,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使读者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见诗人“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在语言形式上,本诗大量使用了散文化的句子,字数从三言四言直至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来,鲜有此体调。”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杂剧剧本。元白朴著。明李开先《词谑》说:“《梧桐雨》中中吕,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调;但其间有数字误入先天、桓欢、监减等韵。”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清梁廷楠《曲话》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亦互有工拙处。《长生殿》按《长恨歌传》为之,删去几许秽迹;《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禄山之口。《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难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而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瞿安读曲记》说:“此剧结构之妙,较他种更胜,不袭通常团圆套格,而以夜雨闻铃作结,高出常手万倍。惟杨妃秽迹,直言不讳,殊非隐恶扬善之道。顾元剧中关目排场等事,素不深究,亦未便以此绳纠也。”

慈湖诗传

慈湖诗传

二十卷,宋杨简著。其原书早佚,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但缺《总论》一卷,《公刘》以下16篇。又从《慈湖遗书》补录《自序》一篇,《总论》四条,《攻媿集》所载楼钥与杨简论《诗》解《书》一通,附于卷首。其他论辨若干条,各附本解之下。 以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之说为本,反复发明。据《后汉书》之说,以《小序》出自卫宏,不足深信。又以《左传》不可据,《尔雅》多误,陆德明好异音,郑玄不善属文,其说偶有附会。但于一名一物一字一句,斟酌去取,往往旁征博引;考核六书,自《说文》、《尔雅》、《经典释文》、史传音注,无不采集;订正训诂,于《毛诗》和齐、鲁、韩三家,以至方言杂说,无不征引。多能折衷异同,而成一家之说。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五所欲造成之忧患痛苦。内容叙述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逢诸外道异学等问彼五阴六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等苦患之因;诸比丘遂诣佛所请示,佛告以五所欲产生之因缘,并举事例示其忧患,特以‘不净观’观女色之例,劝彼等断爱欲、入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