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医病书

作者:吴瑭
医医病书

医论。清吴瑭撰。二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是书系为医流俗之弊并补《温病条辨》一书所不及而撰。成书于道光十一年(1831),展转传抄,,至一九一九年刊行。载论凡七十六则,约万余言。其中医非上智不能、以明理为要、博而不精、多读无用等论,论述医德、医术及医者之弊病;中风、痿痹、午后发热、虚劳、吐血等论,论述内科杂病诊治;无论三阴皆以胃气为要、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看病须察兼证等论,论述治疗原则与方法;肝郁用逍遥散、柴胡治痨病等,论述药物性能与治疗法则。结合个人经验心得,论述理论与临床实践中的部分重要问题。阐发经旨,批评偏弊,观点鲜明,可供研究吴氏学术思想参考。后经曹炳章重编,分为二卷,归类为学医总论、病理各论、证治要论、用药统论,并有所增补。有一九一五年、一九五一年绍兴育新书局石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吴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秋声集

秋声集

又称《卫宗武诗》。诗文别集。六卷。宋卫宗武撰。其集,有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张之翰序,即刊行于此时。《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三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已不见其集,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收五古一百十二首,卷二收七古三十八首,卷三收五律八十首及五言排律一首,卷四收五绝十一首、七绝六十三首、词十一首;卷五至卷六,收序五篇、记三篇、墓志铭二篇、塔铭一篇、杂著十二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今人栾贵明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一首、七古一首、五律一首、题跋一篇,收入《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宋元人诗集八十二种》有《秋声诗集》四卷,《彊村丛书》有《秋声诗馀》一卷。

姜斋文集

姜斋文集

文别集。 明清之际王夫之(1619—1692)撰。十卷,补遗一卷。夫之有《船山遗书》已著录。此集约二十三万字。论、连珠一卷,传、行状、墓志、记一卷, 序、 书后、 跋一卷,启、尺牍一卷,《九昭》一卷,《九砺》一卷(缺),赋二卷,赞、铭一卷,家事节录一卷,补遗一卷。收文凡九十九篇。论文、传记尤著名。于《知性论》、《老庄申韩论》、《君相可以造命论》中,可见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及政治观、历史观。《谭太夫人行状》、《家世节录》等传记文学作品深挚感人,细节描写生动。小品文,亦很成功,如《船山记》写船山景色,寄予一腔孤愤之情。《杂物赞》与《铭》则隽永幽默,别具一格。夫之言之有物,论说谨严,纵横自如。有同治四年(1865)《船山遗书》本,《四部丛刊》本,民国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王船山诗文集》铅印本。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行正一章符,后年代久远,宝章缺失,所存十得一二。又列出上各类章所需物信,并分为三等,以及上章的章辞格式与吉日等。卷二说明书符法、书章法、上章禁忌、请官、封章法等。卷三至卷六列出上种种章的具体内容,如天旱章、收鼠灾章、收除虎灾章、言功安宅章、保婴童章等等,以通过上章仪式,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收入《道藏》洞玄部表奏类。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新编五代史平话》取材正史,其中编年,叙述的体例也着意模仿正史。由于其刻意描述,加之揉进不少民间故事。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东观集

东观集

诗别集。十卷。宋魏野撰。《宋史》魏观本传记其撰《草堂集》十卷。据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薛田所撰序云“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间”,是知魏野在去世(1019年)以前已有《草堂集》流传,作十卷,此为魏集旧本。野去世后,其子魏闲“以新旧三百篇,汇为七卷,因取赠典命之曰《钜鹿东观集》”(见序),可知魏闲编本作七卷。宋编父集成,未必即有刻本,《草堂集》与《钜鹿东观集》写本、抄本依然流传人间,分卷自然不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二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编为《东观集》。(按“三百”、“四百”皆举成数而言,实数为三百五十九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有《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十卷,亦言“闲集其父诗四百篇”。传世者有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严陵郡斋刻本(此为残本),亦分为十卷(黄丕烈曾见)。可见《东观集》在宋时已分为二卷本、七卷本、十卷本,但所存魏诗数目相去不远,皆在三百以上,四百以下。魏集除宋刻本外,元代有刊本(见《袭抒楼书目》)。明代多以写本传世。《四库全书》所收为十卷本。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赵诒琛据金兆芝所校江南图书馆藏三抄本刻《钜鹿东观集》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收入《峭帆楼丛书》。贵池刘氏得宋刻本,重摹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