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广温热论

作者:戴天章
重订广温热论

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将原书并为2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戴天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战国城砦群

战国城砦群

[日] 井上靖著,武田家灭亡之后,原本身为武田家武士的酒部隼人来到明智家出仕,而同僚藤堂兵太则投身成为了野武士群的一员。另一边,织田家的旗本武士大手荒之介爱上了隼人的恋人千里,却又与兵太的情人弥弥结下了缘分。在这些寻常武士的爱恨情仇之中,日本历史上最大谜团“本能寺之变”拉开了帷幕……

庾开府集笺注

庾开府集笺注

诗文集注本。十卷。北朝周庾信撰,清吴兆宜注。庾信集在隋代有魏澹为其作注(见《隋书·魏澹传》),惜未传世;至清代又有胡渭对它加了注释,但也未能成书。吴氏此书在采辑胡注的基础上,又与徐树谷等人作了补注,是集合众手而成的。卷一、二赋,卷三乐府,卷四、五诗,卷六至卷一○文。用明张溥《百三名家集》作底本,诗的部分据朱曰藩本补入《咏桂》、《庭前枯树》二诗,又从《海录碎事》辑得《愁赋》、《荡子赋》的残句,皆为其他各本所无。但据《文苑英华》卷三二六,《庭前枯树》为孙万寿作,又据《艺文类聚》卷八九,《咏桂》为范云作,可见吴氏轻信前人旧本而失于考证。注释主要着力于注明典故、字词的出处,比较简略,且缺点也比较明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援例评云:“如注《哀江南赋》经邦左汉一事,引《史记·索隐》误本以园公为姓庾,以四皓为汉相,殊不免附会牵合。”这种牵强求合的情况还可举出一些,如《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阶无玉璧,既异河间之碑。”所谓“河间之碑”,当指后汉张超《灵帝河间旧庐碑》,文载《艺文类聚》卷六四,而吴氏则错误地把河间看成是河间相张衡,并引张衡《西京赋》文句来加以说明,致使正文文意了不可通。至于该注而未加注的情况更所在多有。总的来说,吴注本在精详上比不上倪璠注本。但是,吴注也自有其优点。例如,《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树宿含樱鸟”,倪注仅注:“樱桃,一名含桃。”而吴注则引《礼记·月令》:“天子羞,先以含桃荐寝庙。”注:“樱桃为鸟所食,故曰含桃。”既交代了词语的出处,也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诗人选词的用心。又同诗“迎风下列缺”,倪注引《汉书·扬雄传》及应劭说作注,而吴注则怀疑“缺”当作“子”字,并引《庄子》“列子御风泠然”之文证之,这样“列子”与下句“洒酒召昌容”之仙人昌容相对举,似更合情理。吴注本与倪注本相较,各有得失,它的价值不单是有“经营创始之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可以弥补倪注本的不足。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乘轺录

乘轺录

地理杂志。北宋路振 (957—1014)撰。一卷。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西)人(一作湘潭人)。淳化进士,官州通判、知州、太常丞。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知制诰路振充契丹国主生辰国信使,率团使辽,次年正月返宋,归撰此文以献朝廷。本篇记载了使团越宋辽边境后沿途地名及地理概况,凡跋涉20天,宿辽20驿馆,才至辽中京大定府(治今辽宁建平西北)。

折肱漫录

折肱漫录

六卷。明黄承昊撰。黄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黄洪宪之子,万历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黄氏因体弱多病,故留心医药,参研医理,此书为其学医心得。分为养神、养气、医药三门,卷一至卷三为医药篇;卷四至卷五为养形篇;卷六为续医药篇。书中推崇李东垣、薛立斋的学术见解,主张以脾胃为本,脾肾并重,力倡温补。可资后世借鉴。有崇祯八年(1635)刻本,1925年干顷堂书局石印本。

温病之研究

温病之研究

温病著作。《皇汉医学丛书》之一。2卷。日本源元凯著。作者曾推崇吴又可《温疫论》,然于临床中用吴氏法效验不著,后读《岭南卫生方》有所启悟,遣方中或用附子,往往奏起死回生之效,因将临证经验记录成书。编排形式仿《温疫论》,论治有独到之处。此书1936年发行,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石田诗选

石田诗选

诗别集。一作《石田先生集》。十卷。明沈周撰。沈周集最早刻本当是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刻本,当时周尚在世。此本前有章轩序,全书已不可见,亦未见清人著录。第二次刻于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此时周亦在世,前有彭礼序,版心上书口正面刻“弘治癸亥”四字,背面刻“集义堂刊”四字,分二卷,录诗不分体,只以时代为序,存诗不多,此编曾见残本。三刻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此时周已至垂暮之年,其友华汝德为之编选,次为十卷,按类编排,分作天文、时令等三十一类,前有吴宽序。全书所录诗超过集义堂本数倍,可能为接近全集之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陈仁锡刻其先人《白阳山人集》罢,又请钱允治编辑沈集。钱氏自称,他访之于旧家,获沈集一二善本,按体分类(见钱《序》),凡五古二卷,七古一卷,五排、七排共一卷,五律二卷,七律三卷,五绝一卷,七绝一卷,凡十一卷,由书贾翁氏刊刻出版。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瞿式耜又刻《石田先生诗钞》九卷。此为诗、词、文合编之选本,诗词八卷、文一卷,附事略一卷,据钱谦益序中称,此本乃他与程嘉燧互为评定、选录,按写作先后编排,可以见其诗境之变迁。此刻版心有瞿式耜书斋名“耕石斋”。此本入《四库全书》存目。沈集最常见者为《四库全书》所收十卷本。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