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无人生还
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39年。该小说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荒岛之上的连环谋杀案。《无人生还》融合了犯罪小说之外的故事类型。如文中对不少人物,特别是布伦特小姐和维拉的心理活动有着大段描写,有些段落接近意识流小说的写法。
修真秘要
养生类著作。明王蔡撰。一卷。蔡,闽中(今福建)人。生平履历不详。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载仙人抚琴、绞丹田、仙人存气开关、仙人指路等十数种练功方法,内外功并蓄。每种功法均有图示与释文,于治疗疾病和调护身体相结合,如“仙人抚琴式”释文为:“治久病黄肿,以两手按膝施功,存想闭息,周流运气四十九口,如此则气通血融而病自除矣”,只提供方法而无理论阐述。行文简捷,可供学习研究气功者参阅。有正德十年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本,虎林胡氏会文堂刊《格致丛书》本。
孟子师说
《孟子》研究著作。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南明弘光朝覆亡后,曾纠集里中弟子数百人,从鲁王抗清,号“世忠营”。失败后奉母返里,主讲证人书院,绝意仕进。是书系述论其师刘宗周关于《孟子》学说之宗旨的著作。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学者称念台先生,又称蕺山先生。浙江江阴(今绍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性鲠直,天启时得罪魏忠贤,削籍;崇祯时又指责思宗过失,两次被斥为民。明亡,绝食死。宗羲以其师刘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潜心读其师书之所得,著为《孟子师说》,以补所未备。宗周之学,标举“慎独”为宗,而大旨渊源,以阳明之说为本,故宗羲所述,仍多阐发“良知”之旨。然于“滕文公为世子章”,力辟沈作喆语辨无善无恶之非,于“居下位章”,力辟王畿语辨性亦空寂、随物善恶之说,则亦不尽从姚江学派。其议论,大都按诸实际,推究事理,不为空疏无用之谈,略其偏驳而取其明切,于学者甚有裨益。宗羲对其师后世蒙受毁伤甚为愤慨,谓“毁誉失真,孟子虽为一时言之,而后世大抵皆然。如程朱门人尽有庸下而无不多誉,象山阳明至今毁者不已。至于青史,其淆弥甚。人言盖棺论定,君子之论定,毁誉之论未始有定也”。有《四库全书》本。
续贞元释教录
全一卷。南唐恒安集。全称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又作大唐保大乙巳岁续新译贞元录、大唐续贞元释教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录出唐代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记载之新入藏佛典及同录遗漏之佛典等。初叙纂集之缘由,次略举开元、贞元二录和本录所载佛典之部帙数等,其次略示本录所载典籍之类别,将所收佛典从槁字函至富字函,分为四十三帙,一一列记标题、卷纸数、译著者及入藏之由来等。全书总录一四一部四一三卷,仅对贞元入藏之佛典稍加追补,但已能显示唐末兵乱之后,五代江南一带流行佛典之概要。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
凡五卷。宋代慈贤译。略称妙吉祥观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舍卫国华林园时,弥勒菩萨等向佛请益,除三乘甚深之妙法外,是否另有别法,佛答谓成佛以来虽未曾宣说三乘以外之法,然以其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故行者若依此法修行,亦可速成佛道。
唯识二十论
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引用十地经中三界唯心之句,论证外境为内识显现,阐述唯识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系法相宗所依十一论之一,瑜伽十支论之一。书中总举五言二十一行之颂,就之而诠解其义,本文首先宣说‘三界唯识’之旨,其次就小乘、外道所问难之四种问题,加以解释,以成立万法唯识之理。最后一颂阐明宗义,依偈颂之数而题名二十论。异译本有二:南朝陈之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北魏菩提流支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又称破色心论)。此三译本中,菩提流支所译本,文多颂少,由二十三颂所成;真谛所译本,文少颂多,有二十四颂;玄奘所译本,文颂分配均等,由二十一颂所成。本书之注释书极多,于印度,以世亲弟子瞿波论师为首,共有十多家注释,其中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较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卷、新罗圆测之唯识二十论疏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