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山医案

作者:任贤斗
瞻山医案

清代任贤斗(号瞻山)著。成书于1814~1823年间,约十一万言。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著述。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著作。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卷首为按时察病总诀,论述认证法则、六气、日分四时、八卦值月等内容,阐述运气学说的临证应用。所载医案以证分类,包括伤寒、伤风、眩晕等六十证,每证首论该证之病因、病机、症候、脉象及论治,后附若干医案。每案详叙证候脉象,析因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慎重,多以成方加减。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卷末附方七十六首,以供查阅。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任贤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乡愁

乡愁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南涧甲乙稿

南涧甲乙稿

诗文别集。南宋韩元吉(1118—1187)撰。 二十二卷。 元吉有 《南涧诗余》已著录。元吉原有集七十卷,又自编词一卷名《焦尾集》,久佚。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 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词,厘作二十二卷。卷一至七为赋、诗,有赋三首,拟骚一首,古体诗五言古诗七十九首, 七言二十八首, 律诗五言百十五首, 七言百七十七首, 五言排律四首, 绝句五言十二首, 六言三首, 七言百八十四首, 凡六卷六百○六首。 卷七为词, 一卷六十四首。 卷八以后十五卷,为序、跋、书、记、表、论、祭文、碑铭、墓志、行状等诸体文三百六十三篇。元吉与朱熹交厚,其诗唱合者除朱子外,有叶梦得、张浚、曾几、陈亮、陆游、赵藩等,皆为名流耆宿。《朱子语类》评其“诗作著者尽和平,有中原原旧,无南方啁唽之音”,文章亦尚有元祐、熙宁遗响。《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体文格,均有欧(阳修)、苏(轼)之遗,不在南宋诸人下”。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后附遗文三篇。另有《武英殿聚珍版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贵明又据现存《永乐大典》辑出其诗、文凡八条,可补前人之不足,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上册。

太清玉碑子

太清玉碑子

《太清玉碑子》,道家丹道典籍。原书不分卷,不著撰人姓氏,亦不著时代,但《宋史·艺文志·神仙》与《通志·艺文略·道家》均已著录,唯《宋史·艺文志》注:“葛洪与郑思远问答。”另外书中尚引用《阴符经》语,如第十页有“黄帝阴符云(并非阴符经原文):同师者受闭在于金口金柜,千金不传,万不失一”云云。是知此书当出于唐宋间。 该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记葛洪与郑思远关于道术存身与金石炼丹的问答。首论全神延形之道,认为“阳精魂立,阴精魄成,两精相薄,而生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阐述形神之间关系,并且“神以道全,形以术延”,强调可以通过修道以全神,术数以延形。次论道术之旨,认为“道隐无名,术彰有实”,道成则神全,术行则身存,只要修成道术,就可以全神存身而不老。而术则包括导引胎息,御女还精,饵丹在身。末论存身之法,炼丹之道,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金一石之谓丹”。石“乘阳而热”,金“乘阴而寒”,使金石相合,阴阳得中,则金精石液,合炼成丹,饵之即可强筋坚骨,起厄度世。这仍然指的是金石大丹,与汉晋丹家坚信金石可以不朽的思路是一致的,符合葛洪《抱朴子》之旨。 此书后半部分载炼金精石液,炼铅汞成丹之歌诀。计有《瑶瓶歌》《太上诀傅天师》《太清经口诀》《阴长生歌》《龙虎诀》《五金歌》《大还丹歌》等。或言内丹,或言外丹,其言颇多可采,并可熟知炼师借外丹言内丹之隐诀。不过念念不忘欲求长生,仍需炼得金液大还丹,否则大道难成。 全书于药物、鼎器、一切烧炼之诀要皆详加诠释,确为丹道典籍。读之,不仅可进一步了解汉晋丹家思想,而且对气功养生、道家房中之术,以及炼制外丹所用石药都有较深入的体会。其中有关金液大还丹部分,对古代化学史的研究也有相当价值。

霓裳续谱

霓裳续谱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收曲调有《西调》、《南叠落》、《一江风》、《寄生草》、《黄沥调》、《剪靛花》、《岔曲》、《银纽丝》、《粉红莲》、《叠落金钱》、《马头调》、《扬州歌》、《玉沟调》、《北河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劈破玉》、《打枣竿》、《秧歌》、《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边关调》、《两句半》、《倒番调》、《秦吹腔花柳歌》等约三十种。附《万寿庆典》联曲体曲词二十一曲。内容、题材广泛,有据戏曲改编的故事,有情歌,有描写民风民俗之作。内《岔曲》已分《平岔》、《起字岔》、《慢岔》、《西岔》、《数岔》等名目。有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序,谓此书曲词系据三和堂曲师颜自德所习唱而觅人抄写之本,由王氏编订而成。另有盛安序。有乾隆六十年集贤堂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线装排印本,收入《明清民歌时调丛书》行世,前有1959年赵景深序。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印,与《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白雪遗音》合订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清文宗实录选辑

清文宗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六八面四○、八○○字)选自「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咸豊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八五○~六一)中,内有咸豊三年太平天国事变,外有八年英法联军入侵之役。当时台湾所受内战影响甚少,而在外患方面却已启外人觊觎之渐。道光三十年,有英人欲往鸡笼采煤并有「福建港口亏折甚多,思换台湾作为港口」一议之纪载,即为后来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开辟台湾口岸之张本。此外,则有咸豊二年洪纪及三年林恭等事变发生。因所纪无多,本书选辑尺度略见放宽。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