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

- 姓名:秦伯未
- 别名:字之济,别号又辛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县陈行镇人
- 出生日期:1901年07月31日
- 逝世日期:1970年01月27日
- 民族族群:
秦伯未(1901年07月31日~1970年01月27日),现代中医学家。字之济,别号又辛、谦斋,上海县陈行镇人。祖父秦又词习儒而兼业医。父亲和伯父也都精通儒学。秦氏受此影响,酷爱文学。后毕业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绩优异。博览中医典籍,能考诸家之得失,排众说之纷纭,对中医古籍整理致力尤多,在沪边行医、边著书。为维护中医事业,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斗争,受“全国中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委派,曾赴南京请愿。对《内经》研究卓有成效,被海内同行誉为“秦内经”。曾创建“中医书局”,影印古本医书近百种,搜集医学图书不下数千种。建国前曾任《中医世界》、《中医杂志》、《中医指导社》、《现代国医》、《中医疗养专刊》等杂志社社长、主编或编辑,又任上海中医公会执行委员,中医试验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秦氏在中医教育方面贡献很大。1924年任江苏中医联合会编辑时曾撰《实用中医学》作为中医教材用。1927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医学院,前后20余年,毕业的学生不下二、三千人。1955年离沪北上,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医中药组成员,药典编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并到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讲学。他授课深入浅出,注重实践,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先后从学者200余人。所著《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释》、《临证备要》等,对传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秦氏对中医学所持的态度是:搜集材料,整理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中医之长,竭力保存之,宜扬之。间读西医典籍,未敢谓中医学理,无处不合科学; 更不愿以西医学说,强释内、难、伤寒(见朱寿明《汉法传染病临床医典》序)。他认为医之价值,当求诸实验之结果。结果之完满,即医学之进步。临诊极为精审,遇险症重症,有胆有识,敢于投剂用药;对题难杂症,善于思索,尤擅长治虚劳痼疾,著有《膏方大全》,谓膏方亦以却病为目的,不补之补胜于补之多矣。秦氏学养功深,但从不背后评人,不以己见强加于人,故人皆乐与交往。平生著述很多,如《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读内经记》、《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金匮杂记》、《各家学说评议》、《清代名医医案菁华》等。于医学之外,还擅长诗、书法,人人称秦氏三绝(诗、书、医)。有《谦斋诗词集》等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布拉热洛纳子爵
本书以阿多斯的儿子布拉热洛纳子爵的恋爱故事为线索,描绘了路易十四时代的一系列真真假假的历史故事:财政总监尼古拉斯·富凯的失宠;路易十四和侍从女伴露易丝·德·拉·瓦里埃尔的爱情;达达尼昂和阿多斯帮助查理二世国王重登王位;阿拉密斯和波尔多斯想用路易十四的孪生兄弟“铁面人”代替国王却功败垂成;以及达达尼昂等四个生死与共的火枪手的最后结局等。继1844年的《三个火枪手》与1845年的《二十年后》,大仲马再接再厉,于1850年完成了“达达尼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布拉热洛纳子爵》,为这部英雄史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宣和书谱
二十卷。书法著录。宋代佚名奉敕撰。是书所记为内府所藏名家法帖,夔列历代诸帝王书为第一卷,附皇后。有晋武帝、唐太宗、明皇、肃宗、代宗、德宗、宣宗、昭宗、则天、梁太祖、末帝、周世宗十二人。次列篆隶为第二卷,篆隶各有叙论。篆书列唐李阳冰等四人,宋三人,共七人;隶书只列唐韩择木。正书分列四卷,有叙论,起自魏钟繇,依历代次序收南北朝(宋、齐)、隋、唐、五代至宋共四十六名家。
女科秘旨
清·轮应(亦作印)禅师撰。8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为安胎、辨胎、养胎、小产等,列方8首;卷2~4为胎前病;卷5~6为临产及产后病;卷7~8为产后病。是书较《女科秘要》论述稍详,方剂多切实用,纲目清晰。卷1及卷8多涉及女性性医学内容。
冯玉祥传
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年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 作者简又文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以第一手资料,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二卷。三国吴陆玑撰。陆玑字元恪,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仕吴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俱着录,皆谓三国吴陆玑撰。然明北监本《诗正义》所引作陆机,明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题曰唐陆机,皆误矣。《崇文总目》云:“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今本二卷,关于今本性质,诸家说法不一:有谓为缀拾之本者,清焦循曰:“陆疏太约,为后人缀拾之本。吕东莱所引陆疏言《毛诗》授受与此大异,知缀拾者未见《读诗记》也。”有谓今本即陆氏原本者,清丁晏曰:“《初学记》‘烛类’引陆士衡《毛诗草木疏》,唐人已误为“机”,幸有《释文》爵里甚明。今所传二卷即玑之原书,后人疑为缀拾之本,非也。以《尔雅》邢疏、《齐民要术》、《太平御览》所引证之,仍以此疏为详。疏引刘歆、张奂诸说皆古义之仅存者。间为遗文,后人传写佚脱耳。下篇叙四学源流,至为赅洽,毛公名亨,得此疏而始备。惟其去古未远,是以述古能详,尤信其为原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今本乃后人所辑,曰:“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本义》中录出。”《郑堂读书记》亦谓“元恪原书久佚,此本多从《诗正义》中采辑成编,然以《诗正义》核之,搜摭尚多遗漏,迄今诸家传写不免有所窜乱,又非欧公撰《崇文目》时所见之本矣。”《四库提要》及《郑堂读书记》所言当是,今本乃后人所辑之本;然此书保存了诸多有关《毛诗》的名物训诂,还是很有价值的。《四库提要》曰:“虫鱼草木今昔异名,年代迢遥,传疑弥甚。玑去古未远,所言犹不甚失真,《诗正义》全用其说。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其驳正诸家,亦多以玑说为据。讲多识之学者,固当以此为最古焉。”今本凡草之类四十八、木之类三十一、鸟之类二十二、兽之类七、鱼之类八、虫之类十六;计六类一百三十二则。后有鲁、齐、韩、毛四诗授受源流四则,与《汉书·儒林传》相表里。是书有《续百川学海》本、《汉魏丛书》本、《唐宋丛书》本、《古经解汇函》本等。
北京楚林禅师语录
清上睿说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潭州南云兴化禅林语录、住南云放光山毗卢禅寺语录;卷二卷三收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四收住北京慈明寺语录、住北京翊教寺语录;卷五卷六收颂古。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