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

- 姓名:秦伯未
- 别名:字之济,别号又辛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上海县陈行镇人
- 出生日期:1901年07月31日
- 逝世日期:1970年01月27日
- 民族族群:
秦伯未(1901年07月31日~1970年01月27日),现代中医学家。字之济,别号又辛、谦斋,上海县陈行镇人。祖父秦又词习儒而兼业医。父亲和伯父也都精通儒学。秦氏受此影响,酷爱文学。后毕业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绩优异。博览中医典籍,能考诸家之得失,排众说之纷纭,对中医古籍整理致力尤多,在沪边行医、边著书。为维护中医事业,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斗争,受“全国中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委派,曾赴南京请愿。对《内经》研究卓有成效,被海内同行誉为“秦内经”。曾创建“中医书局”,影印古本医书近百种,搜集医学图书不下数千种。建国前曾任《中医世界》、《中医杂志》、《中医指导社》、《现代国医》、《中医疗养专刊》等杂志社社长、主编或编辑,又任上海中医公会执行委员,中医试验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秦氏在中医教育方面贡献很大。1924年任江苏中医联合会编辑时曾撰《实用中医学》作为中医教材用。1927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医学院,前后20余年,毕业的学生不下二、三千人。1955年离沪北上,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医中药组成员,药典编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并到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讲学。他授课深入浅出,注重实践,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先后从学者200余人。所著《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释》、《临证备要》等,对传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秦氏对中医学所持的态度是:搜集材料,整理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中医之长,竭力保存之,宜扬之。间读西医典籍,未敢谓中医学理,无处不合科学; 更不愿以西医学说,强释内、难、伤寒(见朱寿明《汉法传染病临床医典》序)。他认为医之价值,当求诸实验之结果。结果之完满,即医学之进步。临诊极为精审,遇险症重症,有胆有识,敢于投剂用药;对题难杂症,善于思索,尤擅长治虚劳痼疾,著有《膏方大全》,谓膏方亦以却病为目的,不补之补胜于补之多矣。秦氏学养功深,但从不背后评人,不以己见强加于人,故人皆乐与交往。平生著述很多,如《秦氏内经学》、《内经类证》、《读内经记》、《内经病机十九条之研究》、《金匮杂记》、《各家学说评议》、《清代名医医案菁华》等。于医学之外,还擅长诗、书法,人人称秦氏三绝(诗、书、医)。有《谦斋诗词集》等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麟角集
一卷。唐王棨(约873前后在世)撰。王棨,字辅文,一作字辅之,福清 (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官至水部郎中。黄巢起义后,不知所终。著有《麟角集》。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重者当推进士。其程试诗赋,《文苑英华》所收至夥。诸家或不载于本集中。如李商隐以《霓裳羽衣曲诗》及第,而 《玉溪生集》无此诗。韩愈以《明水赋》及第,而其赋乃在外集。其自为一集行世,能够传到当今,只有玉棨此编。共律赋四十五篇。而王棨八代孙宋著作朗蘋于馆阁得王棨省试诗,录附于集,共二十一篇。题曰 《麟角》者,盖取颜氏家训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之义,以及第比登仙。集中佳作,已多载《文苑英华》中。虽科举之文,无关著述,而当时风气,略见于此。存录此集,亦足傍文章之一格。本书传世者有《四库全书》本,另 《知不足斋丛书》本、王氏汇刻唐人集本、《天壤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增有附录一卷。
切韵指掌图
中国音韵学著作。作者或说是宋代的司马光,或说是杨中修,疑莫能明。其版本较多,以严式诲所刊《音韵学丛书》本较好。全书共20图,在创作体制上与《韵镜》、《四声等子》皆有不同。没有“摄”、“转”的标目,也不标明“内外”、“轻重”等字样,只是每韵注明“开”、“合”或“独(韵)”。仍以开合口为分图的依据,图的最后一栏标明平、上、去、入,最左一栏写上各字所属韵目。声类以36字母标示,分列36行,改变了《韵镜》一系韵图的23行先例。36字母的排列次序以“影晓匣喻”为次,与《七音略》同,与《四声等子》异。本书虽未明标“摄”的名目,却有“摄”的概念,在以摄统韵的精神上与《四声等子》并无差异。而且各摄各图所统之韵或归为一类的韵以及以入声韵兼配阴阳声韵方面皆与《四声等子》相同。虽然本书与《四声等子》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差异也是很多的。如两书虽然都分为20图,但各图所辖的韵部、所列的字则有差异。本书有革新精神,虽然仍采用《广韵》的206个韵部,但许多韵部已经合并,如冬、东三与锺、鱼与虞、尤与幽、覃与谈、衔与咸等都合在一起,还把原来许多3等韵字列入4等地位,在韵目的标注上也把3等韵与4等韵并列。另外又把齐祭诸韵由蟹摄移入止摄,把“兹”、“雌”、“慈”、“思”、“词”等音由4等移入1等。这些都反映了13世纪初期的语音实际。本书对字音的处置比较切近当时的实际语音,元代讲求字音与实际读音相近的《古今韵会举要》就以本书作为分韵定音的依据之一,其他韵书、韵图也多承其传统。
产论翼
产科专著。2卷。日本贺川玄迪(子启)撰。成书于日本安永四年(1775年)。作者有感“《产论》方术有略,举而未备”,遂“扩充遗蕴”以为“翼”。卷上分述按腹、辨胎、整胎、救痫、探宫、导水、坐草、禁晕、整横、遏崩、敛宫、复肛,以及断脐、试乳、浴法、护婴等40余种病证的防治方法。卷下绘述32幅妇女妊娠、胎儿形状,及产程顺逆示意图,并兼收部分西医学知识予以阐析。末附产科临证验案28则。全书编述简明实用。现有日本安永四年(1775年)京师书肆刻本等数种刊本。
人海潮
叙述多近十年来海上事,凡艺林花丛,以及社会种种秘幕,未经人道过者,搜辑靡不详尽。
投瓮随笔
《投瓮随笔》,一卷,收入乾隆年间吴省兰所编《艺海珠尘》及《说郛续》。该书体例与《风月堂杂识》相同,亦因人、因事立条,共三十七条。书中所述,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抑扬吏治,并介绍了风土人情、典故奇闻等。
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拉贾戈帕拉查理《摩诃婆罗多》是两三千年前古印度的一部包罗万象、篇幅巨大的民族史诗,以诗体描述婆罗多王族般度的儿子和持国的儿子之间争夺王国的一次大战,反映了上古印度社会的各个方面。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并包蕴大量的神化、传说及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经典思想与高超智慧,对古代和现代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为年轻人而写,为该史诗众多现代改写本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作者拉贾戈帕拉查理,是甘地的战友,也是印度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