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诸证方论

作者:傅山
大小诸证方论

方书。清傅山撰。不分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此为傅氏医学著作初稿,约在康熙初年秘传。内容包括《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小儿科方论》中先论小儿色、小儿脉、三关。后为小儿气色、小儿发热。小儿感冒风寒、小儿痢疾等二十五种病证,计三十八方。《杂症方论》中包括怔忡不寐、心惊不安、夜卧不睡、心痛、胁痛、水肿、黄水疮、血崩等二百余种病证,二百四十余方。以病证及方立名,纲目清晰,每证先叙病因及主证。次及方药、详述用药之理,理明词简。用药不依方书又不失古人准绳,论述精辟。对研究傅氏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据山西省图书馆珍藏《傅青主先生手著<大小诸证方论>》抄本的铅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孔子研究

谢无量编订的《孔子》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于1915年,至1926年7次印刷。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是孔子生平纪事,从先世到出生,观周适齐,用鲁去卫,困厄陈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既简明考证,又扼要对于孔子学说的形成进行说明;第二编是孔子学案,主要介绍孔子思想学说等,从原理的道、中庸礼仁到伦理的义务、孝弟、君子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这种构建起两千年的文明体系的思想宗旨进行了剖析。

抱朴子别旨

抱朴子别旨,原题晋葛洪撰,疑为后人所出。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作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附于《抱朴子内篇》之后。本篇论述导引行气之术。谓导引之术可以通不和之气,养生祛疾。分别人身之气为众气、粗气、元气三种。认为众气能举重致远运体,粗气可移山决海、制伏猛兽盗贼,而养生者应保养元气。元气至少而难散,故养之可以长生。

冬青馆古宫词

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竹坡诗话

一名《竹坡老人诗话》、《周少隐诗话》。宋周紫芝撰。一卷,一作三卷,均为八十二条。紫芝有《竹坡词》已著录。此编原本百条,今存仅八十条(《说郛》本仅十六条,系残本)。其成书时间,可能在周紫芝于六十一岁(1142)始得官以前。书后有论兼跋,作于丁亥年(1167),称“镂板于郡”,“贻传未见之书”,可能即其初刊本,其时周紫芝已卒。多记叙唐宋诗人轶事,品评诗歌优劣,考释诗歌语辞,部分内容有一定意义。但全书系统性、理论性不强,有些内容较为琐屑。有清人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掌珍论疏

掌珍论疏,卷下,唐佚名述

三论游意义

佛教著述。隋硕法师撰。一卷。硕法师,吉藏弟子之一,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是疏解“三论”(即《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之作。略开四门:(1)明经论游意,述佛去世后龙树菩萨出世的意义;(2)明四论大归,申“四论”的同异;(3)明中观宗旨,先逐字释“中”、“观”、“论”三字,再予以合释;(4)无方问答,即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解释“经”与“论”中“二谛”、“明中实”的同异,以及“佛”与“二智”、“菩萨”与“二慧”的关系等。此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