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两个新嫁娘
《两个新嫁娘》于一八四一年十月完稿,同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同年编入菲讷书屋出版的《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以讨论婚姻爱情问题为主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年轻女人的爱情故事,她们拥有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最终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路易丝理解的爱情是浪漫主义的,她注重于内心的激情,爱憎分明,她的爱情行为都是以此作为指导原则的,结果她的两次婚姻都以悲剧为结局。 相反,勒内的爱情是很现实的,她更注重于对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她的爱情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最终,她的婚姻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结局。 这两种爱情观念,是现实生活中很普遍的两种形式,对此的描写已成为历代文学家反复创作的主题。巴尔扎克的文学风格一贯以写实为主,他对这个问题解答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他的这部作品正是试图证明,现实的责任和义务,比起仅仅受激情支配的爱情观念来说,更适合于作为家庭幸福的基础。
沈下贤集
诗文集。唐沈亚之(781—832)撰。十二卷。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元和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栎阳令、南康尉,官终郢州椽。与李贺友善,曾投韩愈门下。工诗,擅长传奇,为杜牧、李商隐所称赏。此集诗赋一卷,杂文、杂记二卷,杂著三卷,记二卷,碑文、墓志二卷,行状、祭文二卷。沈诗今存二十余首,集中仅十八首,可见此集并非完璧。其文务为险崛,颇有特色。《秦梦记》、《异梦录》、《湘中怨解》诸篇,属于小说、寓言之类。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行世。
道德真经集义
二十卷。元刘惟永、丁易东合撰。刘惟永,字月屋,元道士,任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赐号凝远大师。与丁易东合撰《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三卷、《道德真经集义》三十一卷,今存十七卷。此书原题“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辑,前朝奉大夫太府寺主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据刘惟永跋称“今得石潭丁编修以其家藏名贤之注,与惟永所藏之书合而为一”(《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可知此书由刘、丁二人共同编撰。此书始编于元元真二年(1296),成于元至大初年(1308)。汉魏以来最早的《道德真经》注本有汉河上公本和魏王弼本,其后诸家注本各有所依,此书基本依王弼本。全书共分二部,皆为刘、丁二人合撰。其中第一部为《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 《道德经图说》 内含附图十六幅; 中卷为《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和《道德真经》诸家序;下卷为《道德真经》说,辑诸家之说阐述《老子》要旨。第二部为《道德真经集义》。其每章章首有总说,阐明该章旨意,然后为经文及诸家的注释。书中所引诸家释文的原本多已散失,但释文赖此书得以留存。所以后世学者因其涉猎广博,而承认其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
楚蒙山房易经解
十六卷。清晏斯盛撰。晏斯盛字一斋,又字虞际,江西新喻人。熙六十年 (1721)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此书凡《学易初津》二卷,《易翼宗》六卷,《易翼说》八卷。《学易初津》是全书宗旨,大体以为宋人图书本由大衍之数画成,不取河洛奇偶之说,所见最确。又说辞占不遗彖辞且不取卦变互体之说,则尽废汉易古法,未免主持稍过。《易翼宗》以经文为主,把十翼各自分开附在经文之下,用意在于以传解经,颇显破碎零乱。又在每爻之首,画一全卦而间以一动爻,奇作○,偶作〔 〕,亦为自我作古。《易翼说》全解十翼,先 《系辞》,次 《说卦》,次《序卦》,次《杂卦》,次《彖传》,次《文言》,次《象传》,于古于今,皆无依据。但此书不废弃象数,且不为方技术数的曲说;不废弃义理,且不做理气心性的空泛议论,尚可说是笃实近理之作。收入 《四库全书》,有乾隆间诗礼堂刊本。
飞丸记
明代传奇剧本。张景撰。吕天成《曲品》著录。全剧33出。剧情略云:书生易弘器与权相严嵩为世仇,无意功名,拗不过友人叩郡劝导,才进京应考。嵩子世蕃假意释怨留易生在府中居住,设计加害。易生与世蕃女玉英有宿缘、土地神暗中将2人酬答诗笺纸丸掷送传情。玉英得知父亲欲害易生,传信救之。不久,严氏父子被劾,削职流放,玉英亦没入边将仇严府中为奴。仇严欲纳玉英为妾、玉英矢志不从,倍受凌虐。一日汲水,遇正在四处寻找她的易生,2人表明心迹,易生立誓要营救她。后易生,叩郡应试中进士,易授官御史,弹劾仇严不法,叩授南阳推官,往逮仇严,并释玉英,送往京中与易生完婚 。今存明汲右阁刊《六十种曲》本。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撰,共200卷。原称《唐书》,为了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相别,宋时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记载始于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共290年唐代的历史。所取史料较为丰富、可靠,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唐纪部分多根据《旧唐书》。它的志,比较详细记载唐代的典章制度。列传中类传的突厥、回纥、吐蕃诸传,较为完整地记述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文苑传》留下了有关唐代文学发展的许多材料。是研究唐史的重要史籍,可与《新唐书》参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