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郑氏周易

作者:惠栋
新本郑氏周易

东汉郑玄撰,南宋王应麟辑,清惠栋增补。三卷。《四库全书》本。郑玄《周易注》佚后,王应麟曾辑有遗文一卷,后人附刻于《玉海》之末。然王辑本皆不标明采自何书,各条次序先后或与经文不应,亦有遗漏未载者。惠栋遂因其旧本,重为补正,凡应麟书已载者,一一考求原本,注明出处;其次序先后,亦悉依经文厘定;更搜采群籍,上经补二十八条,下经补十六条,《系辞传》补十四条,《说卦传》补二十二条,《序卦传》补七条,《杂卦传》补五条;移应麟所附《易赞》一篇于卷端;删去所引诸经《正义》论互卦者八条,而别据郑玄《周礼·太师注》作《十二月爻辰图》,据其《月令注》作《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附于卷末,以驳朱震《汉上易传》之误。《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信而有征,极为详核”,又云:“虽因人成事,而考核精密,实胜原书。应麟固郑氏之功臣,栋之是编,亦可谓王氏之功臣矣。”其后,丁杰、张惠言又重订《周易郑注》十二卷,则是在王、惠二本的基础上复为增补厘正,宜资参览。

猜你喜欢的书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现代中篇小说。杨朔著。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8月初版。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1937年冬作者去延安,参加了革命,不久离开延安到西北各地。1938年春作者到广州后,应《救亡日报》之邀,根据自己在边区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这部中篇小说,在《救亡日报》副刊上连载。小说描写边区人民经过土地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清除托匪汉奸的斗争。作品热情赞颂觉醒了的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称誉为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起点。作者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西北高原粗犷的自然景色和边区人民的质朴心灵。

香宇诗谈

香宇诗谈

诗话著作。明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贡生授徽州训导,罢归。博学善文,著述甚丰,世比之杨慎。著有《留青日札》、《老子指玄》、《煮泉小品》、《田子艺集》及杂剧《归去来辞》等。《香宇诗谈》,《说郛续》收有三十四则。内容以评诗为主,不涉记事。书中诗学见解,其一称“诗关气运”,“汉世浑厚高古,魏国雄俊秀发,两晋平典风丽,六代富艳绮靡”。又称“诗类其为人”,“太白做人飘逸,所以诗飘逸;子美做人沉着,所以诗沉着”。其二称张说、杜甫、薛能诗用“坐”字,皆本于北齐刘逖诗“纵意坐山中”句;又称许王维《夷门歌》“七十老翁何所求”句“以后人之言,而用前人之事,浑化无迹,使人不知其妙,真点铁成金手也”。其三称“诗有似拙而实妙者”,“拙忌其俚,妙忌其纤。宋俚也,元纤也”。又于唐人中韩、白二家颇致不满,谓韩诗“粗浅殊甚,都不成语,而宋人方谓之闲远”,白诗“可笑其用字之俗”。凡此,大致可见其论诗倾向。

匪石郑成功传

匪石郑成功传

匪石撰。十七节。资料大半依据日本书籍如《郑成功》、《台湾郑氏记事》、《郑成功传碑》、《野史台湾传》,以及申报馆《台湾外纪》、黄澄《泣闽录》等。叙述明末时势,郑成功的幼年及其起兵抗清、收复台湾,以及成功死后,其孙克塽降清的情况。末附《郑成功世系表》、《郑成功年谱》。

榕坛问业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 (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 “性”、“情”等多有论述,曾深辨宋儒气质之性之非。著有 《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等书。作者自崇祯五年(1632)起家居,讲学于漳浦北山,崇祯七年(1634)夏就芝山之正学堂为讲舍,于崇祯八年(1635)冬召任原官,始罢讲。此书为作者家居时讲学的语录汇编。本书的前十六卷即自崇祯七年五月至崇祯八年冬的讲学语录,第十七卷为作者答复友人的问难之书。第十八卷为答同年蒋德璟所问,为黄道周的弟子所代答,并附蒋德璟原问十八条于后。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整理而成。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名、每卷前又各缀以黄道周的题识。全书的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主要宗法于朱熹之学。如他在书中认为,人之性初本无智愚之别,是由积习所造成智愚之分,只要“克己”,把先天本性发挥出来,“便是格物物格”,致知知至。千古圣贤学问只是“致知”。所谓 “致知”,只是 “知止”。此“止”字,只是至善。他重视“慎独”,认为“慎独”的关键是“时时守中”,即保持中庸。其他关于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作性命之空谈。由于作者博学贯通,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虽然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则大体可识。明儒语录多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黄道周的《榕坛问业》可一雪其弊,故为后世学者所重。有明刊本、清刊本、《四库全书》本。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七〇。

达变权禅师语录

达变权禅师语录

清显权撰,海澄等编。五卷。卷一至卷三收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卷四至卷五收颂古、垂问、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