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直解
作者:高世栻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懂,为使 《素问》注释明白易读,故于康熙三十四年 (1695)撰成此书。所谓“直解”即以直捷明白为主。全书五十七万八千字。注释时,先释篇名,其次释篇中经文大旨。每篇经文分为数节。依经演释,训诂易晓,文字简捷通畅,深入浅出,一目了然。高氏对旧注“字句文义有重复而不作衍文者、有倒置而未经改正者、有以讹传讹而勿加详察者”皆细为考校、订正。高氏宗旨中正,顾此而不失于彼,体会经文,贯穿晓畅。如释 《通评虚实论》的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时说:“虚实者,非但经脉血气之虚实,乃邪气盛于人身则实;精气夺于内脏则虚,是邪实而正虚也。”寥寥数语,道出经旨之深意。高氏与张志聪同志共学,其著述内容亦有相辅相成之处。故可将此书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同读。有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侣山堂刊本,光绪十三年(1887) 浙江书局重刊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之一 简介
- 卷之一 上古天真论第一篇
- 卷之一 四气调神篇第二篇
- 卷之一 生气通天论第三篇
- 卷之一 金匮真言论第四篇
- 卷之一 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篇
- 卷之一 阴阳离合论第六篇
- 卷之一 阴阳别论第七篇
- 卷之一 灵兰秘典论第八篇
- 卷之二 六节藏象大论第九篇
- 卷之二 五脏生成篇第十篇
- 卷之二 五脏别论第十一篇
- 卷之二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篇
- 卷之二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篇
- 卷之二 汤液醪醴论第十四篇
- 卷之二 玉版论要论第十五篇
- 卷之二 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
- 卷之二 脉要精微论第十七篇
- 卷之二 平人气象论第十八篇
- 卷之二 玉机真脏论第十九篇
- 卷之三 三部九候论第二十篇
- 卷之三 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篇
- 卷之三 藏气法时论第二十二篇
- 卷之三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篇
- 卷之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 卷之三 宝命全角论第二十五篇
- 卷之三 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篇
- 卷之三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篇
- 卷之三 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篇
- 卷之三 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篇
- 卷之三 阳明脉解论第三十篇
- 卷之三 热论第三十一篇
- 卷之三 刺热篇第三十二篇
- 卷之三 评热病论第三十三篇
- 卷之三 逆调论第三十四篇
- 卷之四 疟论第三十五篇
- 卷之四 刺疟篇第三十六篇
- 卷之四 气厥论第三十七篇
- 卷之四 咳论第三十八篇
- 卷之四 举痛论第三十九篇
- 卷之四 腹中论第四十篇
- 卷之四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篇
- 卷之四 风论第四十二篇
- 卷之四 痹论第四十三篇
- 卷之四 痿论第四十四篇
- 卷之四 厥论第四十五篇
- 卷之四 病能论第四十六篇
- 卷之四 奇病论第四十七篇
- 卷之四 大奇篇第四十八篇
- 卷之四 脉解篇第四十九篇
- 卷之五 刺要论第五十篇
- 卷之五 刺齐论第五十一篇
- 卷之五 刺禁论第五十二篇
- 卷之五 刺志论第五十三篇
- 卷之五 针解论第五十四篇
- 卷之五 长刺节篇第五十五篇
- 卷之五 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 卷之五 经络论第五十七篇
- 卷之五 气穴论第五十八篇
- 卷之五 气府篇第五十九篇
- 卷之五 骨空论第六十篇
- 卷之五 水热穴论第六十一篇
- 卷之五 调经论第六十二篇
- 卷之五 缪刺论第六十三篇
- 卷之五 四时刺逆从论第六十四篇
- 卷之五 刺法论第六十五篇
- 卷之五 本病论第六十六篇
- 卷之五 标本病传论第六十七篇
- 卷之六 简介
- 卷之六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八篇
- 卷之六 五营运大论第六十九篇
- 卷之六 六微旨大论第七十篇
- 卷之六 气交变大论第七十一篇
