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禅

心禅
  • 姓名:心禅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心禅,清僧人。居南海普陀山,后侨寓杭州。少年出家,礼佛之余,喜读《内经》、《难经》及汉晋名医著作,并多方购置医书,后遇李梦舟传以针灸术,乃融贯针、药而用于临床,治有卓效。因见医籍浩繁,遂采撷菁华,撰《一得集》三卷(1889年),历数庸医误人之过,又附内科杂病医案,谓须视病情实际,施以汤药、针灸、外治诸法。

心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简单的谋杀艺术

简单的谋杀艺术

该书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所收录的八个短篇作品曾发表于美国通俗小说杂志Pulps上,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在小说形式、结构方面非凡的驾驭能力。另外,书中另有一篇作者的论述文章,对侦探小说和文学作品的联系和区别、侦探小说的特征、侦探小说史上知名作者作品均有精妙见解。

闺门秘术

闺门秘术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开泰逼娶瑶云,瑶云携婢出逃,历尽艰辛。后二兆考中状元、探花,群凶伏法,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帝京篇

帝京篇

①组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明人胡应麟认为 “唐初惟文皇帝 (太宗)《帝京篇》藻赡精采,最为杰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引),评价甚高。诗为五言体组诗,共十首。从“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殿写起,作者渐次写其在崇文馆读书的情景,写在阅武馆习武骑射,写在临乐馆听乐观舞,写在禁苑放马驰骋,写游翠渚,写日暮返归……篇末最后警策自己要戒慎君道,要做到去奢抑费、体恤下情,纳谏慎刑: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归民恩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全诗写得很有气势。虽然描写的是作者个人帝王生活的全过程,但其中也透露出唐初中央皇朝大一统的气魄和声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写法上看,《帝京篇》 是学习汉代描写京都诸赋的章法入诗,全诗一气呵成,首尾相贯,层次分明,章法不乱,绘景抒怀,剪裁得当; 辞藻虽富丽精工,但并不晦涩难懂。自太宗《帝京篇》 以后,唐人创作了不少《帝京》组诗,从章法结构看,其中有很多作品是学习太宗此诗而来的,可见其影响与作用。肇始之功,当之无愧。②七言歌行。骆宾王作。诗中铺叙了京都文物的繁华,官僚住宅的富丽堂皇,倡家狎邪宴饮的淫乐,揭露了初唐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同时诗人还警告那些达官贵人不要自以为“千载长骄奢,”转眼之间就可能“失浪委泥沙”。诗中排比铺陈而不堆砌,以五七言参差转换的方式使诗句流转利落。据《旧唐书·骆宾王传》载,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

史记三家注

史记三家注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张守节《史记正义》之合称。三注本各单行,至北宋始将三书注文皆散列于《史记》正文下,合刻为一编。三书先后递补,相得益彰。大体说来,《集解》以征引广博为胜,《索隐》以探幽发微为长, 《正义》以详释地理著称。对《史记》研究起到积极作用。三家着力于史实考订与补正,如《夏本纪》载“帝相崩,子帝少康立。”《索隐》、《正义》均指出帝相被篡,其间历经羿、浞二世,凡40年(一说百年),少康方得以复国中兴,《本纪》一字不载,是为疏略。《殷本纪》载汤在位时,伊尹作《咸有一德》。司马贞据《尚书》指出“伊尹作《咸有一德》在太甲时,太史公记之于斯,其言又失次序。”对《史》、《汉》之异同,三家注或略作提示,或具列歧异,以资探讨。对《史记》宗旨、体例、笔法等,三家亦时有论述发明。凡此种种,均有功于《史记》。三家注亦间有穿凿附会处,或疏而不通,或曲解正文,历代学者已有指陈。三家注旧本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有南宋黄善夫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嘉靖、万历间南北监所刻《二十一史》本、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本及清乾隆间武英殿所刻《二十四史》本。其中武英殿本最为流行。今中华书局标点本,最便阅读。

弘道书

弘道书

明清之际费密著。分上中下三卷,十五篇。统典论,辅弼录论,道脤谱论,古经旨论,原教,圣人取人定法论为上卷;礼乐祀典议五篇及先王传道述,圣门传道述,吾道述为中卷;圣门定旨两变序记一篇为下卷。又有附表十张,图三幅,分表一张。主旨在说明儒家文、行、忠、信四教并非“高远绝伦杳渺难知之微妙”(《卷中》),它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兵农礼乐中。指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同上),“欲不可纵,亦不可禁者也”(《卷上》),反对宋儒的禁欲主义。主张“道”须“致用”,反对空谈道德性命的理学。除收入《费氏遗书三种》,另有怡兰堂校刊本。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凡六卷或三卷。唐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梵网戒本疏、梵网戒疏、梵网法藏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详解梵网经卷下菩萨戒本,总立教起所因、诸藏所摄、摄教分齐、显所为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教起本末、部类传译、随文解释等十门。本书之特色为解释戒相甚为详细,十重禁戒一一设立十门,四十八轻戒则分八门。全书援引八十种经律论,其中并含有居士请僧福田经、比丘应供法行经等古佚经数种。注释书有纪要六卷(凤潭)、日珠钞五十卷(凝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