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作者:心禅
一得集

医案。清释心禅撰。三卷。心禅,南海普陀山僧人。侨居杭州多年,以医名于时。此书撰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约三万余言。卷上载医论十七篇,首论庸医误人之害,主张临证必先读医书,提出德以治身,药以治病等观点。次论治喉症宜分三大纲,治小儿用药宜轻,补药不宜轻服,方药、针灸、按摩、薄贴、薰蒸各有所宜等临证治疗法则。所论多为读书或临证心得,立论明确,文辞晓畅。卷中、下共载医案八十则,不分门类。包括虚喘暴脱、暑毒发颐、风热咳喘、湿温夹疟、肠痈、偏枯、结毒烂喉、霍乱、产后血厥等数十种证治,以外感、内伤杂病为多。每案叙述症、因、脉、治,简要清晰,重点突出,辨证确切,间附按语。心禅尤精于脉诊,注重辨证施治,每以成方化裁。除内服汤药外,尚有针灸、外治等多种疗法。有光绪十六年(1890)永禅室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心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语体文法大纲

语体文法大纲

文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体文法大纲》共12章,讲述句法及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等词的种类、构造及其他的相关用法。后附图表法、文法略表等。内容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文法的纲领。定义、举例等都以简单为主,无繁长难读之弊。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汪志伊撰。汪志伊,安徽桐城双港人。乾隆中期举人,充四库馆校对。历官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嘉庆中,先后出任福建、江苏巡抚,湖广、闽浙总督。清除江浙漕粮积弊,整顿福建地方秩序,在湖北疏河建闸,编辑《荒政辑要》,增设苏州正谊书院,颇多政绩。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革职永不叙用。次年卒。其采择《礼经》中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晓。名曰《节韵幼仪》。今据通行本整理。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业品级、三十六天名号、日月星宿之神、玄中大法师十号等等。第三部分(下卷二至十七页)为道教法术名词解释,所释名词有二乘、一念、二景、二气……等等,约百余条。第四部分(下卷十七至二十页)摘录《海空智藏经》,解释有关修持心性观慧之名词术语,如「三阶」、「十心」、「十行」、「十回」、「十转」、「十种障」等等。全书所释道教经法名义约一百四十余条,实为一部解释道教义理之小辞书。

八洞天

八洞天

八卷。题“笔炼阁编述”,自序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五色石主人即小说《五色石》作者笔炼阁主人,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认为当是清徐述夔别署。白话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共八个故事。目如次:第一卷《补南陔·收父骨千里遇生父,裹儿尸七年逢活儿》;第二卷《反芦花·幻结合前妻是后妻,巧相逢继母是亲母》;第三卷《培连理·断冥狱推添耳书生,代贺章登换眼秀士》;第四卷《续在原·男分娩恶骗收生妇,鬼产儿幼继本家宗》;第五卷《正交情·假掘藏变成真掘藏,攘银人代作偿银人》;第六卷《明家训·匿新丧逆子生逆儿,惩失配贤舅择贤婿》;第七卷《劝匪躬·忠格天幻出男人乳,义感神梦赐内官须》;第八卷《醒败类·两决疑假死再返真,三灭相真金亦是假》。其中四卷为明代故事,其余四卷为唐、后周、宋、金时代各一篇。基本内容是家庭、亲友之间关系的阴差阳错、悲欢离合,突出道德说教和阴冥果报观念,意在劝诫。情节中对社会黑暗时有揭露,艺术构思奇巧严密。有清初原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陈翔华、萧欣桥点校排印本,附有徐述夔及小说《八洞天》资料。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炼阁小说十种》选录其中一、二、五、八卷四篇。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第三辑) 出版《五色石》、《八洞天》合刊本。

白话三国志

白话三国志

《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西晋陈寿撰。六十五卷,分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记载三国时代历史。此为《三国志》白话文。

平书订

平书订

介绍清王源经济思想的著作。十四卷。清李塨撰。成书约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平书订》是李塨对王源的《平书》的订正。《平书》意为“平天下之书”。原稿分三卷,列为分民、分土、建官、取士、制田、武备、财用、河淮、刑罚、礼乐十目,共十五篇。《平书》未单独刊行,其作者王源将其稿交李塨订正。李塨订《平书》,删去一篇,改篇为卷,共十四卷。每卷先列出《平书》的内容,然后依附李塨的意见,即今传之李塨的《平书订》。现存版本有1879年《畿辅丛书》的《颜李遗书》本, 1923年曰存学会《颜李丛书》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