- 卷之七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
- 卷之七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
- 卷之八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 卷之九 着至教论第七十五篇
- 卷之九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篇
- 卷之九 疏五过论第七十七篇
- 卷之九 征四失论第七十八篇
- 卷之九 阴阳类论第七十九篇
- 卷之九 方盛衰论第八十篇
- 卷之九 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高世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翰苑新书
类书。不著撰人名氏。一题宋谢枋得撰。清人怀疑未必出一人之手。今人余嘉锡则据明《天一阁书目》卷三之二考定为“进士刘子实茂夫著”。有前集70卷,后集上26卷,后集下6卷,别集12卷,续集42卷。前集备书启之用,其中卷一至卷六十皆以职官分目;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则以家世、阀阅、座主、门生、故吏、同年等分目。每门之中,首冠以“历代事实”,依次分别为“皇朝事实”、“自叙”、“旁引”、“群书精语”、“名贤诗词”、“四六警语”。据明代陈文烛序文也只称为宋人。也有的刊本题为宋谢枋得撰,可能为书贾所伪托。陈文烛序中说:此书原来没有传本。慈溪的袁炜做大学士时,才从内阁的书中录出。后来时间长了,其首卷又佚失。后来又得到了华亭徐阶所录本才又补足。此书分前、后、别、续四集,也可能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乾隆历阳典录
安徽地方志。清陈廷桂纂修。三十四卷。廷桂字子犀,号梦湖,晚号花谷老人,安徽历阳(今和县)人。乾隆举人,官至京兆尹。著有《尚书古今文考证》等。廷桂少时屡阅乡邦《和州志》,见其多有谬误或纪事未详,即删伪订陋补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成是书。约三十万字。卷首有纪昀等八序,凡例十二则及采摭书目。正文分沿革、郡邑、山川、古迹、职官、人物、史事、诗话、杂缀、艺文十门。门下分列女、书目、状、表、序、记、诗等十九目。为历阳最有系统的私撰志书。纪昀称其“考据博雅, 辨论精严”。参考文献达五百余种。首叙疆域,详考历代统属关系。详记天门、褒禅、八公、乌江等名山大川二百余,并搜集李白《望天门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历代名人诗文甚多。古迹载城、关、庙宇,并详考历代名人旧居之亭、堂、阁、庵等,载有项羽墓并附有关歌咏诗词。艺文载有记、书、祭文、诔、祈雨文、诗、词等各种体裁之文。其中收有李白、韩愈、白居易等人诗文。于了解该地史地、经济、人文等有文献价值。有嘉庆二十三年(1791)刻本,同治六年(1867)重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重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景定严州续志
一作《新定续志》。南宋地方志。理宗景定年间郑瑶、方仁荣同撰。10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此书所记始于孝宗淳熙年间,止于度宗咸淳年间。卷首载理宗立太子(即度宗)诏及咸淳间升严州为建德府省札,纪事年代已逸出景定,体裁略异于其他方志。叙述简洁,有助于严州地方史与宋史研究。今有《诵芬室丛书》本、《渐西村舍汇刊》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后者影印。
崇实堂医案
医案。清姚龙光撰。一卷。龙光字晏如,丹徒(今属江苏)人。幼承庭训,治文史,明算学。二十七岁时因患病误治,后又有请医难至之苦,遂矢志于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集个人验案撰成是书。计二万余字。卷首为崇实堂医学刍言,论述病分客惑(即伤寒温病)和杂证两种,及习医者学问由博而约、由粗而精,才能左右逢原,并抨击医界积习。次叙医案四十余则。包括伏邪温症、阴虚火结、血崩、脾虚湿重等证治。每案简述病症、病史,分析病因病机,并述诊断、辨证、方药及预后,简要明了。所载多为延治误治者,其中以外感温病证治为多。有光绪二十七年刻本,一九二三年裘吉生刊《三三医书》本。
魂南记
《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绪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
续指月录
凡二十卷。清代聂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三册。记述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余年间,禅宗三十八世之法脉。卷首附江湘序、莆阳余怀序、如是居士之弁语、伦叙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